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本田何以拥有取之不竭的创造力

导语

本田的创新之魂,在于它的文化和价值观,正是它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正是它对喜悦价值的正确定义,正是它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造就了朴素的创新基因;而且这样的基因七十年从未改变,深入骨髓,形成了极富个性的倔强生命力和取之不竭的创造力。

刘宇飞 | 文

破解“创新不竭”的本田

本田的创新之魂,在于它的文化和价值观,正是它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正是它对喜悦价值的正确定义,正是它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造就了朴素的创新基因;而且这样的基因七十年从未改变,深入骨髓,形成了极富个性的倔强生命力和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众所周知,本田除了以最核心的技术研究所,根本不存在什么创新事业部,或者创新委员会,所有的新点子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汇聚了每一个人的智慧而生发出来;这其实有点像当前热门的去中心化概念,或者边缘征服中心的概念,本田没有严密的创新组织架构,没有严密的创新决策流程,恰恰造就了无所不在、勇敢大胆、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

不拘一格的广开言路

从创新精神的角度,如今的企业要学本田,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彻底打破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禁锢,即广开言路。

创新的并不意味着巨大的变革,恰恰应该是各种微小的点子汇聚起来,形成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改善型创意。很多企业试图更多创造条件促进员工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希望出现尽量多的思维碰撞,但能实现这个状态的前提,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彻底支持。本田内部有一种Y-GAYA的活动,其实就是指头脑风暴,大家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说话,本身并不是方法特别高明,而是这背后有着企业梦想文化对这种活动形式的最高支持与保护。

所以广开言路不能拘泥于形式,也不需要过分关注内容,重要的是让员工开口;开口也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思维跳出固有的笼子。企业也不应惋惜员工所谓的无效闲聊时间,尤其是关键的研发、经营、市场和战略岗位,企业最高管理者应该要意识到创造创新的环境永远比创新本身更加优先,也更加重要。

将“为自己工作”写入企业基因

本田宗一郎的“为自己工作”至今依然充满了大智慧。为自己工作与容忍失败是一对孪生兄弟,少了谁都是不完整的:提倡为自己工作,却对员工的失败横加指责,那无异于用创新的理由去扼杀创新;光知道一味容忍失败,没有为自己工作、为自己价值实现而工作的前提,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自甘堕落。

所以,企业尝到为自己工作的最佳办法,就是嘉奖那些经过错误洗礼之后的成功,或者对每次进步一点点的不断试错的耐心等待。文化的形成,是需要耐心与沉淀的,为自己工作的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应该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就如同本田梦想力量的口号一喊就是七十年一样,创新很少是灵光一现,而是积累,量变,渐变,最后到质变的过程。失去耐心,也就失去了基业长青的机会。

营造网状组织结构

本田的内部管理架构属于矩阵制,纵向的行政管理部门层级,横向项目管理跨职能结构;一纵一横两条线,有点类似目前中国军队的军种主建、战区主战原则。这种矩阵制结构也为很多公司所采用,它的好处就是让纵向的KNOW-HOW(纵向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横向的KNOW-WHAT(横向跨职能业务的组合)充分交叉,相互影响,形成组织活力。

应该说,本田并没有在组织架构上,专门为创新活动作出相应调整,但其实在技术研发路线上,本田已经露出了网状思维的端倪。我们可以进一步试想一下,如果在纵向(专业职能)和横向(项目整合)的每一个节点上,再加上更多维度,形成跨学科融合,又会出现什么景象呢?也就是说让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决策节点都增加更多元的信息来源,那么出现伟大创意的概率就会进一步放大!举一个例子,人们常常戏谑的是,干掉康师傅的不是统一,而是外卖。本田当前正在研发智能人形机器人,正在研发智能助残辅助设备,正在研发飞机,搞不好本田也正在研发潜艇(仅仅是脑洞大开的猜测);或许将来有一天,击败谷歌的不是特斯拉,而是会飞行会游泳的本田机器人。

所以,让组织架构增加交叉维度,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允许跨学科的深度交融,或许能成为将来创新的基本组织模式。不管这样的架构是否能够成功,但跨学科的融合是目前已知创新的制高点。就算组织架构做不到这样的理想状态,但至少思维方式和项目开展方式,应该尽可能采取网状思维导向,既要让专业的做专业的事,也要让外行的人去想内行的事。

结语:本田的创新之魂

本田的创新,主要在于本田的精神与文化。本田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它独有的时代背景、特定的人、特定的环境、特殊的技术趋势,一步步造就了如今的本田。我们要学习的,应该是它总结出来的精神内涵。本田的创新之魂,更多的不在于它做了什么,比如造机器人、造飞机;而在于它没做什么,比如它始终没改变的梦想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这恰恰说明了创新需要耐心,需要时间,更需要积累,如同苹果手机用的全是现有技术,特斯拉汽车至今仍在亏损。

创新不一定一味求变,坚持应该不变的东西,改变失去价值的东西,打开思维的枷锁,激发个人的潜力,突破架构制约,努力朝着既定方向勇敢试错,如果事先知道结果,那也就不是创新了。

关于作者 | 刘宇飞: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涂装树脂管理科科长

文章来源 | 本文刊登于《清华管理评论》2021年4月刊,内容有删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