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历代本草汇言)

金银花

金银花(忍冬、二花、双花、银花、金钗股、老翁须、通灵草)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栽培或野生。全国各地均有生产,主产于河南、山东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疏林、灌木丛中、路旁及旷野。喜温和湿润气候,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临床用名有金银花(银花、双花)、金银花炭。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甘,温,无毒。主治寒热、身肿。

《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浓煎服之。

《药性论》:亦可单用,味辛。主治腹胀满,能止气下 。

《开宝本草》:味甘,温,无毒。主寒热身肿。

《滇南本草》:味苦,性寒。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丹瘤、瘰。藤,能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

《本草蒙筌》:味甘,气温。无毒。多生田圳,或产园圃墙垣。凌冬不凋,名由此得。蔓延树上,藤多左缠。故又名左缠藤。茎梗方小微紫,叶如薜荔而青。四月开花,香甚扑鼻。初开色白,经久变黄。因又名金银花,又名鹭鸶藤,又名金钗股,又名老翁须。凡数名者,前乃美其藤之异常,此则美其花之出类也。根茎花叶,随时采收。(春夏采花叶,秋冬采根茎。)专治痈疽,诚为要药。未成则散,甚多拔毒之功;已成则溃,大有回生之力。或捣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拌酒浓敷。或和别药煎汤,随证轻重取效。《别说》又云∶大治五种飞尸,倘被鬼击作痛亦可服也。血痢水痢兼治。风气湿气咸除。老人久久服之,轻身长年益寿。

(谟)按∶此草甚多,处处生产。患人生痈发毒,因未肯遗;老人益寿延年,何尝采服。且人莫不欲寿也,至易得者尚不肯为,反更求远方难得之药,是贵远贱近,庸人之情,习俗之常也。

《本草纲目》:忍冬,茎叶同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逐尸的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陈自明《外科精要》云: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洪迈沈括诸方所载甚详。一切尸注鬼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逐尸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治疮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

《本草经疏》:忍冬,即金银花。藤一名鹭鹚藤。感土之冲气,禀天之春气,故味甘,微寒而无毒。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者,甘能益血,甘能和中,微寒即生气也。气味如斯,所主宜矣。

《雷公炮制药性解》:金银花,味苦甘,性平,微寒,无毒,入肺经。主热毒血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久服延年。

按:金银花解肌肤之毒,故入肺经,为疮科要药。陶隐居云常服益寿,人多忽之,更求难得者,是贵远贱近、庸人之情乎。

《本草乘雅半偈》:(别录上品)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核】曰∶在处有之。藤蔓左缠,绕覆草木上,或篱落间。茎色微紫,对节生叶。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垂须倍之,一蒂二花两瓣,大小不齐,若半朵状。初开蕊瓣俱白;经三日,渐变金黄。新旧交参,黄白掩映,幽香袭人,燥湿不变。花名金银花、金钗股、老翁须;藤名鸳鸯、鹭鸶、左缠、蜜桶;统名忍冬、通灵草。

【 】曰;藤蔓左旋,两花一蒂,两瓣一花,效一阳始于二阴下,震象也。唯能忍冬,乃得震 ,故主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疰。坏我形脏者,振肃而启。若寒热身肿,以及风湿痹气,鬼击痈疡,失承左道者,使之仍须乎天施。所谓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得其机。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本草易读》:忍冬。俗名净花,叶名毛花。辛,甘,微苦,无毒。退热解毒,养血止渴,疗风除湿,补虚祛胀。治热毒血痢肠癖,疗肿毒痈疽疥癣。在处有之。附树延蔓,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花开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四月采花,藤叶不拘时采。

《景岳全书》:味甘,气平,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 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

《药性解》:金银花,味苦甘,性平,微寒,无毒,入肺经。主热毒血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

按:金银花解肌肤之毒,故入肺经,为疮科要药。陶隐居云常服益寿,人多忽之,更求难得者,是贵远贱近、庸人之情乎。

《本草新编》:金银花,一名忍冬藤。味甘,温,无毒。入心、脾、肺、肝、肾五脏,无经不入。消毒之神品也。未成毒则散,已成毒则消,将死者可生,已坏者可转。故痈疽发背,必以此药为夺命之丹。但其味纯良,性又补阴,虽善消毒,而功用甚缓,必须大用之。(金银花消毒神效,必宜多用,诚千古定论。

