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书不是传统,古人写不丑,今人写不拙
在中书协和各大高校的推动下,丑书呈现泛滥之势。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大家、教授、博导更是频频以丑书示人,将这种丑陋的书法当做传统的延续,动辄指责批评他们的人不懂书法,说什么高书不入俗眼,辩解自己字是从传统中来。其实不能否认丑书家学习过传统,但据此说明丑书也是传统就不符合事实了。
开通褒斜道刻石
写丑书的大多数学习的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墓志,这些历史上的经典法帖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充满了天真、烂漫的气息,显得古拙、清奇,在这里我把这种书法称为“拙书”。学习这类碑帖的丑书看上去取法很高,但是书法没有这么简单,并不是你学习的对象高明,你的字就会高明。尤其是今天人们的心态、追求已与古人大相径庭,更不可能学到拙书的精髓。
爨宝子碑
心态不同书法的面貌也必然大不一样,书为心画,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书法。古人,特别是当时的读书人都信仰儒家,有着很高的道德修养,保持了心性的淳朴,因此能够写出汉魏碑刻那种天真、自然的书风,就是让那时的人写丑书也写不出来,这是心性决定的。因此古人写不丑,古代没有丑书。
魏灵藏造像
现代人学习拙书,遵循的是西洋美术的“创新”理念,本身就带着功利的目的,所谓的临摹古人,也只是学习了一个外形,根本没有像古人一样,在学识修养上下功夫。同样的道理,你有什么样修养水平,都会体现在书法中。这就导致今天学习汉、魏碑刻的所谓书坛大家尽管学得是古人,但是失去了古人的古拙、清奇,反而向造作、浊怪方向发展,成了大众讨厌的丑书。
也就是说,脱离古人的学养,片面的追求字形,导致当代书法家根本就写不出稚拙的书风。强行去学习只能是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其犬。也不是说今人就不能学习稚拙一路的书风,真正喜欢这种风格的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内外兼修。一方面要学习古人的字形,另一方面就要学习古人的学养。
尤其是在学养还要下更大的功夫,因为今天的人们普遍追求名利,这与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大不一样,也就是说离君子的修养标准差远了。在学习阶段如果不能放下名利、潜心研究,从内心上更加接近古人和儿童的纯真,根本不可能学到稚拙书风。按照现在的书法学习方式,取法再多,取法再拙,也只能在形式上打转,汉魏书法的稚拙、正大之气丝毫都不会有,最终必然是丑书。
曾翔作品
这个道理不是我发明的,西汉扬雄在《法言·问神》中就说: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而君子小人见矣。君子和小人不同的道德修养都会反映在字上,不仅扬雄是这么说,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后的明末大书法家傅山也持一样的观点,他在《作字示儿孙》一诗中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没有儒家的文化、道德修养,想要写好字难,写一手拙书,更难。
曾翔作品
清代书论家刘熙载同样论述了学养与字的关系,他在《书概》中就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因此,要学拙书先做个“拙人”吧,当你满脸狡猾、一嘴功利,告诉我你的字是魏晋稚拙一路书风时,我会哈哈大笑。你学什么也高级不了,因为你人就不高级,字如其人,想要字高级,先要人高级,学养要高。
洪厚甜作品
因此,现在的丑书家所谓的字高级、别人不懂、高书不如俗眼、书法是少数人的事儿。这些说辞,连同他的字都是欺世盗名的手段,与传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在心理上不必被他吓倒,理念上背离传统,丑书就是丑书,涂脂抹粉也没用。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