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中的气泡特征

气泡是瓷器釉层中的一种客观实在,在不同的瓷器品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釉层厚度、不同的火候氛围、不同的窑口工艺、不同的保存状态等条件下,其形体、形式、形态和状态千差万别也千姿百态。 面对着这些或有或无、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疏或密、或死或活、或美或丑、或深或浅、或明或暗的气泡,众多的瓷器爱好者、收藏者、鉴赏者以及鉴定者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现在很多作伪者用特殊的技术手段使瓷器没有气泡,就是指通过化学药物釉内控制、釉层浸浴、高低温焙烧等一种或多种方式复合运用的技术手段,达到抑制气泡生成或外力破坏杀灭的目的,从而增加瓷器的沧桑感、岁月感。

尽管作伪也能部分地或全部地杀灭气泡,但如同谋杀作案不可能天衣无缝一样,同时也会损及釉面和胎体,并留下痕迹甚至气味,而且被化学药物等处理过的釉层镜下也绝无玉质感。

至于药物等方式控制气泡的生成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成功,也许50倍镜下已无气泡,但100倍下仍能看到极少也极小的气泡,而且镜下也无玉质感。

总的来说只要见过真的没有气泡的宋瓷珍品,现在的所有人为作伪手段就显得十分幼稚可笑。换言之,古今瓷器没有气泡的某些形态可能有些相似但决不会完全相同,尤其是手感、观感和美感则决不会一模一样。古瓷的沧桑、润泽、清丽、高雅、俊秀与完美是绝对不可复制、不能再生的。

一、瓷器气泡的大小

气泡有大小之分。不但不同的瓷器品种间气泡的大小不同,而且同一瓷器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釉层厚度、不同的窑口、不同的烧造手段、不同的燃料火焰氛围等前提下气泡的大小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窑甚至同一件瓷器由于在窑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朝向的不同也都足以导致气泡大小的不同。

气泡的大小对断定瓷器的年代和品质有一定的帮助和作用。总的规律大致是:大气泡的往往早于也好于小气泡的瓷器。 瓷器中气泡的大小是与釉质的优劣、釉层的薄厚和炉膛温度升降的速度、幅度、频度及同温的持续度、持久度等因素紧密相关连的,任何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的细微差异,就都足以导致气泡大小的不同。一般说来,釉料越粘稠、釉层越厚、炉膛温度的升降幅度越巨大越频繁、同温持续度和持久度越短暂,瓷器的气泡就越硕大、越靓丽、越规矩、越完美,反之则气泡越细小、越不规则、越丑陋。

纵观瓷器的烧造史,大致分烧柴、烧煤与气烧电烧三个层次和阶段:明中期以前以柴烧为主,釉层相对为厚,气泡相对硕大而明亮;明中期以后至1967年,以煤烧为主,釉层相对稀薄,气泡相对较小;当代则以电气烧为主,釉层更为稀薄,气泡已如痱点。不是说明中期至今就绝对没有柴烧瓷器,即使有但由于釉质及釉层与明中期以前大不相同,所以气泡的大小也相去甚远。

当然,气泡的大小是相对、相较的存在,既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不经比较的小。任何以某一特定的尺度丈量气泡的直径并以所得数据为标准参数去衡量、断代的行为和企图都是徒劳和荒谬的,因为气泡的大与小是一种动态的比较和动态的平衡。不是说今天就没有或烧不出大气泡的瓷器,也不是说小气泡的瓷器就一定不够老。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气泡大小的本身,而在于我们透过气泡的大小究竟能感知什么、把握什么、确定什么。我们不应该以个别的存在而否定普遍的规律和主体的流向,当然也不能够用普遍的规律去漠视或抹杀个别的存在。毕竟瓷器的新与旧、真与假、好与坏并不仅仅或者唯一取决于气泡的大与小,但气泡的大小却的确为我们辨识瓷器提供了一条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通道。

