徐其余: 面对巢湖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深秋的一个好日子,受邀于某网站参加”欢乐金秋”篝火晚会,当文友、网友从车上下车之后,面对巢湖,我的眼眸便又见一片碧水中远伫的那座姥山、古塔。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最大水域面积约825平方公里,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熟悉巢湖中这座山与塔的倩影,是在我虚龄十七岁的时候。也是在一个十月天,辞别了父母与小城,在一阵阵锣鼓声中,我与同学们乘坐一辆辆帆布大篷车到了白山脚下,继而又被分配至一处叫“南河”的地方,在这里开始了我的“插队”生涯。多少个日子,我们与乡亲们一道面对巢湖,沐雨栉风,辛勤劳作,挑泥、栽秧、割稻、薅草、打场……一抬头便远远看见乡亲们嘴里说的“姥山锥子”,也就是这座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始建,清光绪年间(公元1878年)续建的“文峰塔”。当然,那时我是不知道这塔名和来历的。
那时,我孤身一人在南河插队,有幸得到了生产队李队长一家的照应,李队长见我个子瘦小分配我做些轻活,他妻子常到知青屋取我的脏衣服回家洗,李队长的弟弟凌发怕我寂寞,夜晚常陪伴我睡觉、聊天。特别难忘的是两件事,一是1969年7月白山同大圩圩区水灾后,为了排出圩田内的积水,我住的知青屋成了临时排灌站,打水机粗大的管道里常随水流夹带出鱼儿,有鲫鱼、鲹条、昂丁等,我和凌发便于晚间守在管道出水口抓鱼。十来天后,李队长用报纸包了一大包晒干的上色鱼给我探家时带回,而他自家只留点小鱼;二是1970年9月我招工临行前三日,凌发特地歇工一天,邀我步行十五里路,到三河镇一家照相馆照了合影留念,中午又花钱请我在小饭馆吃顿饭作为饯行。
1992年春,在我离开巢湖畔工作已20余年,闻讯李队长的儿子结婚时,我携妻女,乘车、船辗转来到当年磨练我的“第二故乡”。在喜宴前,我牵着5岁女儿的小手,指着巢湖畔近处水稻青葱的圩田和远处的姥山、古塔对她说:这里是爸爸17岁种田的地方,你要记住这里哦!
如今,这是第4次面对巢湖,面对碧水中远伫的那座姥山、古塔,心中顿时泛起故友相见的那种激动。因为,见到这座山与塔的倩影,就想起我在巢湖之畔“南河”磨练的这一段人生历程,想起在圩田里辛勤劳作“汗滴禾下土”的那段艰难日子,以及李队长和乡亲们对当时稚嫩的我的眷顾之情,不由地产生一种对巢湖和对乡亲们的感恩情怀。
在晚会中,我指着巢湖左侧的方向,对另一位网友说,我当年下放“插队”的地方就在那边。那边,与这里同属巢湖南岸,一水相连,也是面对巢湖,一抬头便见远伫的姥山、古塔。如今,李队长已逝,而乡亲们也不知道我来到距离他们不远的水岸边,但我深深怀念着他们的情感,就像湖里的碧浪,一波接着一波……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徐其余,警察。业余创作数十年,有诗歌、散文、随笔等500余首(篇)在全国不同省份报刊媒体发表;有多首诗歌作品被收入诗集出版或获奖。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