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夏朝:这座遗址的发现,找到了夏朝缺环,却让夏史变得更神秘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昨天的文章跟大家聊到了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帝所放的四凶族建立的古国。在《证据学》上来说,这算是间接证据,不能算直接证据。破解夏朝的关键,还是考古学新石器时代文化期遗址。二里头文化之前,河南嵩山周边是新砦期文化。那么,新砦期文化是不是就是遗失了的夏朝缺环呢?疑团重重。

关于夏朝,考古学发现和古文献不吻合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关于夏朝,学术界和大众圈的认知,无疑是不太一样的。民众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除了少数民族虚无主义者外,都有强烈的认同感。但考古学界,需要做的工作则是老老实实地挥锄头,一铲子一铲子地挖出夏朝存在的证据来。

网络上最近对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是否是夏朝都城遗址的讨论,是民众重视中华民族之根的好现象,作为一个专业研究上古史三年的学人,真知堂早先却很少发言,原因还是因为那时候没有能搞清楚夏朝的来龙去脉。

就好像破案一样。仅仅只有一个最终结果,找不到起因,不明了过程,找不到犯罪工具,没有证人证言,仅仅是犯罪者的个人陈述,在“疑罪从无”的法制国家里,是定不了这个人的罪的。定不了罪,就更不能讨论量刑是否恰当了。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考古学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根据二里头遗址的碳十四测年显示,可以分为四期。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735年到公元前1530年,共约195年。第一期的二里头,仅仅是一个普通聚落。考古发掘证据显示,第二期二里头突然发达起来,似乎有很大一群人突然聚集到了此地。这个现象或许指向的就是文献中所说的夏的迁都。

二里头文化二期的年代,据碳十四测年显示上限是公元前1680年左右。此时距离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的商汤灭夏的前1600年,只有80年的时间。姑且不论此时期二里头的文明发展到了哪个高度,从前2070年夏的建立(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到前1680年某位夏后迁都于二里头,夏朝遗失了的近400年时间和文明,去哪了?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真的不能回避。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还好考古学家们在二里头文化之前,又发现了一个新砦期文化。何谓新砦期文化,先给大家做个科普:

“新砦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位于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新砦遗址发现的'三叠层',即下层为龙山文化层,中层为新砦期文化层,上层为二里头早期文化层,证明了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确实存在新砦期,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缺环的空白。”360百科《新砦期文化》

新砦遗址出土的陶器特征,明显和二里头文化有较大差异,也有别于同地区的河南龙山王湾三期文化。

对于河南王湾三期文化的分期,目前有两分法或三分法,把王湾三期文化分为嵩山以北的王湾类型,嵩山以南的王城岗类型(或称煤山类型),郝家台类型(社科院《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有郝家台类型无王城岗类型)。

新砦期文化就是早夏文化吗?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由于新砦遗址发现的三叠层,学者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河南新密市新砦村这个地方,曾经先后被王湾三期文化王城岗类型,新砦期文化,二里头文化占领。

所以有学者认为:新砦期文化属于夏启。而王城岗类型最早的小城是大禹之父鲧所建。依据是史料上所说的“鲧作城”和“禹都阳城。”(真知堂注:王城岗遗址就是古人所说的阳城,至少到战国时期还是如此)

如此简单粗暴地从时间年代上把鲧,禹,启和王湾三期文化以及新砦期文化联系起来,看似很完美,但问题出来了:

第一,陶器作为考古学界公认的区分不同文化类型的关键器物,三种文化(即王湾三期文化,新砦期文化,二里头文化,下面均简称三种文化)有明显的不同。

换句话说,如果三种文化分别是鲧禹,夏启,夏桀的文化,那么三代夏后来自不同的文化族群!他们都不是一族(夏后氏),又哪里来的父死子继,家天下呢?如果说夏朝也是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尧舜禹分别来自不同氏族,或许还能解释三种文化分别属于鲧禹,夏启和夏桀。

第二,新砦期文化,前后延续上百年之久。如果夏启真是大禹之子,如何解释启文化和鲧禹文化巨大的差异?