如发背痈,用至七八两,加入甘草五钱、当归二两,一剂煎饮,未有不立时消散者。其余身上、头上、足上各毒,减一半投之,无不神效。近人治痈毒,亦多识用金银花,然断不敢用到半斤。殊不知背痈之毒,外虽小而内实大,非用此重剂,则毒不易消。且金银花少用则力单,多用则力厚,尤妙在补先于攻,消毒而不耗气血,败毒之药,未有过于金银花者也。故毋论初起之时与出脓之后,或变生不测,无可再救之顷,皆以前方投之,断无不起死回生者。正勿惊讶其药剂之重,妄生疑畏也。或嫌金银花太多,难于煎药,不妨先取水十余碗,煎取金银花之汁,再煎当归、甘草,则尤为得法。至于鬼击作痛,又治之小者。止痢除温,益寿延龄,则不可为训矣。

或问金银花败毒则有之,而吾子曰补阴,得毋惑于《本经》长年益寿之语乎?曰:金银花补之性实多于攻。攻毒之药,未有不散气者也,而金银花非惟不散气,且能补气,更善补阴。但少用则补多于攻,多用则攻胜于补。故攻毒之药,未有善于金银花者也。若疑金银花为长年益寿之药,则不可。盖至纯之品,始可长服以延龄,偏霸之味,只可暂投以奏效。金银花只宜用之以攻毒,而不宜用之以补虚。若惑于长年益寿之说,始信金银花为补阴之药,则余且劝人长服为添寿之助,何以止言攻毒哉。

或问金银花之解毒,近人亦多知之。然未有若吾子之赞叹甚神者,子欲显书之奇,不顾言之大乎?曰:金银花化毒,吾言止扬其十之五,余尚未尽言也。今因吾子之问,而罄悉之。夫痈毒之初生也,其身必疼痛而欲死,服金银花,而痛不知何以消也;当痈毒之溃脓也,其头必昏眩而不能举,服金银花,而眩不知何以去也;及痈毒之收口也,其口必黑黯而不能起,服金银花,而陷不知何以起也,然此犹阳症之痈毒也。

若阴症之痈毒,其初生也,背必如山之重,服金银花,而背轻如释负也;其溃脓也,心必如火之焚,服金银花,而心凉如饮浆也。其收口也,肉必如刀之割,服金银花,而皮痒如爪搔也,然此犹阴症而无大变者也。倘若痛痒之未知,昏愦之不觉,内可洞见其肺腑,而外无仅存之皮骨,与之食而不欲食,与之汤而不欲饮,悬性命于顷刻,候死亡于须臾,苟能用金银花一斤,同人参五、六两,共煎汁饮之,无不夺魂于垂绝,返魄于已飞也。谁谓金银花非活人之仙草乎。其功实大,非吾言之大也。(金银花神妙不测,真有如此。世人用铁箍散、夺命丹、万应膏,甚至操刀生割人肉者,安识此理而用此药乎。今读是编,如当头一针,通身汗下,顿失前非者,何异立地成佛。倘迷而不悟,则永堕阿鼻矣。)

或问金银花散毒则有之,未必如是之神。曰:金银花之功效,实不止此。金银花无经不入,而其专入之经,尤在肾、胃二经。痈毒,止阴、阳之二种,阳即胃,而阴即肾。阳变阴者,即胃之毒入于肾也;阴变阳者,即肾之毒入于胃也。消毒之品,非专泻阳明胃经之毒,即专泻少阴肾经之毒。欲既消胃毒,而又消肾毒之药,舍金银花,实无第二品也。金银花消胃中之毒,必不使毒再入于肾脏;消肾中之毒,必不使毒重流于胃腑。盖金银花能先事而消弥,复能临事而攻突,更善终事而收敛也。

或疑金银花性甚缓,而痈疽毒势最急,何以功用之大竟至如此,岂急症缓治之法欤?曰:痈疽势急,治法不啻救焚,乌可以缓治之哉。金银花性缓,而用之治痈疽也,则缓而变为急矣,况用之四、五两,以至半斤、一斤,则其力更专,而气更勇猛,此正急症急治之也。

