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妈妈不得要领不停夸、爸爸居高临下从不夸……

最近,看到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家李玫瑾教授的一则演讲视频。

一位妈妈问:“我家儿子总是在做了他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的时候,要我表扬,其实我已经表扬过了。为什么孩子总是需要表扬,还要那么多表扬,是我表扬的还不够吗?”
李玫瑾教授一针见血地回答道:“那一定是妈妈平时表扬太轻易了。夸得越多,突然没夸,孩子就接受不了,想要每次都夸。”

观察身边的父母,发现每个家庭在夸奖孩子方面,都有类似现象:妈妈夸个不停,爸爸坚决不夸。

前两天,主持人孟非一条微博上了热搜,也提到类似问题:

“我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国母亲对孩子是不得要领地各种瞎夸,而父亲们基本上都居高临下地坚决不夸,这似乎特别契合我们传统文化里'严父慈母’的角色定位。其实不仅是对孩子,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特别重要。”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里写道: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儿童教育专家多萝西·劳·诺特说: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确实,及时恰当的夸奖,是照进孩子心底的一束光,带给他们自信和力量,让他们活的潇洒漂亮。

但是,夸奖是一门学问,过度夸奖会适得其反,从来不夸也会让孩子胆小自卑。

1.妈妈不得要领不停夸

前几天,和表姐一起吃饭。她的孩子刚上小学,正是上房揭瓦的年纪,跑来跑去的,一刻都不消停。

表姐喊孩子来吃饭,孩子停下来吃上一口,她会说:“儿子,你真棒。”孩子玩累了,坐下来喝水,她会说:“多喝点水,乖。”孩子说他吃饱了,她会说:“好孩子,吃了这么多,真厉害。”

我问她:“你平时都是这么夸孩子的吗?”

她正忙着给孩子收拾掉在饭桌上的饭粒,头都不抬:“是啊,现在不是流行要多鼓励孩子嘛,有什么问题吗?”

夸奖孩子当然没问题,问题是,和任何事情一样,夸奖也要有个限度。

美国畅销育儿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里写道: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时间、剂量都要谨慎小心,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终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他会发现,自己不是父母口中的那么优秀,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赞美自己,于是,优越感就逐渐减少,心理落差会逐渐增大。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毁灭”行为,这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罗尔·德韦克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直被表扬的孩子,在遇到更艰难的问题时,很容易放弃。他们不愿意失去别人的夸奖,从而会选择更加轻松的事情去做。

曾经听过一个小学特级教师的讲座,他说,在他教过的孩子中,有不少孩子非常的玻璃心,一旦考试没考第一,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都会崩溃大哭。

慢慢的,他们会学会讨好老师和同学,希望老师能够多夸他一句,多奖励他一朵小红花。有的孩子还会在期末评选好学生时,偷偷地给其他的孩子送上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过度的表扬,会窒息孩子的自信心,成为孩子成长的一剂“毒药”,会将孩子夸成胆小自卑的玻璃人儿。

2.爸爸居高临下从不夸

相比妈妈的不停夸,爸爸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从不夸

在孟非主持的最新一期 《新相亲大会》节目中,有一幕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

26岁的男嘉宾红着眼眶说:“想听我爸,当面夸我一次。”

话音刚落,台下就有女嘉宾说:“和我好像,我爸也不夸我。”

孟非见状立即提出一个建议,让在场父亲夸一夸自己的孩子。结果气氛却异常尴尬。

第一位父亲也不知道该怎么夸,想了半天,说了句“个子高”……

第二位父亲则直接低下头,眼睛往下看,神情极其不自然。

为什么让中国父亲夸一下自己的孩子这么难呢?

第一位男嘉宾的父亲道出真相:“怕他骄傲呗。”

因为怕骄傲,所以从来都不夸;因为怕孩子不努力上进,所以不仅不夸,甚至还用贬低的方式来鞭笞孩子。

殊不知从来没得到过夸奖的孩子,一辈子都活在自卑之中。

作家卡夫卡就是一个一生都没得到父亲夸奖的孩子。

童年时期,卡夫卡把任何一件得意的小事告诉父亲,得到的只是“一声嘲讽的叹息、一个摇头的表示、一个敲桌子的动作”,以及一句“这就是你做的?”

学生时代,卡夫卡交的朋友,父亲都要贬低几句:“谁和狗躺在一起,起来之后便有了跳蚤。”

长大后,卡夫卡考到了法学博士,父亲还是一副不屑的样子:“你做的不过是糊口的工作而已。”

最后卡夫卡终于受不了,决定用文字来倾诉内心的痛苦。

《判决》中顺从父亲投河的乔治是他!
《审判》里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有错的人是他!
《变形记》里得不到家人喜爱的格里高也是他!

