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人与人的交往大多是靠说话进行的。对于阅历丰富的人来说,只要你一开口他就能明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然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可以通过言语得到体现,所以说话的艺术更要好好学习。
曾经有个人宴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快到中午的时候还有几个朋友没来,于是他就说“该来的怎么还没有来?”一听这话,已经到场的几位朋友瞬间就想难道是我们不该来吗?于是就起身走了。这下主人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于是立马补救道“不该走的怎么走了”,那些没走的客人一听,这是说我们该走吗?于是就出门而去。这个时候屋里就只剩下主人的一位朋友了,他劝告主人说,你怎么把他们都给气走了呢。主人说“我说的不是他们”。这下朋友一听,难不成你说的是我,于是也走了。其实,这个主人的每一句话都没有恶意,他也是真心期待着朋友的到来,但是他最后因为说话不得当就把大家给得罪了,以至于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了。
很多人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会:明明自己心里想的不是这样,但是最后还是把人给得罪了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还不够。《知行合一》中曾经提出了三句话,就是告诫人们在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到底是哪三句话呢,一起看一下。王阳明说“言不可尽善”。意思就是,你说的话不能全部是好话,有时候好话不一定好听,尽管它很受用。所以善言只说一半就可以了,剩下的就由他人自己去体会。如果他想通了,他自然会感激你对他的帮助,如果他没有想通,那么你也尽力了。相信大家对《欢乐颂》的樊胜美还有印象,她做了很多出卖自己的事情。身边的朋友安迪也劝告过她,但是心高气傲的她面对朋友的仗义执言,不仅没有感激,反而跟朋友闹翻了。这个道理也很容易理解,“良药苦口利于病”,善良的心是好的,但是逆耳的话却更为直观。人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逆耳之言的伤害。真话往往把一个人掩藏在心底的小秘密扒了出来,这无异于把一个人扒光了扔到大街上。所以,在说好话的时候,自然也要留下一丝余地。看破不说破,既是给他人留足了面子,也是维护了与他人的友谊。除此之外,即便是赞美别人的时候也不要太过分,因为他的好与不好他自己心里未必不清楚,你夸的太过分了自然也会引起别人的厌恶。适当的赞美即可,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太虚伪,或许只是个唯利是图、阿谀奉承之人罢了。王阳明说“善不可尽言”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不要把所有的好都说出来。夸赞别人是没错的,但是不要把别人夸得天花乱坠,这个时候,大家会觉得你这人极其不靠谱。人们不会对拍马屁的人有好感,自然也不会带着你玩了。如果你一下把自己的真心拿出来,别人会非常感激你,他会觉得你真的是个非常好的人。但是在未来相处的日子里,如果你做不到对他像曾经那样的好,他会觉得你变坏了。所以,对人有所保留也是一种智慧。说的再多不如真实地做一件事情,这对于他人来说可能会更加感动。有的善是需要时间的滋养的。王阳明说“少妄言,多忍让”,意思是说,说话的时候既不要说大话,同时对于别人的非议也不要过于激动,保持自己内心的安宁就好。很多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说了大话,尤其是在酒后,很容易就会说出“需要我帮忙就尽管开口”这类的话。等真有一天别人带着困难来找你帮忙了,你是选择言而无信还是硬着头皮上呢?不管是哪一个选择都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了。所以说,不要说大话。更不要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随意说话,可能你的一句话就会给人造成巨大的麻烦,或者伤害别人的清誉,甚或离间了他人的关系,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不仅自己不要说大话,对于那些有关自己的非议也不要太在意。王阳明自己也说过“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也。”作为一代天才,王阳明不知道遭受过多少非议。明朝盛行的还是朱熹“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天下的读书人几乎都在学习,但是王阳明却想着如何才能格物呢,自己这大半生也没有格到什么东西。后来王阳明龙场悟道,他意识到:理并不像朱熹说的那样“在人之外”————理就是在心中,良知就是真理。这个道理出来后,自然遭到了很多的人反对,因为很多人是朱熹的忠实粉丝,王阳明这样突破朱熹的理论,自然会招致很多人的不满。所以,对于王阳明的非议自然就很多,再加上他本就特立独行,就更招来了很多人的不满。若是王阳明跟这些非议作斗争的话,那么恐怕他就要累死了。所以,不要对非议有那么多的反应,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王阳明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据说,他痴迷于学问,就连结婚的那一天都找不到他人,后来才知道他竟然跟一位老道士谈论学问到了深夜。王阳明的趣事数不胜数,或许就是有着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所以王阳明对于人生的理解就会独到的多。对于说话的艺术,王阳明提出了三点,这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说话的艺术,就掌握了人际关系的主动权,自然做起事情来就更加顺手一些。正德四年(1509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首次提出知行合一学说。所谓“知行”,指意识与行动。王阳明的很多行为都充满哲学,他的知行合一说也给人们带来的极大启发,因此,笔者建议可以读一读王阳明大师的《知行合一》。
心不静,则看到的世界就是被自己的心加工过的,而据此行动就有点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可避免地就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甚至滑向深渊。正如他给弟子讲道时说得那样: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更是影响了世界,梁启超曾经说“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可见王阳明的心学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还有人说中国和日本之间,其实只差了一个王阳明。可以说读懂了王阳明的心学,也就读懂了人生的真谛,做起事来能够知行合一,也就会达到感通天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