《本草备要》: 泻热,解毒。甘、寒,入肺。散热解毒(清热即是解毒),补虚(凡味甘者皆补)疗风,养血止渴(丹溪曰∶痈疽安后发渴,黄耆六一汤吞忍冬丸切当。忍冬养血,黄耆补气,渴何由作?)治痈疽疥癣,杨梅恶疮,肠澼血痢,五种尸疰。经冬不凋,一名忍冬(又名左缠藤)。花叶同功,花香尤佳,酿酒代茶。熬膏并妙(忍冬酒,治痈疽发背一切恶毒,初起便服奇效。干者亦可,惟不及生者力速。忍冬五两,甘草二两,水二碗、煎至一碗,再入酒一碗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吃尽。重者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忍冬丸,照前分两,酒煮晒干,同甘草为末,以所煮余酒打糊为丸。陈藏器曰∶热毒血痢,浓煎服之。为末,糖调,常服能稀痘)。

《本经逢原》:金银花芳香而甘,入脾通肺,主下痢脓血,为内外痈肿之要药。解毒祛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今世但知其消肿之功,昧其能利风虚也。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痘疮倒陷不起,用此根 长流水煎浴,以痘光壮为效。此即水杨汤变法。

《本草从新》:除热解毒。甘平。除热解毒。补虚。(凡物甘者皆补。)疗风养血止渴。(丹溪曰∶痈疽愈后发渴、黄六一汤吞忍冬丸、切当、忍冬养血、黄 补气、渴何由作。)除痢宽膨。(士材曰∶今人但入疮科、忘其治痢与胀、何金银花之蹇于遇乎。)治痈疽疥癣。杨梅恶疮。肠血痢。五种尸疰。禀春气以生。性极中和。故无禁忌。其藤叶名忍冬。(经冬不凋。)干者不及生者力速。酿酒代茶。熬膏并妙。(忍冬酒、治痈疽发背、一切恶毒、初起便服、奇效、忍冬五两、甘草一两、水二碗、再入酒一碗、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吃尽、重者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忍冬丸、照前分两、酒煮晒干、同甘草为末、以所煮余酒、打糊为丸、藏器云∶热毒血痢、浓煎服之、为末、糖调常服、能稀痘。)须多用乃效。(近今有以漆花伪银花、为祸最烈、漆花短小梗多、色黑不香为异、亦易辨尔。)

《得配本草》:一名金银藤,伏硫。制汞。甘,平、微寒。入足阳明、太阴经。去风火,除气胀,解热痢,消肿毒。得黄芪、当归、甘草,托痈疽。得粉草,解热毒下痢。研末调糖常服,能稀痘。研烂拌酒,敷疮毒。煎取浓汁和温酒服,治五种尸疰。(飞尸,游走皮肤,洞穿脏腑。遁尸,附骨入肉,攻凿血脉。风尸,淫跃四末,不知痛之所在。沉尸,缠结脏腑,冲引心胁。尸注,举身沉重,精神错杂。)藤、叶,皆可用,花尤佳。酒煮服,捣汁和酒饮亦可。人将痈毒,半载前常口燥思饮水,食过即饥,宜先服净银花膏解之。

《本草求真》:[批]清肺热,解痈毒。

金银花专入肺。经冬不凋,故又名忍冬。味甘性寒,无毒。诸书皆言补虚养血,又言入肺散热,能治恶疮肠癖,痈疽痔漏,为外科治毒通行要剂。按此似属两岐。殊不知书言能补虚者,因其芳香味甘,性虽入内逐热,而气不甚迅利伤损之意也;书言能养血者,因其毒结血凝,服此毒气顿解,而自尔克养之谓也。究之止属清热解毒之品耳,确断。是以一切痈疽等病无不藉此内入,取其气寒解热,力主通利。至云能治五种疰,事亦不虚。飞、遁、风、沉、疰。五疰病因不一,但此专主风湿内结为热而言。又按《精要》云:忍冬酒云治一切痈疽,陋贫药材难得,须用忍冬藤生取一把,以叶入砂盆研烂,入生饼子酒少许,稀稠得所,涂于四围,中留一口泄气;其藤止用五两,木槌捶损,不可犯铁,大甘草节生用一两,同入沙瓶内,以水二盆,文武火慢煎至一盆,入无灰好酒一大碗,再煎十数沸,去渣,分为三服,一日一夜吃尽。病势重者,一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如谓久服轻身延年益寿,不无过谀。凡古人表著药功,类多如是,但在用药者审认明确,不尽为药治效所惑也。

