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图 | 生命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维克兰雕塑公园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集个人雕塑大成的主题公园。它坐落在挪威首都奥斯陆。
生命是艺术的源泉,维克兰雕塑公园的主题就是生命。当生命凝固时,它却给人一种更强烈的震撼,瞬间即逝的表情和我们卑微的日常生活,竟闪现着永久不灭的光芒。
这要感谢一位挪威木匠的儿子。他叫古斯塔夫.维克兰。雕塑公园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园里的雕塑是他毕生的心血。
据资料显示:公园占地80公顷,共有212座650个浮雕,有石雕,也有铜雕,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雕塑公园。它是雕塑家古斯塔夫.维克兰穷其毕生精力建造的。650尊雕塑体现了人类从胚胎孕育到成长死亡各个时期的情形。无论你走在那里,都仿佛游走在一个生命王国之中。当雕塑把人体作为艺术展示给大家时,那是一种自尊、自爱、力量和魅力的体现,给人一种穿透心灵的美感和震撼。
维克兰沒有上过大学,是自学成才。1926年,他说服福格纳公园当局,为他提供一个工作室和养老金,他为公园创作雕塑作品。维克兰用了近20年时间,创作了600多个人体雕塑。雕像集中突出一个主题:人的生与死。为了致谢和纪念这位杰出的雕塑大师对挪威人民乃至世界的无私奉献和不朽功绩,市政府把这座公园命名为“维克兰公园”。
公园内的雕塑作品分为四组:生命之桥、生命之树、生命之柱和生命之环。从公园正门按序座落在桥栏、喷泉、绿树、草坪之中。
我是从后门进入公园的。
最先敞开奥秘之门的是《生命之环》。她是由4个成人和3个孩子手脚相连形成,象征人生的完美与永恒。 七个人首足相衔接形成圆环,远远望去,太阳正好从环中透过来,令人屏息致敬。七,是星期循环之数,和宗教上的礼拜暗合,我想其中必有寓意。
几乎在同一轴线上,不远处便是《生命之柱》。石柱高达17 米,周围上下刻满了121 个裸体男女浮雕。柱上死者惨相目不忍睹,有夭折的婴儿,不幸的青年,披头散发的妇女,骨瘦如柴的老人。这根"生死柱"描绘了世人不满于人间生活而向"天堂"攀登时,相互倾轧和相互扶掖的情景。人们有的沉迷,有的警醒,有的挣扎,有的绝望,首尾相接 ,向上盘旋,追求光明,奋力抗争,组成了一个陡峭上升的旋律,令人惊叹不止。
这根石柱浮雕是维克兰14年的心血。 高大雄伟的石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环柱雕刻的121个人体,没有一处不是生命的飞扬。在原始宗教中,生殖崇拜随处可见,那是生命直接的源泉。再回头揣摩《生命之环》,岂不是女性的象征吗?
在石柱的周围,18对情态不同的男女雕像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作品徘徊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把礼赞的激情深藏在粗犷的形式之中。依次陈列的是一组以人类出生、成长、爱情、生活、衰老为主题的花冈石雕塑。每一座雕塑都是那么精致,神态自若,就如邻家的婴儿、少女、汉子和老人,在没有墙的房子里生活,一场场生命的轮回在这里展现,一曲曲命运的礼赞在这里升华。
从一座座雕塑作品中,你会发现生命的轨迹:男人,女人,孩童,老人;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恋人,夫妻,一段段爱恨情仇,一幅幅喜怒哀乐的表情和不得不经历的生老病死,让人感慨万千!整个公园的雕塑就是一份生命的图腾,一份生死的诠释,一种命运的挣扎。
透过这些雕塑,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一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生命的结果都是死亡,万物复苏也只是生命的轮回,我们来于尘土归于尘土,我们赞叹生命的伟大,更赞叹天堂的永恒.....
“生命之桥”两侧矗立着58座人体青铜雕塑,塑造了青年男女和儿童。大师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的男人形象,表达了男人对家庭的责任的理念。
“生命之源”雕塑在一座喷水池的正中,6个体魄健壮的男人托起一个巨型的铜盘,瀑布般的水帘顺着盘沿而下,这大概象征着男人们负担的沉重,也象征他们众志成城,顶天立地的阳刚之气。而水则代表着丰润和收获。这个喷水池的四角,各有5棵树丛雕,有20多棵修剪整齐的“树木”,各种年龄的男女雕像环绕生命之树而息,树与人混为一体。这四个角,一角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角是情思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劳累艰苦的壮年,一角是垂暮临终的老年,组成人生4幅画面。这些形象不同的雕像,从婴儿出生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至死亡,反映人生的全过程,构成了生命的交响曲。喷泉底座四壁为浮雕60幅,更为详尽地表达了人生的历程。
在公园的雕塑中,最著名的是“愤怒的小男孩”。你看他单腿独立,架着胳膊,紧握双拳,瞪着双眼,紧锁眉头,肚皮鼓鼓,那生气 的 样 子 多 逼真!据说,旁边那组恩爱拥抱的男女是他的父母,他因被父母漠视得不到父母的宠爱而愤怒。
雕像给人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维克兰的雕塑以人为本,呼唤人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作者简介:
雷声,年逾花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