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的国宝潘天寿,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20世纪近现代中国画四大家之一,这是以往大部分人对潘天寿最直接也最典型的了解。
人民网也曾给予过高度评价:“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松梅群鸽图卷
潘天寿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艺术”,而是提升到了一个关乎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之上。
很多人只了解他是一位画家,其实对潘天寿自己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而我们还可以认为,他之所以是教育家,是因为他是一个想要救国的知识分子。
▲ 雄视图 中国画(指墨) 347.3×143cm 1960年代
在潘公凯眼里,父亲潘天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知识分子:“潘天寿小时候读私塾,打下了国学底子,少年时代就考上了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是当时江南文科的最高学府。
▲小龙湫下一角图 中国画 107.8×107.5cm 1963
潘天寿的生活非常朴素,非常简单,他一辈子都像一个农民那样生活着:吃的东西很简单,就是马路边上小摊上卖的烧饼油条。
中饭、晚饭喜欢吃炒年糕,炒豆。现在餐馆里还有卖的紫云英炒年糕他觉得是最好吃的。他每天早晨起来都会扫院子。
《晴霞图》 20世纪60年代
潘公凯回忆,父亲在担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期间,学校分配给他一辆小汽车,司机等着他,但他从来都不用,觉得坐校车不舒服,不自然,他也不是节约,也不是装腔作势,他觉得没必要。他喜欢走路,远一点的地方就坐公共汽车。
《秃头僧图》
外表的朴素、谦和,但内心却很强悍、坚强,这让潘天寿的情绪并不轻易外露。“虽然他的一生非常坎坷,他的经历和挫折也有很多,压力非常大,但是回到家里却从来都是一句话都不说。
松鹰 1948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有再大的压力他都顶着,顶不住也不抱怨,这一点我感受很深。所以我们家从来没有人高嗓门说话,我的父亲和母亲从来不脸红,从来不吵架。”
潘公凯说,潘天寿性格粗狂、朴实又强悍,但非常幸运的是,他又有非常敏锐的感性,对美的敏锐、对形式的敏锐,所以他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
凝视
这样的幸运带给潘天寿最为直接的就是对于绘画的感知力。
在艺术创作上,范景中认为,潘天寿显然不是一个形式主义画家,但他在形式方面却极其敏感,极其倾心勘磨,好像是天命授之,又好像是本能所使,形式在他手里,总是高华灿烂,又总是负载了崭新的意义。
雨后千山铁铸成1961年作89.9×45.9cm纸本水墨设色
“我们从他的形式中能够看到八大、石涛甚至于浙派画家的光彩,有时他的用笔比他们更加雄健更加豪放。
可让人神奇的是,他的画面却给人以一种毫不松懈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细腻的历史感以一种大气深阔的气象磅礴开来。
江洲夜泊
潘天寿决不是在传统中小修小补,而是要继往圣之绝学,开后来之精识。”范景中把潘天寿归为士人画家。
有人认为,潘天寿在20世纪艺术教育方面起到的作品比绘画的价值还大。如今,在20世纪四位中国画大家里,潘天寿现存的作品是数量最少的。
墨竹图 水墨纸本 镜心
而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潘天寿几十年里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艺术教育中。也有不少专家认为,潘天寿在20世纪艺术教育方面起到的作品比绘画的价值还大。
秋意
这从他的个人经历中就能窥出一二,早年在师范学院毕业之后,潘天寿就到小学和中学读书,后来到上海艺专,然后又跟人一起创办新华艺专,再后来就到杭州的国立艺专,他似乎从来没有间断过教书。
战地黄花分外香
在教学过程中,潘天寿思考最多的就是中国美术教育怎么走向现代。
在上海期间,他已经在思考如何筹建中国画专业的各种课程,他为此写了《中国绘画史》,至今已经快一百年了,依然是美术史教育的特别有意义的书。
当然他不仅教画画,诗词篆刻书法他都教,他还写了《中国书法史》,只是在文革期间被毁,没有留下来。
如果非要列举潘天寿对于中国艺术教育的几大重要贡献,那么至少要数出这么几项:在重庆创办了中国画系,在中国画系里将人物、花鸟、山水分科,改变中国画系的素描基础教学。
(数据来源于雅昌官方)
《无限风光》
尺寸:358.5×150cm
创作年代:癸卯(1963)年作
成交价:RMB 287,500,000
2018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
《鹰石山花图》
尺寸:182.3×141.8cm
成交价:RMB 279,450,000
2015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
《初晴》
尺寸:140.5×364.0cm
创作年代:戊戌(1958年)作
成交价:RMB 205,850,000
2019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
《耕罢》
尺寸:227×121cm
创作年代:1958年作
成交价:RMB 178,825,000
广州华艺(北京)首季拍卖会
《鹰石图》
尺寸:110×300cm
成交价:RMB 115,000,000
2015上海嘉禾秋季暨五周年庆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