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放空自己十分钟,会有怎样的收获?
01.
今天早上起来,我感觉身体有些疲惫。
一方面是因为,工作时间自己形成了每天五点半就起床的生物钟,到点就醒,哪怕是休息日,也没办法多睡一会儿。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昨晚自己睡眠质量不是很高,感觉自己一直在做梦,醒来之后感觉睡得不过瘾。
早晨坐在书桌前,准备写点东西,但是感觉大脑反应有点迟钝。于是掏出手机看了一篇TED演讲——《一切只需要十分钟的专注》,恰巧是讲冥想的。
这篇演讲的宣传语是——每天放空十分钟,你会有不可思议的收获。
这个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或许我可以尝试十分钟的冥想,来看看是否可以帮助我恢复自己的活力。”我自己在脑袋里寻思着。
在这篇TED演讲中,作者认为自己长年累月地练习冥想,一个显著的成果便是——他对“现在”这个时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们知道,在这个步履匆匆的快节奏时代,很多人都和“现在“或者是“当下”割裂了开来。
比方说,中午吃饭的时候,没有全神贯注地享受眼前的食物,而是在担心下午的某件事情是否会进展得一切顺利;再比方说,走路的时候,脑袋里想的都是刚刚发生的某件事情,丝毫没有注意到道路两旁的桂花正在尽情绽放。
而这种无法活在“现在”或者“当下”的状态,是导致很多人感到心累或者疲惫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当你的大脑不断分心去思考各种复杂的烦心事的时候,它就一直处在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心自然就会感觉很累。
02.
好消息是,每天只要花十分钟时间练习下冥想,就可以让大脑变得放松,缓解身心疲惫的状态。
在TED演讲《一切只需十分钟的专注》当中,作者Andy提到了人们关于冥想的一个典型误解——认为冥想就是停止思考,摆脱所有感情,以某种方式控制大脑。我自己在练习冥想的过程中也发现,想要做到彻底的放空自己,真的很难。
而冥想真实含义其实是:后退一步,看清自己的思维,觉察到自己的大脑中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来来回回、各种各样的感情反反复复。与此同时,你要对自己的这些想法和感情不做任何评价,始终保持一种放松而专注的状态。
上述感觉,就如同你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重新看待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你跳出当下情境来看待自己,既不分心,也不忧虑。
在练习冥想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被脑海中忽然出现的而一个想法所打扰。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是马上去拒绝这个想法,而是不带任何评判地去接纳这个想法——允许想法在大脑中产生,也允许想法在大脑中消失,同时不给这个想法分配太多的注意力,只是体味活在当下的感觉。
比方说,今天在我练习冥想的时候,儿子忽然在客厅弹起了钢琴,我的第一反应是,儿子明显是在乱弹一气,于是想要出去阻止他。
而更具建设性的做法是,继续坐在位子上,同时对从客厅传来的钢琴声保持一种专注而放松的状态,不带任何评判的去聆听它,欣赏它。
当我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放慢呼吸,对外界发生的一切都保持一种专注而放松的冥想状态时,发现真的只要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让整个人放松下来。
而且我发现,做完十分钟的冥想之后,虽然身体依然感觉有些疲惫,但是我的心变得特别宁静,说话速度也不像平常那样急切了。
03.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会找机会去练习冥想。比方说,有时候晚上六点有课,而白天工作下来很累,为了以更好的状态去上课,我会在上课前做十分钟的冥想,让自己躁动的心安静下来。
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心就会变得安静而笃定。
随着对冥想了解的逐渐深入,就越来越能感受到冥想的好处。很多人一提起冥想,就会觉得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因此不愿意去尝试。
其实,那种“坐在某个地方一动不动地进行深呼吸”只是冥想的一种形式之一(呼吸冥想),除此之外,冥想还有其他很多种形式,比方说,行禅、物件集聚冥想等等。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冥想,我们只要把握好冥想的本质含义就好了——放松而又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如果你能把握住冥想的这个本质含义,你就会很容易理解它的各种派生形式了。比方说,所谓行禅,其实就是放松而又专注地去走路;所谓物件集聚冥想,其实就是放松而又专注地观察一样东西。
除此之外,我还在生活中自己“发明”了很多种冥想的方式,比方说,放松而又专注的去吃一顿早饭、放松而又专注地去洗脸刷牙、放松而又专注地去聆听音乐等等。
我妈说,每天她会拿出一点时间来听书。对她来说,听书其实就是一种冥想。通过听书,她能学到很多道理,同时又感觉自己特别放松、特别享受。
总之,每天只要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放松而又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你就能享受到冥想所能带来的身心放松的美好体验。
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