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诵 | 濮存昕肖雄咏诵周敦颐《爱莲说》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朗诵:肖雄  濮存昕  雷声
演唱:王媛媛

撰文/摄影/制作:雷声

夏天到了。

赏莲了吗?
吟诵那些赞美莲花的醉人诗句了吗?
比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又比如,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再比如,石涛的“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还比如,李白的“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莲花,也叫荷花、芙蓉、芙蕖,是江南水乡最常见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在中国旧诗文中,描写莲花的简直是太多了。其中,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他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莲花的。
中国人为什么爱莲?或者说,莲为什么值得爱?爱莲的什么?怎样爱莲?
《爱莲说》给出了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的大意是,水生、陆生、草本和木本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代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而我只喜爱莲花,是因为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沐浴在清澈的涟漪中而不显得妖媚;梗茎内中通透而外形挺直,既不是藤蔓也不是枝条;体香飘得越远而越感清幽,洁净植株,亭亭玉立,然而只可以远远地观赏,而不可过分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

我说:菊,乃花中的安逸隐士;牡丹,为花中的富贵福人;莲,是花中的堂堂君子。唉!对菊花的酷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已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珍爱,跟我一样的不知是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可以说大众化了。

古往今来,莲是文人笔下高歌曼咏的对象。但是,大多数诗文只知道赞叹它的清姿素容,并未将其精神实质诉诸笔端。然而,周敦颐的《爱莲说》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深刻描写,颂扬了莲的坚贞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自己洁身自爱的品质,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并对追名逐利的庸俗世态,表达了鄙视和厌恶的态度。

《爱莲说》很短,短到只有119个字,但文字清新,主题突出,思想深邃,富有哲理,深刻博大,含蓄而意味深长,对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文化品位、道德水准、价值取向都具有巨大的意义,对了解人的生命价值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特别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已成为官宦士子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不论是为人还是处事,均要境界高远,既追求理想,又保持节操。因此,《爱莲说》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经久不衰,乃至被译成英文,流传全球。

周敦颐(公元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虽写有千古名作《爱莲说》,周敦颐其实并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甚至也不是文学家。之所以流芳千古,主要是因为周敦颐是个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是“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是“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就是周敦颐。宋明理学主要派别之一的程朱理学创始人中的“二程”,程颢、程颐两兄弟就是周敦颐的弟子。

以思想家的敏锐,哲学家的思辩,教育家的使命,周敦颐给一种非人类的东西赋予人的品格和情感,写就了《爱莲说》。他以其超凡脱俗的风骨,激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也体现出他的境界和格调,赢得了世人不绝的赞叹。周敦颐对花中君子的赞美,正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在他眼中,在高洁的精神王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哪怕像牡丹般的绚烂,最终仍要归于平淡,人格、气节、精神的完善与丰富,才是自身修养的最高追求。尽管不是文学家,但一篇《爱莲说》就足以让周敦颐在中国文学史上名垂千古。

“说”,是古代一种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相当于杂文,实质上是散文。它篇幅一般不长,大多数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情言志,或记叙事物,或说明事物,或议论事物,从而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在写法上,“说”不拘一格,行文高迈、自由、活泼,波澜起伏。

以物拟人是文学创作的常用手法,也是“说”常用的手法。以物拟人就是用某一种物,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某一种德行。在周敦颐之前,以物拟人用得更多的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或是“岁寒三友”松、竹、梅。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象征。兰,花朵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竹,经冬不凋,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孔子讲学就是拿松比喻人的一种品格、一种坚强。而以莲花比喻人格是周敦颐开山。《爱莲说》一出,以莲花比喻君子的人格,就成为一种后来通用的手法。

《爱莲说》语言优美、简练,如同莲一样,“不蔓不枝”。它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莲高洁形象的铺排描绘;后一部分,是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评论,揭示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五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品格。首先,从整体上描绘莲的高贵品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折射出莲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高贵品质。接着描绘莲茎“中通外直”,虚心而不空虚,挺直而不僵硬,毫不牵扯,永不攀附。莲藕“空洞如也”,莲蓬虚中有实,莲子香甜,而莲芯苦比黄莲。虽然又甜又苦,但却有情有谊。“枣生贵子,莲生贵子”。莲,蕴藏着友情、爱情和亲情。接下来,作者又描写莲“不蔓不枝”,自立而不攀附,独立而不分裂,叶花异茎,各自独立又相互照应,犹如君子之交,自然而又高洁。作者对莲“香远益清”的描写,让人感到莲芳香而能致远,清淳而又浓郁,虽品种单一,但千年不变,这正是贞女的化身,真理的象征。而莲“亭亭净植”,体态优美,气质优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卓尔不群的君子风格,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的深刻印象。
至此,周敦颐揭示了自己独爱莲的原因。爱莲,虽“出淤泥”、“濯清涟”,但能保持“不染”,“不妖”;爱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的虚心、直率、独立、专一、芳香、正直。

