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究竟能不能治愈?专家联合破解帕金森病三大知识误区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我国有超过300万帕金森病人,6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为1.7%,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中老年人第三大健康杀手”。但据调研显示,我国90%大众不了解帕金森病,甚至非神经科医生中近六成也不尽了解。疾病知识的缺失,导致帕金森病诊疗出现大量误区。

误区一:知晓率低,以为霍金得的就是帕金森病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科主任王振福教授指出,尽管帕金森病发病率与日增高,但大众对什么是帕金森病,还存在着很多关于概念上的误区。2017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0个人中有9个对帕金森病是不了解的,70%的大众没有听说过病名。例如,很多人把渐冻症、老年痴呆、肌肉萎缩、多系统萎缩误解为是帕金森病,有不少人以为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得的就是帕金森病。不少患者在早期或多或少的会走一些弯路,容易将帕金森病与其它疾病混淆,常常会出现一些漏诊、误诊的情况,诸多走入的误区会影响到患者症状及时有效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实际上,帕金森病发病主要由于患者大脑黑质细胞减少,导致多巴胺合成不足,患者不能随心所欲的活动,出现各种各样的运动障碍,包括震颤、肌僵直,四肢的灵活性和柔软性活动能力下降。他们运动迟缓,不能随心所欲,速度上达不到要求。疾病到了中晚期,还会出现姿势步态异常等等,为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交造成极大的困难。

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生活需早期诊断并合理用药控制。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了相关的运动障碍,请尽快找神经科医生求助。

误区二:治疗率低,以为帕金森病“可以根治”或“无药可医”

帕金森病究竟能不能治愈?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存在两个极端:30%的大众认为帕金森病是致命疾病,而10%的大众认为帕金森病可以根治。实际上,这两个都不正确。

王振福说,帕金森病发病原因复杂,仅5%—10%与遗传相关,多数情况下诱因不明,也没有根治的方法。因此,如果有任何一种祖传偏方、保健品、医疗器械可以“治愈”帕金森,那一定不可信任,切不可以“试试看”的态度,相信偏方拒绝正规治疗,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但是,不可治愈不代表无药可医。有些患者由于症状难以改善,出现心理和情绪方面的误区,但自己或家属却没有意识到,影响了整体的治疗进度,导致症状不能及时改善,生活质量与日下降。实际上,在所有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帕金森病是治疗效果和症状效果改善最明显的一种疾病。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患者预期寿命与常人相似,手术治疗也让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误区三:随访率低,以为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一劳永逸”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关注度逐年增高,患者做了手术症状明显得到改善,还有必要吃药吗,有必要长期随访吗?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国教授介绍,近年来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医生将电极植入到脑内的靶点和核团。通过导线连接到刺激器,通过高频放电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运动迟缓、僵直症状。减少药物的用量,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可以部分改善便秘、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张建国说,手术后患者的药还不能停。同时,术后一般情况下还是建议患者做康复锻练,因为帕金森的管理是全程的,而不是做完了手术解决所有的问题。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把症状控制到最低的程度。

不光是患者要配合,医生之间也要打好配合。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毛薇副教授介绍,解决帕金森病长期管理问题,需要“内外”结合。过去内外科合作比较“松散”,患者到内科就诊,内科医生转诊给外科医生;外科医生手术过后,又要转诊内科医生做术后治疗,如果病情复杂,可能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让患者无所适从。通过手术内外科结合的模式,从术前评估到术后管理各方结合愈发紧密,一些比较困难复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团队和协作的模式进一步解决和探讨。

除了内科和外科外,团队还与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医生达成合作,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帕金森病患者,更好地为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

为了加深大众、患者和患者家属、基层医生对帕金森病的认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在4月2日启动“抗帕词典”项目,该词典项目由美敦力发起,联合中国帕金森病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编著,将聚焦疾病、药物、手术和康复等众多方面,为广大帕友及家属答疑解惑,避免走入治疗误区,加深对疾病和科学治疗手段的认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