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论“文化科学”

王赟

狄尔泰是系统地在社会和人际层面开展理论思考的哲学家之一,他对活动及其价值的思考形成了 “文化科学”这一概念。虽然法语世界长期将它译为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但笔者根据狄尔泰思想的内在理路将其一词译为文化科学。

  狄尔泰思想建立在德国阐释学哲学之上,同时又洞察到本体意义上意图和价值的重要性。传统的宗教阐释学仅限于对经典宗教著作的解读,而狄尔泰则突破了 “主体—客体”的桎梏,将“阐释”放在“主体—主体”的联系之下,在文本之外赋予文化以更广的意义,也使“阐释”在工具性应用之外含有更多的本体意义。狄尔泰强调经验在形成认识中的重要作用。但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经验主义及实证主义不同,他将经验当作生活和历史的产物,更加强调经验的“体验”意涵。通过经验,“文化科学”与生活本身相联。生活因此不但是人的活动平台,也是认识目的。

  狄尔泰首先对广义的科学与狭义的自然科学作了区分,而文化科学要顾及自然科学范畴外的诸科学。他认为,文化科学并不是为了寻找预先假定存在的真实性或规律,而是用描述、判断或规定等理论工具研究人的活动中的价值或意图。意图和价值是文化科学的核心问题。政治经济学、法学、哲学等致力于研究人的活动的效用问题,属于“社会科学”。

  无论是研究人的活动还是活动的效用,人并不是某个普遍法则或规律的产物。人是在其活动中内在地创造了历史和人的生活。狄尔泰所理解的历史并不是简单的时间维度,而是人与时间维度产生的联系,包括人的活动及其背后的价值和意图。在文化科学研究中,狄尔泰给出了事实、定理和价值判断这三个层次的命题。价值判断在认识过程中主导前两个层次。而在科学层面,定理的形成才是研究的着眼点。

  我们意识到,针对文化和人的研究不可能完全脱离事实和价值判断,须应关注斯宾诺莎提出,又被狄尔泰反复强调的 “帝国中的帝国”哲学预设。对于狄尔泰来说,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对立是传统哲学的痼疾,而并不能用来完美解释世界的运行。如果以个体为边界,个人内部的物质与精神之和构成了内部帝国,而个体外部的物质与精神之和则构成了外部帝国。世界处在内部与外部这两个世界的联系之上。人同时包含这两个帝国,并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机构、观点及价值等。那么,无论是生活、文化还是历史,则都是建立在这一哲学预设所提供的联系之上。

  正因为内外部世界的这种联系,文化科学被标记上多样性和多重性,并以此区别于自然科学。如果说自然科学领域的规律是因果律,那么文化科学则是对行动目的和价值指向性的研究。

  自然科学所采用的实验或实证方法并不适用于文化科学。后者也呼唤一种更能直接顾及人的主观性的科学方法。人的心理因素因此成为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同时,人不是完美的理性机器,不能将文化科学的科学性建立在对感性机制及其功能的否定上。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移情能力使人可以内化外部的实践并联系着“自我”和“他者”,使观察者得以把握现象中的价值和意图,实现文化研究的目的。

  然而,移情作为本体和手段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将心理学置于研究的中心地位,文化研究不能被简单还原为心理学。文化科学将社会依照功能意图划分为若干领域,每个领域都涉及对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但又不属于独特的心理学范畴。经济学涉及经济旨趣、法学对应“正义”概念等等。

  此外,这种包含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功能领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形成的可能性。正是在内部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中,人由目的或意图等心理机制引导,通过理性和移情的有机结合组成了具有功能意图的社群,进而在广义上构成了社会。

  狄尔泰所提出的文化科学概念从本体和认识两个方面强调了价值和意图在人的活动中的重要性,既反对在研究人和人的生活时采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研究,也反对形而上学的主观性研究。这给今天思想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关系—联系”意义上的有机互动的社会无疑是这个新视角必不可少的领域。

(0)

相关推荐

  • 语文课的哲学基础•语文课的诠释学困境(一)

    第一章 语文课的诠释学困境 第一节 诠释学作为语文课的学科基础 本书前章: 语文课的哲学基础·序言一 语文课的哲学基础·序言二 语文课的哲学基础·序言三 如果我说数学课的学科基础是数学,物理课的学科基 ...

  • ​思维本体学科学实证法的核心介绍

    "思维本体学"是研究"思维本体",也是研究"我"及探索世界本质的一门学科.  思维本体学源于东方传统儒释道文化的核心,摒弃宗教迷信,通过对潜 ...

  • 狄尔泰忌日 | 被遗忘的哲学巨人

    威廉·狄尔泰 Wilhelm Dilthey 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师级人物,他就是几乎被人遗忘的狄尔泰.我们都知道,越是到近现代,越 ...

  • 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科学修养

    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以相当的文化科学修养为基础.由于语文学科工具性.综合性的特点,语文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修养外,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修养.教师知识面越宽,视野越开阔,教学时就能内容充实 ...

  • 传承文化 科学养生 |摄影

      太极是先贤经验智慧的结晶, 太极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太极修身养性之根底. ....... 太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向各位不辞劳苦,执着传承中华太极文化的老师们表示敬意! 向探索传统太 ...

  • 狄尔泰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批判及其效应

    某种程度上,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批判史.自然科学心理学在概念.理论.主题.方法及实践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反推着人文科学心理学不断成长和发展.狄尔泰和布伦塔诺共同开创 ...

  • 李文龙:《草原丝路文明:戎狄匈奴青铜文化》

    概  述 在公元前2千年,从中国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阿尔泰地区向西一直延伸到西喀尔巴阡山脉的带状欧亚草原上,生活着众多以畜牧业为主,辅以少量农业的草原游牧民族.为更好地适应草原环境,他们采取季节性迁移 ...

  • 裴高才:“木兰花乡”文化添香,木兰文化科学普及基地辐射海内外

    武汉社科联.社科院等领导为科普基地揭牌 秋高气爽,木兰添香.2021年9月24日上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的文化场--古木兰县故址(今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的"三乡工 ...

  • 第1249期 || 刘泽:科学与文化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志英赏析: 一个永恒的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主题,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担当.刘泽老人一生从事共和国的水利 ...

  • 人类文化的内外两种认知方式-科学与心学的实质

    2021-5-10摘于360馆<心学中华文化的主脉> 人类文化全局,从认知方式上讲.人类的认知方式,从方向上说,只有两种: 一种是向外认知, 一种是向内认知. 向外认知,其代表是科学: 向 ...

  • 跨文化交流 波兰诗人著书品评中国诗人吉狄马加诗歌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4-25 08:39 <永不熄灭的火焰:吉狄马加诗歌评传>书封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 诗歌一直在寻找属于它的人,诗人也一直在寻找懂得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