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印里有春秋

  说到收藏鉴赏印,我不知道大家能够想起什么,反正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些被乾隆帝盖满了大大小小印章的书画……说到乾隆帝这位“书画大藏家”,也是特别的心累,你说你收藏就收藏了呗,盖收藏印就盖收藏印了呗,非得盖那么多印,盖那么多印也就算了,非得盖那么大,还盖在那么显眼的地方,也不知道该说审美水准高呢还是……

元 倪瓒 《画谱册》(之一)

册页,纸本,23.6×14.2cm

台北故宫藏

  最让我感到五味杂陈的是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记载的一段话:“相传八宝印泥始自乾隆,良以承平日久,文字休明,所有物品,无不求精。世传字画有乾隆御题者,其印泥凸起若出,鲜红可爱,非用宝石之屑,岂能若此。”总之传说这八宝印泥质量超级好,又红又鲜明,还不褪色,所以大概的意思就是乾隆在书画上面盖的那些个收藏戳十有八九是褪不掉的……

乾隆御用印章节选

  但不管乾隆怎么盖他的收藏印,本质上说收藏鉴赏印是无辜的,而且也是一类重要的印章,邓散木先生认为最早的鉴藏印,就来源于帝王们:

  收藏鉴赏印,兴于唐而盛于宋。唐太宗之“贞观”二字连珠印,玄宗之“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其滥觞也。其后南唐李后主有“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有“秘阁图书”之印,至徽宗“宣和”诸印,金章宗之“明昌”七印,尤为著录家所艳称。其在臣下,则有东坡居士之“赵郡苏轼图籍”,米芾之“米氏审定真迹”等印,不可殚记。唯原印及钤本,流传至鲜,仅于书画缣素之间,偶一见耳。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可以侧面验证这一点:“前代御府,自晋、宋至周、隋,收聚图画,皆未行印记。但备列当时鉴识艺人押署”可见确实是从唐代之后,慢慢才兴起了鉴藏印,而且是从宫里最先开始流行的。

  看来这鉴赏印也是类似“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的结果。刚开始属于“官方盖章证明皇家收藏”,随着文人们各有各的鉴赏本领,自然也就要给自己鉴赏过的作品打上标记。不过无论如何,从官家到私人用印都有鉴藏印,大多是出自于收藏了一幅作品之后加以钤盖自己的印章,表示“这幅字画我鉴赏过了”。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已上并未寻讨去处,皆是识鉴宝玩之家印记,并可为验证……若不识图画,不烦空验印记。虽然,自古及近代,御府购求之家,藏蓄传授阅玩,其人至多,是以要明跋尾印记,是书画之本业耳。”

  张彦远的意思是,如果人们都是不懂书画的外行人的话,对印章进行详细的考察是没有必要的。话虽这么说,但从古到今,宫廷的宝物库也好,求购书画之家也好,于收藏、转让、鉴赏时,与此相适合的人是很多的,因此有必要将跋尾和印记这一问题弄清楚。

  可见鉴藏印本身有助于我们判断某件作品的真伪甚至是判断年代,因为过眼这些书画的人确实有大行家,因此在书画上看见这些大行家的鉴藏印就更了不得了,类似于“这件作品我帮你鉴定过了”或者说“我收藏过这件作品”——有这么厉害的古人替你掌眼,似乎就放了一半的心?因此许多人在收藏书画时都非常注重鉴藏印,有几位大藏家的鉴藏印更是极受重视,如梁清标、安岐等等,他们盖过鉴藏印的书画,大多数是精品。当然,鉴藏印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在于,至少可以通过某些人的鉴藏印得知书画作品的下限年代,比如盖着明代人鉴藏印的书画,至少不会是清代的作品。最最好的,当然属于有许多人盖过鉴藏印的书画,我们甚至可以通过鉴藏印得知这件作品的流转经过,这就是大家平时说的“流传有绪”~

  不过以上这些,倒是“今人看古人”时发现的鉴藏印的用处了。

  张彦远说:“收藏而未能鉴识,鉴识而不善阅玩者,阅玩而不能装褫,装褫而殊亡铨次者,此皆好事者之病也。”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钤盖鉴藏印大概是最为重要的“收藏而能鉴识”的重要证明吧。

(0)

相关推荐

  • 学习篆刻入门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篆刻是一门媲美书画的艺术,历史上也出了很多的篆刻名人,许多朋友收到他们的艺术影响,现在也想开始接触这门艺术,但是对于什么都不会的新手,我们该从何处着手呢?其实并不难,肯定是要从准备工具开始,下面永字牌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5)

                   125 11月21日,星期四.下午放学以后全体教师到王凡中心学校召开全公社教师会议,中心议题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事情.这次民转公全县只有41个名额,城关区分到名额只有5名.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4)

                    124 1985年下半年,洪塘中学迎来了一位新校长--蒋著海.这是我进入洪塘中学以来的第三位校长了.第一位是许朝叙,第二位是许锡信. 洪塘中学是一个不好弄的学校,外面传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6)

    126 小雪过后,寒风一阵紧似一阵,气温明显下降,空气像被冰块凝固了似的,总是透出丝丝冷气来,即便穿上了毛线衣,还是觉得冷,难道应该穿上棉衣了? 凌晨,天还在朦胧之中,月亮挂在空中,旷野像被披上了一层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7)

                    127 天气骤然转冷.天上乌云密布,阴风怒号,枯叶飘零,野外早已一派肃杀景象,眼看一场风雪就要来临了. 我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很是波动不安,甚至有些无聊躁动,叹息声接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3)

                  123 5月3日,星期五下午劳动课,学校统一安排,初二年级学生去操场边茶叶山上摘茶叶. 在摘茶叶以前,我先对班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我对他们说:"劳动也是学习,学习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2)

                       122 腊月初十是周三,下午放学的时候,许先申老师来到我房间,跟我说:"晚上我家切粟米糖,到我家吃晚饭吧." 给许老师家切粟米糖的人是我校的老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1)

                    121 1985年的元旦我是在王凡小学度过的.许先申老师的夫人蒋裕光是王凡小学的老师,许老师平时就住在王凡小学里. 这一天,我在王凡小学写成了一篇题为<王苏芳的致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0)

    120 1984年的第一场雪是12月18日下的. 我正在房间里备课,骤然室外有人喊道:"下雪啦!"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为9点15分. 我忙离开案头,走向室外.这时,只见小雪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9)

                        119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先生教,学生学的模式,也有人称之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自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社会进行了大变革,教育的变革也成为必然. 就全国来说,语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