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鼎文苑】|| 宫备战、高玲敏散文

老穿少年衣

宫备战

曾经看过一个文友写的文章《我拾我儿衣》,心里超喜欢,文中的观点我极其赞同,这不正是我想说的吗?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生活习惯,在这里不免絮叨几句,虽有狗尾续貂的嫌疑,然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也算不得“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说起我的“拾龄”也没有几年,儿子上大学时的衣服太有个性,那风格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好好一条牛仔裤,膝盖处一个大窟窿,我这有滑膜炎的老腿哪里吃得消?本来那条米色长裤挺稳重,偏偏有如白灰点一样的图案,我这老板穿得跟装修工人一样,跟人谈业务还不谈一笔吹一笔?
我这“拾龄”得自从儿子工作那年算起。首先他参加面试的一套正装和皮鞋,自从被单位录用后便被束之高阁,年轻人平日里谁不是旅游鞋休闲装?如他们不愿被束缚的性格。那套衣服和鞋子被冷落了一年,浪费哪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习惯?虽然我是农民,可哪条规定不许农民穿西装皮鞋?我就穿着西装跟客户谈业务,穿皮鞋跟妻子菜园里种菜,穿西装种地也算是新农村新气象吧?
渐渐的孩子们淘汰的衣服和鞋子,我也上了身。旅游鞋休闲装我和妻子早晚散步锻炼时穿,儿子换季下来的工作正装我出门谈业务穿,朋友邻居们都说我越来越年轻了,我笑笑不语。能不年轻吗?五十多岁的人穿二十多岁人的衣裳,那风格自然是年轻的不要不要的。
其实,儿子儿媳常给我和妻子买衣服买鞋,说心里话,我是真不想孩子们给我们花钱,在外打拼实在是不容易,每次给我们买的东西都价值不菲。孩子们都是工薪阶层,大城市里“洛阳纸贵,居之不易”,他们能在那里立足已是不易,真的不愿意给他们增加压力。每次买东西回家,我们虽然为他们的孝心欣慰一番,可穿着昂贵的衣服,我是暖在身上疼在心里。
前几天妻子看孙子回来,带来儿子淘汰的衣服里有一件白色套头毛衣,我喜欢的不得了:我年轻时也有这么一件白毛衣,那时候日本电视剧《血疑》正热播,剧中三浦友和那件白色套头毛衣风靡全国,我用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了一件,我的发小们羡慕极了,我也只有在他们约会的时候才借给他们穿,条件我是可以随便提的,那风光劲儿可比现在有辆宝马奥迪拉风。如今我又穿上这白毛衣,外面穿上儿媳给买的防寒服,女儿织的围巾,这感觉可是隆冬也暖,三九不寒,走起路来比年轻人都欢快。俗话说“老要张狂少要稳”,谁规定老年人就得老气横秋?我偏是我心轻狂自少年,说闲话的人饿了得回自己家去,我又不用管他饭。
我和妻子拾孩子们的衣裳穿,其实是不愿意糟蹋东西。年轻人追究时尚,淘汰率极高,他们的衣裳质地好,款式大多是休闲版穿着舒服,我们穿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我们这一代人,虽说是赶上了太平盛世,可经历过上一个世纪那物质溃乏的年代,节俭已经形成习惯,渗透到了骨子里,哪里肯浪费一点东西。
老穿少年衣,是我如今的风格,年轻人不喜欢的东西,没有浪费;我又省了花销和时间,何乐而不为?有专家说衣服可以影响人的心情,不信你穿新衣服和穿旧衣服试试,心情真的不一样。无论是谁,无论是美丑,你说他年轻他肯定高兴。白发皱纹我们去不掉,我们可以穿年轻人的衣裳,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何保持年轻的心态,听我的:老穿少年衣,真的是一举多得……

作者简介:宫备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副秘书长、文安县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廊坊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在《河北农民报》《燕赵晚报》《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沃野》《文安文学》《文安夜听》《文化文安》发表作品多篇。

