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主李世民死于食丹? 蔡辉
蔡辉
北京晚报 | 2021年03月10日
.
“昔贞观末年,先帝(指李世民)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术,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这是唐高宗时,名臣郝处俊劝谏之语。意思是,李世民误食丹药,以致早逝。
李世民只活了52岁,比他的父亲李渊少17年,甚至比从小体弱的儿子李治(即唐高宗)还少两年。
贞观二年(628年),29岁的李世民(李世民生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598年1月,一说是599年1月,本文取后说)曾说:“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童女数千人,随其入海求神仙……汉武帝为求神仙,乃将女嫁道术之人,事既无验,便行诛戮。据此二事,神仙不烦妄求也。”
令人好奇,为何李世民晚年重蹈覆辙?很大的可能是,李世民并非死于丹药。
李世民青年即多病,晚年状况尤差,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李世民不算短寿。拓跋持国171年(从北魏建立至西魏亡),历17帝,寿命均未超50岁(部分君主生年不详)。
郝处俊也承认:“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后半句是典型的谏臣用语,自造逻辑,夸张言事,倒是“时议者归罪于胡人”,颇可玩味。由此看来,丹药或是“背锅”。
李世民像
五代画家董源描绘茅山景色的《洞天山堂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把隋炀帝吓了一跳
古人食丹史甚长,兴于晋人葛洪,南北朝是高峰,唐代是最后一个较盛行的朝代。至少8位唐朝君主迷恋金丹,5人因此而死。唐人用金丹与前代不同,不追求成仙,而是为治病。唐朝君主可能有家族遗传病,即高血压,此外可能是忧郁症易感人群。对此二症,丹药颇能治表。
此外,唐帝奉老子为先祖,尊道教为国教,也推动了金丹的普及。
崇道始于隋。隋开国年号是“开皇”,或出自《灵宝经》,是五劫中的第四劫,很可能来自道士张宾的建议(此说有争议)。只是隋文帝杨坚本北周旧臣,亲见武帝宇文邕灭佛引发的社会反抗,且从婴儿时便被托付给佛寺(杨家的家寺),由尼姑智仙养到13岁,所以到他执政末年,京师有佛寺120座,道观仅10座。全国度僧24.6万人,造寺3985所。
开皇九年(589年),杨广征服陈朝,推行以“孝治”为中心的文化高压政策,要求江南人人背诵隋宰相苏威所著《五教》。第二年,江南豪族叛乱,“陈之故境,大抵皆反”。
据学者王光照在《隋炀帝与茅山宗》中钩沉,为笼络江南士族,杨广积极与江南道教(即茅山宗)联系,并接见了名道士王远知,没想到“少选发白,俄复鬒(音如诊,头发黑而浓密),帝惧,遣之”,意思是刚见面时,王远知的头发是白的,聊了十几句,他的头发变得又黑又密,隋炀帝吓坏了,立刻把他打发走。
隋炀帝登基后,于611年在洛阳建玉清玄坛,请王远知北上主持,执弟子礼。
道士没少帮李渊的忙
隋炀帝前倨后恭,因汉代商山四皓、淮南八公等道士曾干预政治,皇子与道士往来过密,易受猜忌。隋炀帝特别重视茅山宗,它出自天师道,天师道传播于世胄高门,对士族影响巨大。
在历史上,有两个王远知,都是道士,一个是台州人,不见于正史,被武则天召至长安,后逃脱。另一个祖籍琅琊,是茅山宗创始人陶弘景的弟子,陈国国主召他去讲经,后成隋炀帝的国师。借此契机,茅山派北上传法,极盛于山西,加上寇谦之的新天师道,山西成道教重地。
李渊本倾向佛教,任郑州刺史时,曾为李世民病祈佛,并造石像。
隋末,“天道将改,当有老君(即老子)子孙治世”的谶语大流行。这本是隋朝玩剩下的伎俩。杨坚篡位时,便造童谣“法律存,道德在,白衣天子出东海”等,杨坚还真穿着白衣去了趟东海。
隋末认为天命在己的军阀甚多。有道士称王世充“代隋为天子”,有道士向李密“献进取天下之策”,道士张宾、焦子顺则称李渊“当为天子”,年近90岁的王远知也没闲着,亲自跑到李渊驻守的晋阳,“秘传符命”。
道士对李渊帮助巨大。
其一,造舆论。当时李渊向突厥称臣,并借兵叛乱。突厥兵到晋阳后,特意引他们去拜老君像,突厥习俗是见神即拜,道士贾昂趁机宣传,老君威力无远弗届。
其二,出人出粮。李渊起兵时,道士岐辉将观中粮食全数给了李渊的军队,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岐平定,还派80多名道士去接应李渊。
羊角山成了“祖宗山”
李渊登基后,下令京城只许保留3家佛寺、2家道观,各州则寺观各一。
自南北朝起,僧人即免税、免兵役,许多平民混入其中,李渊此举,主要是为恢复生产,因此也打击了道教。李世民看法不同,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便让李渊撤销了相关法令。平定王世充时,李世民曾得少林弟子救助,且当时百姓“大抵信佛”,但两事让道教占据先机。
争储时,僧人慧乘等支持李建成,将他包装为四大天王之首——战神毗沙门,李建成礼佛,可能是受夫人郑观音影响。李世民则与房玄龄密访王远知,王远知说:“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给了李世民继位的合法性。