《神农本草经读》:气味甘、温,无毒。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别录》)陈修园曰:气温得春气而入肝,味甘得土味而入胃。何以知入胃不入脾?以此物质轻味薄,偏走阳分,胃为阳土也。其主寒热者,忍冬延蔓善走,花开黄白二色,黄入营分,白入卫分,营卫调而寒热之病愈矣。其主身肿者,以风木之气伤于中土,内则病胀,外则病肿,昔人统名为蛊,取卦象山风之义。忍冬甘入胃,胃为艮土,(艮为山。)温入肝,肝为风木,(巽为风。)内能使土木合德,外能使营卫和谐,所以善治之也。久服长年益寿者,夸其安内调外之功也。至于疮毒、肿毒等证,时医重其功,而《别录》反未言及者,以外科诸效,特疏风祛湿、调和营卫之余事耳。

《本经疏证》:李濒湖谓忍冬古人称其治风除胀,而后世不知,后世称其消肿散毒,而昔人未言,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不可一辙论也。呜呼!以寒热身肿为疮痈,犹之喻日形以铜盘,喻日光以烛也,以寒热为风,以肿为胀,则扣盘得声,扪龠得形而谓为日矣。金匮要略曰,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前则言痛而不言肿,后则言肿而不言痛,亦可谓之风痛脓胀乎?是知言痛则肿在其中,言肿则痛在其中,互文见义,无不可者,则寒热身肿非痈脓而何?且克人措意命物,必有精诣,从紫茎以开白花,从白花而转黄色,不似由血脉生肿腐,即肿腐致溃脓耶。人身气血以是而变生为死,即使草木精神以是而变瘁为荣者与之,此所谓钟生气于病中,化病气为生气者也。故其所主不出于由寒热而身有肿处,由肿而遂痛,由痛而肉腐,由腐而溃脓,善夫后人之以是治热毒下利脓血也,亦以血脉遇热而肿痛而腐溃而下脓血,然究其源亦必始于寒热乃当,则所谓寒热身肿者,古今不易之理,未尝稍变,谓为万变不同,不可一辙论也,冤也。

《本草便读》:其气芳香入脾。其味甘寒解毒。通经入络。取用其藤。治疖消痈。还当使蕊。或传尸腹胀。各随成法以推求。或治痢祛风。宜合古方而运用。(金银花其气芳香。其色赤白。而凡花皆散。有宣通气血解散之功。且寒能解毒。甘不伤胃。故一切痈疽外证。推为圣药。昔人用此治风除胀。治痢疾。逐尸疰为要药。后世亦不知其用。足见此物之功。非特治疮已也。)

《本草撮要》:味甘。入手太阴足厥阴经。功专散热解毒。得当归治热毒血利。得黄名六一汤。治痈疽后发渴。以花烧存性研末。沙糖拌冲服。治腹痛下痢极效。藤名忍冬。

《本草害利》:

〔害〕其气寒凉,凡虚寒体及脾胃薄弱者勿服。恐有寒中腹痛,便溏泄泻之患。痈疽溃后宜少用。经谓寒则血涩,不易收敛也。

〔利〕甘平,入脾肺,解热化毒,疗风养血,除利宽膨。净银花性加凉而解热化毒之力更胜。忍冬藤,甘寒无毒,祛风解毒,而舒筋结。

〔修治〕四月采花阴干,不拘时采。藤干者不及生者力速,酿酒、代茶、熬膏并妙,蒸露尤佳。

《本草分经》:甘,平。除热解毒,养血疗风,治血痢、疮毒宽膨。性极中和,多用乃效。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止气下热毒血痢水泄。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湿胀。解痢逐尸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古今之理。固不一辙。而推究各极其妙。古今之揆一也。

《玉楸药解》:味辛,微凉,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凉肝消肺,消肿败毒。 金银花清散风湿,消除肿毒,治一切疮疡、杨梅、疥癣、痔瘘、痢疾之类,敷饮俱妙。功次木芙蓉。

《饮片新参》:

形色:色黄白,梗粗,中有重纹圈。

性味:微香苦凉。

功能:化风热,通络,治肢节疼痛。

分量:三钱至五钱。

用法:生用,或酒炒用。

禁忌:寒邪骨痛者忌用。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5~6月间,在晴天清晨露水刚干时摘取花蕾,摊席上晾晒或阴干,并注意翻动,否则容易变黑。忌在烈日下曝晒。宜保存于高燥通风处,防止生虫、变色。

我国大部地区均产,而以山东产量最大,河南产的质量较佳。

【炮制】

《中药大辞典》

金银花:筛去泥沙。拣净杂质。

银花炭:取拣净的金银花,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现代药理研究】

1.花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其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注射液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提取液可抑制变形链球菌和放线粘杆菌;煎剂对培养细胞中抗柯萨奇B5病毒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绿原酸类化合物。

