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孟良城的现状
你知道铁塔下左边的石墩台是干什么用的吗?原来的比这要高,可能是这些年山体植被茂密,墩台被掩盖住一部分。墩台下面是一条山沟,由南门向下通亚家庄,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估计是当时的瞭望台,从这里向下望没有死角,这是哨兵站岗的位置。
孟良城是一座比较小的城堡。孟良城只有唯一的一座的南门。城门上原有一石匾,早已脱落,据说是天险二字。此城也叫宁静安城,这里海拔1105米。
门洞内的状况。
从北向南拍照南门(在孟良城内拍南门)。不知何人在树上挂了个背肩包?
城墙上用于插旗的石座,这个石座离南门很近。
这是在杂草中的碾盘。
年代久远的石碾子,不知谁把它推离了碾盘,两者相距20多米左右。这几样物件,年代久运,算的上文物了。另外1968、1974年我们来时,还有一方石碑、是“关王庙碑”的。我记得刻的是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以及一些关口守将的名字,算是历史资料了。可惜后来被一个无知的村民砸毁了,他怀疑碑石内有宝石。
捣米用的石臼。
房子的石构件。
城内的部分地貌。城内分为两大部分,一上一下两块地。我们在钢厂时,这里还有人种地。现在杂草丛生,一派凄凉。1968年来时,有3座破败的敌楼,1974年来时,尚有两座不完整的敌楼,现在城内所有敌楼全部塌了,而且青砖遗失不少。
已塌了的敌楼。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曾在此城设过司令部。
从高处拍城内陆貌。
照片中那个方形的建筑应该是厨房、食堂,碾盘就安放在那里。
孟良城上看群山。因为有雾且阴天,故不请楚。
城内部分地貌。远处是向浮图峪村延伸的长城。
通向支家庄、矿山方向的长城。
孟良城附近草图。孟良城建于一块较狭长的坡地上,南高北低。南北长约2OO米,东西最宽处约50米。其北面长城走不多远(约30米),就是比较陡的一段长城,现已塌落,向上攀登有些危险。其南面正相反,向下坡度很大、很陡,也已塌落,要下去也有危险。
抗日战争时期的杨成武将军。
1940年9月22曰至25曰(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八路军全歼东团堡日军士官教导大队(有一朝籍翻译投降),当胜利消息传来后、在此开庆祝会,称欢呼楼。现在此楼已塌。
机枪阵地,前面是亚家庄方向。
战后战斗总结会。以上这三张照片均为沙飞拍摄。
7月27日我与外孙在天阴有雾的情况下,由钢厂桥头,经厂老尾矿坝,顺装载机走的路,用2个小时抵达孟良城。这是我第四次到这里,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
宋朝时涞源称为飞狐。杨六郎抗辽时,这一带就应有军事设施,做为屯兵防卫的场所。特别象紫荆关、浮图峪,地势较开阔、平坦,没有工事,是很难挡住辽的骑兵的。
朱棣在北京建都后,派重兵加强了周围的防御,对那里的长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北方游牧民族进犯很困难。于是转而对飞狐径方向频繁进犯,可能到了明朝 万历年间,对这一带防御工事等做了大规模的完善,加固,使它更加体系化了。所以,我觉得简单的说,这里的长城是明朝万历年间建的恐不准确。之所以这里叫“孟良城” 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