二、瓷器气泡的疏密

无论是大气泡还是小气泡都有疏与密不同分布的状况和问题,大气泡可能稀疏地排布,也可能密集列阵;而小气泡可以密集聚集,也可以稀疏地存在。 那么气泡的疏与密是否就与瓷器的新旧、真假、好坏便毫无关系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一般说来,新瓷的气泡小而密集,旧瓷的气泡大而稀疏。 当然,老的瓷器也可能大而密集,有的也可能小而稀疏,但绝对不会小而密集;还有的可能大小混杂,有的甚至大中小俱全,或疏或密、间疏间密,多姿多彩也多种多样。

总的说来,新瓷的气泡不但大小单一,仅有细小的气泡一种,而且气泡的分布也相对一致、呆板;而老瓷不仅气泡的个头大中小俱全,而且其分布种类和方式也千变万化、灵动自然。

我们也不排除造假者为了追求气泡效果相类而小窑柴、煤烧造的可能,但无论其如何努力,气泡的自然衰变的形态和过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人为控制和可以刻意仿造的,而且在器型、比例、工艺、文饰、釉质、釉色、胎质、胎色、手感、比重、水头等诸多方面也都会留下蛛丝马迹而最终露出伪赝的狐狸的尾巴。

三、瓷器气泡的多少

无论气泡是大还是小、是疏还是密,都有多与少的问题。“多少”尽管与“疏密”有密切的关连,往往多者自然密、少者相对疏,但毕竟一个侧重于气泡的数量一个着眼于气泡的间距,实际是相关而又绝不相同的事物的两个方面。

气泡的多少与炉窑温度升温的快慢、温度的高低、釉层的厚度和玻化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新瓷的气泡是多而小且密并匀,呆板而千篇一律;老瓷尤其是明代以前瓷器,无论是什么瓷器品种,气泡的大与小、疏与密、多与少的组合情形丰富多采、变化多端,既有大而多且疏而匀的,也有大而少且疏而不匀的,有小大间杂均匀排布的,也有大中小团絮状不均衡分布的,千变万化、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四、瓷器气泡的生死

气泡也有生死,有其内在的生命周期。 不同的瓷器品种、不同的釉层厚度、不同的存续条件等对瓷器气泡的生命周期都有一定影响。

气泡的整个生命周期由明亮鲜活期、渐变衰变期、衰变老化期和死亡破灭期等几个生命阶段所共同组成。气泡的明亮鲜活期尽管各种瓷器品种各不相同,有的且相差很多,但总的平均来看都应在100年以上,也就是说,气泡的渐变衰变期的出现一般会在100年以上。

这就为我们给瓷器断代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利的证据。人们可以人为地杀灭和清除气泡,但决无伪造气泡的渐变衰变期和衰变老化期的技术和可能。因此,观察、关注并关心瓷器气泡的生死及其整个的衰变进程和状况,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瓷器的年代、品质和品位有着十分可靠而可信的作用。

五、瓷器气泡的变化

气泡在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变是绝对的而不变是相对的。

无论那种瓷器,鲜活的气泡都具有明亮性和通透性,形状也往往都圆润而规则;100年以上的瓷器则往往会开始出现气泡变色、裂变等现象,如果是铜红釉瓷器则往往开始闪现水银状针尖大小的小亮点,如果是透明釉瓷器则往往需要200年以上才呈现出明显的衰变迹象,有的或有些气泡开始变得浑浊失透,有发紫、发黄、发混的现象,且所有瓷器品种都呈现出年代越久远则气泡衰变比例越众多的线性升幂不可逆排列的总体趋势;400年左右的瓷器,会有相当一部分气泡变黑、破裂、畸变,而且其数量和程度也是与年代成正比地逐渐递增;800-1000年左右的瓷器,其气泡就会部分甚至全部地破灭死亡,只留下与气泡的直径和大小相吻合的黑洞与麻坑。

气泡的衰变速度和进度与釉面的玻化度成反比,也就是说,瓷器釉面的玻化度越高、越致密、越明亮的话,气泡的衰变速度和进度也就越缓慢,反之就相对而快;气泡的衰变速度和进度与釉层开片的密度、深度、持久度呈正比,也就是说,瓷器的开片越密集、越深入、越持久的话,气泡的衰变速度和进度也就越快速,反之结果亦相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