莲负一身正气,奉一本正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爱莲,就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做守身如玉的君子;爱莲,就要“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大众都爱牡丹之时,作者排除了从众心理,独爱莲花,似有些孤芳自赏之嫌,其实却隽永绵长,品味深长,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生活就是一个大染缸,尤其是官场,既然不可逃避,更不可随波逐流,那么,只能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是一篇精彩绝伦的“说”。在艺术上,它采用衬托手法,用菊进行正面衬托,用牡丹进行反面衬托,歌颂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以莲喻人,托物言志,深化主题的目的。
菊、莲和牡丹,虽然境界不同,其实都很可爱。陶渊明为什么那么爱菊?或许,他要远离官场,避世隐居,为的是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或许,是他隐居之地只有野菊、山菊,而没有莲花;或许,是因为他已进入暮年,犹如九月重阳,宣告三九寒冬将临。菊,与傲雪寒梅、空谷幽兰、友石修竹为伍,谓之“梅兰竹菊”四君子,从而让退隐的陶潜情有独钟。
牡丹为什么成为大众之爱?那是因为隋唐之后,牡丹大量栽种,大肆培育,花样翻新,繁花似锦,最后洛阳牡丹甲天下。生活的美满,让人们崇尚华美,追求富贵,以达到天下同乐。牡丹虽与“妖无格”芍药配对,却不失其大气、鲜艳,要不怎能候选为“国花”呢?

周敦颐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的高洁进行对比,突出莲是“君子”,从而把“爱莲”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阐明作者对莲的向往之情,又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实处,得以加深。在这里,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隐喻官场虽然黑暗腐败,但是自己却能洁身自好。他相信,只要自己保持高洁的人格,就如同莲一样,能“出淤泥而不染”。在一个世风日下的大环境中,作者能做到独善其身,恪守志节,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如此,从此以后,由于周敦颐的积极引领和倡导,从而形成了人人爱莲的社会风尚。王冕爱莲才画莲,因而成为国画大家。观音送子,观音擎莲,观音踏莲,观音坐莲,让诸多善男信女趋之若鹜,甚至喜欢取带“莲”字的名字,如爱莲、敬莲、梦莲、玉莲、金莲、翠莲、碧莲、彩莲、瑞莲、雪莲,其中多为女性,但也有男性,比如《红楼梦》中的“冷面二郎”柳湘莲。诗仙李白也爱莲,号“青莲居士”。他喜欢莲的清新含蓄,故在诗文中提倡“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要求诗文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文如其人。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一身傲骨,清廉勤勉,“为政精密,务尽道理”。1045年,周敦颐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最后,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错误,囚不得死。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周敦颐五十六岁,将为官所得俸禄,全部用于周全宗族,奉献宾客朋友,所以贫困得不能回到故乡。退休后,他在莲花峰下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为“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宅前凿一池,名“莲池”。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有时,家中连粥都吃不上,他却旷然不以为意。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大学士赵抃听说周敦颐致仕退休,上奏朝廷挽留,当圣旨送到家门,没想到周敦颐已于六月七日逝世,享年五十七岁。儿子们遵照父亲的遗嘱,将他安葬在原配陆夫人墓侧。好友潘兴嗣为他作墓志铭,大舅蒲宗孟为他书写墓碑。
朱熹赞叹周敦颐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黄庭坚亦称赞周敦颐“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他怀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修“爱莲池”,建“爱莲堂”,将从周敦颐曾孙周直卿处得到的《爱莲说》拓片,转刻于石,立在池边,又赋诗云:“闻道移根玉井旁,开花十丈是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2020年7月2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爱莲说——周敦颐(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爱莲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肖雄简介

1958年9月11日出生于上海,空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正师级(享受正军级待遇)。

1978年考入空政话剧团。1979年,肖雄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他们在相爱》获得成功,之后又接连拍了《山重水复》、《苦果》等影片。1983年肖雄因主演电视剧《蹉跎岁月》,荣获第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1985年至1992年,肖雄陆续演出了《鸳鸯楼》、《弧光》、《最后的贵族》、《天堂回信》等影片。2011年在电视剧《血战长空》中饰演宋美龄。

濮存昕简介:

1953年7月31日出生在北京市东城区,汉族,祖籍南京市溧水区。
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赴黑龙江参加。1977年,“文革” 结束回到北京,考入空政话剧团。1987年,正式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至今。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表演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会长,重庆大学客座教授,重庆大学电影学院硕士生导师,临汾红丝带学校名誉校长。濮存昕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主演过数十部优秀的话剧、电影、电视剧作品。并于2002年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5年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副主席。2017年3月1日,濮存昕不再担任北京人艺副院长。

演唱者简介:

王媛媛,东方歌舞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歌唱演员。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国家二级演员。代表作品有《共和国的旗帜》、《多姿多彩》、《好福气》、《爱莲说》等。2008年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多姿多彩》个人专辑。2006年获中国关爱成长艺术团全国选拔活动总决赛北京赛区金奖,2013年获新疆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组唱法金奖。2008年为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功拍摄音乐电视《共和国的旗帜》,2009年成功拍摄音乐电视《多姿多彩》。2010年成功举办"媛梦故乡"大型演唱会,2013年成功举办"王媛媛个人独唱音乐会"。她长期致力于民歌的演唱和研究,不断提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清新、甜美、大气、主流的演唱风格,被誉为民歌歌坛的"红旗歌手"。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