卡夫卡曾经给父亲写过一封47页的长信,说道:“即使每天在人前充满欢乐,但是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仍旧是那个渴望父亲认可,但又极度自卑的小卡夫卡。”

然而卡夫卡在去世前,却委托朋友将自己的作品手稿全部烧掉,因为他害怕别人通过这些作品嘲笑他,笑他怯懦、压抑、自卑……

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曾说: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应该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适当的夸奖并不会让孩子变得骄傲,一味的打击才会让孩子变得更糟。

不被夸奖的孩子,终其一生,都在苦苦等待,他们的内心有个深洞,黑暗冰冷,深不见底,难以愈合。

3.真正的夸奖都是有力量有温度的

演员徐峥在一次节目中,讲述了他大学时的一个故事。

他在学校的表演中,扮演了一位卖茶叶蛋的爷爷。之后,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夸奖,足足夸了一周的时间。

这个夸奖让徐峥感觉到非常的开心,他说:“就像是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我觉得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他也因此坚定了演员这条路,也一直在为了做一个好演员而不断努力。

夸奖就是给孩子种下的种子,让他们,伴着阳光和养分,破土而出,生根发芽。

真正的夸奖,都是有温度、有力量的。

  • 夸奖要适度

夸奖要适度,即该夸的要及时夸,不夸的没必要一直夸。

一些孩子分内的事,就没必要夸。譬如整理好书包、写好作业、收拾好自己的房间等。

而一些非孩子分内的事,一定要夸,比如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

另外,如果孩子的行为发生了质变,一定要及时夸。

比如今天写作业比平时更积极,效率更高,一定要夸,受到肯定的孩子,会更主动积极写作业。比如平时比较胆小的孩子,主动参加了演讲比赛或演出活动,一定要夸。

  • 夸奖要重过程

夸奖要重过程、轻结果。如果夸奖总是以结果为导向,只对孩子成功的结果给予表扬,忽略孩子做事的过程和做事的态度,就容易导致孩子得失心重。

金星就在节目中分享过一个故事,她的朋友很喜欢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夸“你真棒,你这次又拿了第一名,你是妈妈的骄傲”。

但是有一次参加书法比赛的时候,孩子输了,竟然哭着对妈妈说:“为什么我没得奖,我不是最棒的吗?”然后把书法作品撕得粉碎。

所以夸孩子的时候,要多夸孩子努力的过程和做事的态度。比如孩子这次考得不错,可以说“妈妈看你这次复习的时候特别认真,还把之前的错题都总结分析了一下,所以这次那些你容易错的题都没错,这是你认真复习的结果。”

  • 夸奖要多一些维度

曾经在一个妈妈群里,一位妈妈吐槽说儿子成绩差,作业不催就是不写,写了也错得乱七八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

有人提议说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夸一夸孩子,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这位妈妈说实在找不到什么地方可以夸。然而那天刚好是母亲节,她说到学校接孩子,孩子立马从身后拿出一朵玫瑰花。

群里的妈妈都笑了:“你看,这不是值得夸吗?”

有时候不是在孩子身上找不到可以夸的优点,而是我们夸奖的维度太狭隘。孩子成绩不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差。

就像凡小西的文章《我的儿子是“学渣”》里写的那样:

我的孩子,虽然数学不好,奥数几乎完全听不懂,可是他喜欢研究厨艺,翻看过我买的所有做饭的书,现在才10岁,已经能做好几种像样的饭菜。
我的孩子,虽然英语不行,总是忘记单词也总是拼错,可是他心地善良,进楼栋门的时候,看到身后有人,总会用小手撑着门,等着后面的人一起进来。
我的孩子,虽然语文很糟,作文写得枯燥乏味,可是他孝顺父母,懂得父母的辛苦。

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看到孩子身上各种闪光的品格,并给予恰当的鼓励,相信每个孩子都不会差。

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博士詹姆斯·多柏林,曾经提出了一个原则“补强法则”,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回馈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而这种满意的结果回馈,就来自于一个字:赞。

夸奖,会成为一种力量,慢慢地进入孩子的心理,融入他们的骨血,让他们可以自信地说:我很棒,我可以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这种力量就是:

我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我善良热情,孝顺父母。
我才华横溢,闪闪发光。

这样的孩子,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天使,闪耀着光芒,带着温暖。

愿,每一个孩子,内心充实而温暖。

也愿,每一个孩子,都不再有遗憾。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作者:夏小雨(ID:jiangqin7722)。一个热爱生活的资深财务女,此生唯两大理想,一支笔,一束光。

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专门研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跟着青榄,学课本中的成语》音频节目正在热播,每天5分钟,趣讲一个成语故事,帮孩子解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成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