年画情结

高玲敏

小时候 ,每到年末,家里都要买上几张年画,无形中就增添了几分喜庆的色彩。至今还能回忆起到合作社买年画的情景:年画一般都是挂得高高的,我仰着头,看得脖子酸酸的,其实很想多买几张,但囊中羞涩,只能忍痛割爱。买年画成了过年时一道独具风味的大餐,在精神营养匮乏的年代,这顿大餐,会让人饱一年。
我家贴年画有记忆的可以追溯到70年代。至今还记得爷爷把喜欢的一张年画《毛主席到安源》贴在家里最明显处。只见毛主席身穿一袭长衫,左手握拳,右手挟伞,步伐稳健。描绘的是毛泽东1921年秋第一次来安源时的情景,衬托出青年毛泽东的俊朗、睿智;头顶白云翻滚,脚下山峦挺立,强烈的画面感震撼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还有很多以国家领导人为素材的年画,成为了记忆中的永恒。
我喜欢文艺,喜欢有更多文化内涵的画面。曾经有一年,家里买了张《侍女图》,我为唯美的古代仕女着迷了,妩媚的双颊,婀娜的身段,手持一把轻巧的绢扇,悠闲的姿态,我竟为此逃了半天的学,临摹了一个下午。完事后,拿来给教美术的父亲看,父亲没有追究我逃学之错,反而当众夸赞了我,并帮我修改了一下鼻子。只可惜,兴趣就像灵感,转瞬即逝了。
记忆深处还有一幅年画,名字好像叫《风流千古》,描写的是我国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的爱情故事。画的是他们洞房花烛夜的情景。买回来了却为贴在哪里而颇费踌躇。不想让父母看到,又想让父母看到。谁知我心,只能轻叹一声!
后来曾与朋友一起外出旅行,地点是离京较近的天津。不必说历史厚重的五大道,喧嚣热闹的意大利风情街,时尚高端的天津之眼,也不必说夜幕下的海河波光荡漾, 桨声灯影里让人产生了错觉,仿佛置身于秦淮人家……只是返程中无意的一瞥,看到了一个醒目的标志:天津杨柳青年画博物馆。心海立刻就掀起了涟漪,那沉寂在内心角落里的年画情节即刻就复活了。杨柳青,杨柳青!在岁月的深处忽然传来了一对母女的对话:“妈妈,年画哪来的呀?”“杨柳青!”童年只觉得这是个很遥远的地方,仿佛一辈子也找不到的地方。长大真好!
我不想再错过了,既然来了,犹如二十多年前那个深秋,我与大学同学来到了南京,夜晚,想与之泛舟秦淮河上,与历史隔空对话,遥想当年的热闹与寂寥。想着杜牧诗句”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心想一定会别有一番情怀。只可惜最终由于某种原因,还是错过了。
在我的坚持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个年画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我不仅了解了杨柳青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创版、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每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体现;而且也打破了童年时对年画的幼稚想象,还以为是一张张画出来的。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它始于明末,因源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流传至今已历四百余年。它遗存丰富,表达了民间百姓的精神天地和文化的连续性,因此有“民间大百科全书”之称,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没有想到,踏进这个质朴的博物馆,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很多回忆与感动。
而今,家里贴年画已成了过去时,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年画正在逐渐被忘却,各种精美装饰画及挂件牢牢占据了雪白的墙壁,年画早已变成了贴在心壁的旧时光。
给我一张年画吧,让我的思绪再飞一会儿!

作者简介:高玲敏,中学高级教师,燕鼎文化签约作家,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喜欢用文字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本期图片来源于网络)

燕鼎文化

北京燕鼎文化传播  涿州作协合办

顾问:凸凹  颖川  袁学骏

总编:刘泽林

执行主编:刘剑新  陈玉泉

副主编:张佃永  黄长江  熔 岩

编辑:釗琋  思文

关注燕鼎文化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