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谈谈中医的“内治八法”。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一法之中, 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医学心悟》
“八法”,就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于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程氏在《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从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可见八法的制定是以八纲辨证为依据的。
正如戴北山所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适用于脏腑气血不和,或寒热混杂,或虚实互见的病证。凡邪在少阳、募原,以及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失调,营卫不和等致病时,都可用和法,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分消上下。针对湿热邪留三焦而设。有寒热、虚实、表里等两方面的病情,故需要和。单方面则不必调和。
和解主要是治疗一些处于半表半里的疾病,而调和是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能,所以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比较多,比如肝脾不和、气血阴阳不和、肠胃不和、营卫不和等。
医家以灵活运用治法和创造新的治法为最高境界,即所谓的圆机活法与法无定法。为此,中医在辨证论治时,除运用模式思维外,还有赖于“悟性思维”,即“医者意也”。发挥医生的创造性,能动而灵活地运用治法,曲尽其妙。
艾御享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