2.花有抗炎、解热、抗过敏作用。提取物对角叉菜、蛋清等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有抑制作用。

3.银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4.金银花有抗内毒素作用。

5.金银花有降血脂作用。

6.金银花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金银花煎剂能促进白蛋白的吞噬功能,小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也有明显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7.金银花有保肝、利胆作用。

8.金银花有抗生育作用。

9.金银花有细胞毒作用,其提取物口服,还可刺激胃肠蠕动、胃液及胆汁分泌增加。此外,绿原酸还能轻微增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对猫和大鼠的升压作用。

(整理/颜昕宇)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
(0)

相关推荐

  • 《本草精荟》:清热解毒:金银花、忍冬藤的功效与应用

    金银花又叫忍冬花.双花,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因其经冬不凋,故名忍冬:因其花蕾有黄白两色,故名金银花:因其两朵花常并在一起,故名双花.全国各地均有产出,夏初当花含苞未放时采摘.阴干入 ...

  • 中医故事—— 《金银花篇》2 (治痈疽久败疮)

    <金银花篇> 02 金银花配黄芪治痈疽久败疮 一大清早,小指月还没醒过来,门外就传来阵阵敲门声,开门一看,又是一个老爷子拄着拐杖,用他那沙哑的声音说,神医啊,快救救我吧. 小指月说,这里没 ...

  • 它是夏季第一花,护肝清热调气血!天热用它泡茶、煮粥喝,正合适

    来源丨养生每日推送(FDHealth) 有一种花,开在夏季,初开如银,久则如金,有黄白二色,大家知道是什么花吗?   估计很多人看完描述秒懂,这说的不就是金银花么?   没错,今天咱就来说说这夏季第一 ...

  • 《本草精荟》:清热解毒:金银花(附:忍冬藤)

    金银花又叫忍冬花.双花,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因其经冬不凋,故名忍冬花:因其花蕾有黄白两色,故名金银花:因其两朵花常并在一起,故名双花.全国各地均有产出,夏初当花含苞未放时采摘.阴干 ...

  • 金银花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 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 ...

  • 忍冬藤, 治一切风湿热及诸肿痛。

    忍冬藤出自<本草经集注>, 又名金银藤.千金藤,为忍冬科金银花之干燥茎枝.秋冬二季采割,除去杂质,以洗净闷润切段,干燥即可入药. 忍冬藤其性寒味甘而入肺胃经,含有木犀草素.生物碱等成分,具 ...

  • 忍冬藤的功效与作用

    2020-11-24 18:28:49 杜琳主任医师针灸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三甲 点击播放医生语音回答 01:24 语音内容 忍冬藤又叫金银藤,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用.忍冬藤就是金银花的藤 ...

  • 芒硝(历代本草汇言)

    芒硝 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芒硝多生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将 ...

  • 紫草(历代本草汇言)

    (紫丹.茈萸.鸦衔草.地血.紫芙)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原植物生于草地.草甸.向阳山坡.灌丛或林缘.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临 ...

  • 丹皮(历代本草汇言)

    牡丹皮 牡丹皮(丹皮.牡丹.鹿韭.鼠姑)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多系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以土 ...

  • 生地黄(历代本草汇言)

    生地 生地黄(生地.地髓.芑.苄)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原植物 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坡及路旁荒地.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 ...

  • 白鲜皮(历代本草汇言)

    白鲜皮(白藓皮.白藓.白羊鲜,白膻.地羊鲜.金雀儿椒)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及灌丛中.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临床用名 ...

  • 芦根 (历代本草汇言)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我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喜温暖湿润气候, 耐寒,以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最宜生长.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 津 ...

  • 山慈菇(历代本草汇言)

    山慈菇(金灯.鬼灯檠.无义草.朱姑.鹿蹄草.山慈菰) 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和独蒜兰的假球茎.前者主产于黄河流域及西南.华南等地:后者主产于西南地区.味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 ...

  • 熊胆(历代本草汇言)

    熊胆 熊胆为熊科动物棕熊和黑熊的干燥胆汁.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后者主产于华北及东北地区.味苦,性寒.归肝.胆.心经.功效清热解毒.止痉.明目.临床用名熊胆. ...

  • 漏芦(历代本草汇言)

    漏芦 漏芦(野兰)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后者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味苦,性寒.归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临床用名漏芦. 漏芦:烂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