“新砦遗址可以分为王湾三期,新砦期,二里头早期三个阶段”《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发掘简报(新)》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而新砦期的文化面貌,显然是和王湾三期不同的。

“新砦遗址第二期遗存主要是由王湾三期和豫东地区造律台文化构成,其中造律台文化因素占比接近80%,而王湾三期文化占比不到18%。”(魏继印,赵春青,耿广响《新砦遗址,打开早夏之门的钥匙》)真知堂按:这种现象只能表明,此时期的新砦被来自豫东地区的造律台文化人群占领。

新砦遗址出土的东夷文化陶鸟距今3800年

由此可见,如果用《左传》和《竹书纪年》中所说的“后羿代夏,寒浞灭夏后相”来解释这种具有和王湾三期文化传统巨大差异的新砦期文化继王湾三期后占据洛阳盆地嵩山南北一带的现象,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第三,如果用后羿代夏,寒浞弑夏后相,建立有穷国来解释新砦期文化,那么这个时间段就不止史学界公认的“后羿,寒浞共四十年”!因为新砦期遗址上层已经出现了二里头文化早期遗物,所以可以推断,新砦期文化至少延续到了二里头一期的上限,也就是公元前1735年前后。

如此,则从夏朝开始的前2070年-寒浞灭亡的前1735年之前,一共长达330多年之久。这和夏朝世系不符。

真知堂按:根据今本《竹书纪年》,早夏历史是:大禹,启,启子太康,后羿代夏立启子仲康,仲康崩立子相(古本无仲康),寒浞弑相灭夏,遗腹子少康灭寒浞中兴夏朝。则后羿和夏启之子太康同时代,寒浞和仲康之子相也就是夏启之孙同时代。少康是夏启的重孙,所以考据学多认为“太康失位,后羿代夏,寒浞弑后羿,弑夏后相,少康灭寒浞”这段历史的时间跨度为四十年。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如此这般,矛盾就很明显了。大禹到寒浞之灭,如果是王湾三期经过新砦期文化到二里头文化一期,则时间跨度长达300多年。

但根据史料记载,则大禹到寒浞,仅仅只经过了禹,启,太康仲康,相,寒浞五世六王!如果仲康,相,寒浞三朝共四十年基本上可信的话(从人类繁衍规律来看),前面的夏朝三王的、禹,启,太康岂不是长达近290年吗?这可能和常识不符合吧?

第四,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斟寻,根据考证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偃师附近。这样问题又来了。如果把二里头遗址视为夏桀的都城之一的话,后羿和太康所居的斟寻在哪呢?哪一座遗址能对应得上呢?

结语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今天的文章暂时就告一段落了,本来要写的是大禹的大夏国,但开了个头就用了近3000字,探索夏朝的事情还真是急不得。关于夏朝,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今天文章所指出的新砦期文化定位以及三种文化关系。

东赵属于新砦期遗存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真知堂发现,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撰的《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对新砦遗址基本不提,仅把它视为王湾三期的一个遗址一带而过。刘莉,陈星灿两位先生著作《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对新砦遗址也避而不谈。郭静云教授的《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也完美的避开了新砦期文化的内容。

学术界为何对此保持缄默,只有发掘者魏继印,赵春青等人在写论文,这事就不好说了。希望对夏朝历史有兴趣的读者,认认真真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阅读真知堂的这篇文章,咱们好好地讨论一下真知堂提出的困惑问题。

夏朝的真相,或许就隐藏在王湾三期文化和新砦期文化前后兴替的故事里。

未完待续,此为发现夏朝真相文章系列第一节。

参考文献:《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遗址发掘简报(新)》、《新砦遗址,打开早夏之门的钥匙》、社科院《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