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解密: 中医学的“数脉”
中医学的脉理虽繁,脉象也较复杂,但总体上来看,似乎不外浮,沉,迟,数四脉象,浮为病在表,沉为病在里,迟脉病寒,数脉病热,这只是一般情况而言。浮,沉,迟三脉象,前面已详细介绍过,今天主要讲数脉。数脉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单因素脉象,不含频率变化以外的其他任何要素,只以至数而言,五至以上,以六至为典型,并可达到六至以上。《素问》说:“脉流薄疾”。《脉经》说:“数脉,一息六至”。也就是说脉搏来去快速,一呼一息脉搏跳动六次,或六次以上,应指轻快。
点击加载图片
数脉的速率较快,其产生的机理,是因为外邪侵袭,或人体自身的阴阳失调,导致人体的精血,津液不足,也就是阴气虚,则阳气就相对偏亢,阳亢则化为火热之邪,火热之邪驱迫,必然导致气血运行加快,故脉搏搏动次数增加,从而呈现出数脉。数脉为阳脉,主热证,多为君,相火亢盛为患。由于火热扰心,轻则烦躁不安,重则心神逆乱而谵语,这是数脉常有的证候。但是小儿见数脉属于正常脉象,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清灵,生机旺盛,气血流畅,故血行流利,脉搏跳动较快,特别是四五岁的儿童,脉搏可达一息八至,六到十多岁的儿童,脉搏一息六至,均不可作病脉来论。另外,正常人因体力活动、饮酒或咖啡、或由于情绪激动也可致心脏跳动加速,呈现一定时间内的数脉,不作病脉论。
点击加载图片
数脉主热证,但也有外感和内伤的区别,它们均可见数脉,如温病初感见浮数脉,其为表热,热邪在经,在皮肤。沉数为里热,热邪在脏,在腑。热证也要分虚实,实证乃阳热亢盛,致津液不足,虚证乃津液不足,阴不制阳,热从内生,但皆为阴衰阳盛。邪热亢盛,正气不衰,热邪驱迫,血行加速,邪正搏击,故脉数而有力,为实热证;久病阴虚,虚火内生,或气虚阴火上乘时,血行加速,也可见脉数,但由于正气虚弱,故脉搏无力,为虚热证。实热宜用清凉泻火法,虚火宜用温补以收。如肾经虚火上炎,宜用附桂之类引火归源;脾气衰,阴火上乘,宜甘温之剂以除阴火。
点击加载图片
数脉属阳,主热证,两寸脉数多主咽喉,口舌红肿,溃烂生疮,或见吐血咳嗽,肺痈等证。左寸脉数,心火炽盛,可见口舌溃烂生疮。右寸属肺,若见数脉,为肺热偏盛,或见咽喉肿痛,或咳嗽,或吐血,或见肺痈等。若数实而有力,为肺痈证的早期,热毒蕴结于肺,呈现壮热。若数虚而无力,则为肺痿,属于张仲景的麦门冬汤证。深秋之季,阳潜阴升,人体的肺性清肃,属金,与秋令相应,本应阳气收敛,若反见数脉,为阴不胜阳,火邪刑金,故病肺痨在深秋见数脉,应当明白其病加重了,有大咳血之忧。两关脉数,多为肝火或胃火。左关脉数,为肝火,可见目赤肿痛,烦躁耳鸣,头痛眩晕等。右关脉数,为胃火偏炽,可见牙痛,头痛,口臭等。左尺属肾,右尺属命名,两尺脉数,多见肾阴亏损,命火旺盛,可出现热淋,遗精,白浊,耳鸣等证,宜滋阴降火。
点击加载图片
数脉为纲领脉之一,在数脉的基础上并可与有关脉象构成兼脉,如前文所说的浮数、沉数。还有细数、弦数、滑数、虚数等,在临床上数脉与细脉相兼为阴虚火旺,数脉与弦脉相兼为肝火上炎,数脉与滑脉相兼为痰热,数脉与滑脉,弦脉相兼,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症,总之其主病各异。上文讲了,数脉虽然多主热证,但也可见寒证,如外感寒邪,正气搏击外邪的表寒证。如果病久,阴盛阳虚,逼阳外越,或精血亏甚,无以敛阳,阳气上浮,也可见数而无力的脉象,为里寒证。故《景岳全书》说:“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当然还要结合数脉的兼脉来判断。如《景岳全书》说:“凡阳虚而数者,脉必数而无力,或兼细小而证见虚寒”。久病阳虚而数者,多由心阳大衰,心气虚甚,欲继不能,而勉力运行所致。在各种心脏病心功能受损的情况下,长期持续地脉数,可发生心力衰竭。
点击加载图片
另外,数脉必须与疾脉相鉴别,疾脉也是以至数为要,它的脉率要快于数脉,即一呼一息可达七到九至,相当于每分钟在140~180次之间。若按之有力,主阳极阴竭、若按之无力,预示元气将脱,提示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疾脉主病较重,数脉主病较轻,即数脉与疾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相互转化,即病进,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