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输液能否用「糖配」?这5大问题要理清
作者:东莞康华医院 吴永瑞
糖尿病患者5大用药溶媒问题,一文读懂
在临床应用中,很多医生和糖尿病患者存在“使用葡萄糖做溶媒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的担忧,面对一些必须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的静脉给药,该如何抉择?
下面一起探讨一下这5大问题。
哪些药物必须用糖配?
很多糖尿病患者常有其他疾病,需联合降糖以外的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而临床用药时溶媒选择很关键,若选择不当,则会使药物与溶剂混合后发生变化,影响治疗。
下面总结一些常见的需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药物,见下表。
表1 需使用葡萄糖做溶媒的药物
糖尿病患者用葡萄糖做溶媒,能还是不能?
普通人每日膳食推荐量中提出“碳水化合物应占成人每日摄入总能量的55%-65%,糖尿病患者的碳水化合物推荐摄入量比普通人群略低,且大脑唯一能量来源是葡萄糖。”
成年人一顿正常饮食,比如100g的大米(按75%转化为糖计算)大概含75g葡萄糖;而一瓶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也只是12.5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可根据葡萄糖摄入的量和血糖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必谈“糖”色变。
如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可使用葡萄糖:
1、糖尿病患者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出现低血糖症,紧急情况下需要输注葡萄糖溶液缓解。
2、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如手术)不能进食时,需要通过注射葡萄糖补充能量,常以肠外营养的形式给药。
3、临床上有些药物的稀释调配必须要用到葡萄糖溶液。
4、有些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宜输注过多的盐水,例如血压过高,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改为葡萄糖溶液。
5、某些固定搭配:如极化液(GIK)是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的组合,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可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的游离脂肪酸,可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率失常。
不用“糖”配,还有哪些溶媒可选?
对于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过量摄入,常选择果糖、木糖醇、转化糖等升糖作用较小的非糖溶液作为溶媒。
以果糖为例,与葡萄糖不同的是,果糖磷酸化和转化为葡萄糖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口服/静脉输注和葡萄糖等剂量的果糖,产生的血清葡萄糖波动小、尿糖少。
但此类溶媒存在价格较贵、与很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且药品说明书未做推荐。
胰岛素“兑糖”合理吗?
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为了防止患者血糖升高,常在葡萄糖输液加入相应量的胰岛素“冲兑”葡萄糖。
通常1U常规胰岛素可以对抗2-4g葡萄糖。须注意根据监测结果,针对性调整胰岛素用量,做到个体化给药。胰岛素“兑糖”作用,并不是两者在输液瓶中简单的化学冲兑,而是通过胰岛素的作用,增强外周组织对糖的作用,促进糖元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
又因胰岛素在血中的半衰期短,仅有几分钟,而皮下注射吸收慢、作用时间长,更能满足胰岛素平稳降糖的要求,故现多推荐胰岛素皮下给药。
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胰岛素静脉给药存在以下弊端:
1、有研究表明,在不考虑吸附的情况下,胰岛素在联合用药时,室温下8h后开始出现浓度降低,尤其是与酸性药物合用时(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范围为3.2-5.5)明显;
2、大量溶媒长时间滴注过程中,由于葡萄糖的比重较大,而胰岛素比重较轻,胰岛素可能逐渐位于容器上层,造成输注过程中的含量不稳定,中后段时浓度偏高,有发生医疗事故的危险。
3、容器及输液管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不容忽视,在胰岛素输入的初始阶段易发生吸附,中后段胰岛素浓度可能高于标准浓度。
遇到血糖高的患者,输液还应注意什么?
1、选择药效相近,溶媒选择不单一的其他治疗药物;
2、用口服药物替代静脉输注药物;
3、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缓冲,但要注意配伍禁忌和给药途径等问题;
4、必要时也可给予葡萄糖,但需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及时调整,并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审稿专家:东莞康华医院副主任药师 李国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