此外,道士多次帮李世民装神弄鬼。
其一是李渊起兵时,被隋军阻于霍邑,天降大雨,李渊想退兵,李世民苦劝,恰在此时,有“白发老翁”现身,自称霍山神,称有一条贩运私盐的小路,可绕到敌军背后。在霍山神带路下,唐军大胜。
其二是武德三年(620年),刘武周趁机占据李唐起家的根据地山西,李世民接战不力,有个叫吉善的人说在羊角山(今属山西浮山县)见到“白衣父老”,称:“为我语唐天子,吾为老君,吾而祖也。”唐军精神顿时振奋,最终取胜。李渊为此在羊角山修了老君庙,从此宣称自己是老子后代,羊角山成了唐朝的祖宗山。
其三是武德八年(625年),李世民又亲遇“素衣冠”神人,对他说:“我当令汝作天子。”第二年,李世民便发动玄武门之变。
英雄难敌哮喘病
李世民多次得到道士帮助,但推崇道教,有更深刻的原因。
经佛教普及,人们始知,中原立竿必有影,在天竺则无影,在相当时期,人们视天竺为世界中心,颇有自卑感。
随着自信力提升,唐人更希望接受本土宗教,李世民推动道教发展,契合了时代需要。
李世民宽容且明智,虽崇道,不贬佛。对于道教的神仙术、丹药等,李世民保持清醒,晚年曾下诏:“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修短之一期。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
问题是,李世民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便表示:“朕有气疾,岂宜下湿。”
4年后,他再次表示:“朕有气疾,暑辄顿剧,往避之耳。”
古代气疾的概念甚宽,“系心肝胆三脏”,考虑到李世民既怕冷也怕热,可能是哮喘病患者。李世民有气疾,他的夫人长孙皇后也有气疾,他们生的7个孩子除李治外,均早逝,而李治从小便有风疾,“气逆不能乘马”,即今之高血压。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在诏书中谈及生死,学者穆渭生在《唐太宗的败德弊政:饵丹药与兴土木》中提出,此时李世民可能已病危。晚年李世民除气疾外,还有“风疾”,自贞观十七年(643年)后,“风疾”年年发作。
用西域方治疗腹泻
因多病,李世民不得不依赖道士。自唐代起,道士炼丹大量使用域外药物,除波斯铅、波斯盐绿、密陀僧、麒麟竭、无名异、脱梯牙、婆罗门灰等石药外,还有余甘子、诃黎勒、铁脚婆罗门草、阿魏、郁金等草药。
李世民曾患腹泻,无药可治,张某献西域方,用牛奶煎煮荜茇(bìbá),果然出奇效。李世民封张某为五品官,魏征却故意乱扯:“臣不知授他文官还是武官?”李世民一生气,干脆封张某为三品文官。
唐人段成式称:“荜茇生波斯国,丛生,茎叶似酱,其子紧细,味辛烈于酱。胡人将来,入食味用也。”但荜茇是亚热带植物,在波斯无法生长。原产地应在印度靠海处,又称长胡椒。
张某所用方,最早见于苏斯鲁塔所著《妙闻集》,该书是印度传统医学的经典之作,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也收录了这一名方。不过,李世民腹泻,可能是免疫力太差,他去世前“苦利(痢)增剧”,说明荜茇不治本。
为提高免疫力,至迟在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开始饵丹,为奖励大臣高季辅切谏,特赐钟乳一剂,并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高季辅也有“风疾”。
钟乳含碳酸钙,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度,给患者以“有效”的错觉。
在当时,服饵被视为保健措施。孙思邈便提出:“人不服石,庶事不佳。恶疮疥癣瘟疫疟疾,年年常患,寝食不安,行居常恶。”这些病,李世民基本都得过。
李世民用了畔茶佉水?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夏,李世民又患重病,十一月痊愈后,只能三天一视朝。第二年,病情已至“虽对寒泉,如升头痛之坂;或居珍簟;若涉炎火之林”。这种情况下,王玄策推荐从中天竺帝纳伏第国俘虏的波罗门僧那罗迩娑婆寐。
那罗迩娑婆寐自称200岁,有长生术,他用印度古方做成两味药,即咀赖罗和畔茶佉水,咀赖罗不知何物,畔茶佉水据说“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需用骆驼骷髅盛出。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畔茶佉水可能是一种无机酸。揆诸情理,或是柳树皮粗制成的水杨酸,可止痛、利心脏,与阿司匹林主要成分相当,但水杨酸的酸性强,“人手入”肯定被烧伤。估计当时提炼的纯度不高,药效亦有限。
李世民是否服用了畔茶佉水?史书记载矛盾,如李世民真的因服药而亡,王玄策怎敢后来又向唐高宗推荐那罗迩娑婆寐?唐高宗拒绝,只是说:“秦始皇、汉武帝求之,疲弊生民,卒无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
从那罗迩娑婆寐制药,到李世民去世,中间隔着1年多,就算按部分史料所记,制药用了一年,李世民服用后,也是1个多月后才去世,很难说有因果关系,且史料明载“药成,服竟不效”。可能是御医为推卸责任,栽赃给外来户那罗迩娑婆寐。
可见,说李世民晚年沉迷丹药,实在经不起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