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治理行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动力分析
不可否认,将垃圾转移到外地处理实际上是垃圾产生地将垃圾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转移给界外的一个行为,是一种自利性行为(却又是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一种动力),而垃圾接受地处理外地垃圾实际上不仅为垃圾产生地提供了垃圾处理服务且承担了垃圾处理的外部经济性成本,垃圾产生地显得有些“不正义”而对垃圾接受地显得有些“不公平”,因此,垃圾产生地和垃圾接受地之间,除了商定垃圾处理服务费外,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可以优先推进下列4种情形的垃圾处理跨域合作:
(1)本地土地资源紧张而资金充足,有意愿寻求外地提供垃圾处理服务的地区,如广州、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
(2)地域相邻、交通便捷、联系紧密和产业互补,同城化趋势明显,出于功能布局需要,有必要统筹垃圾处理的区域,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这样的都市圈区域;
(3)一些人口较少地区,本地垃圾处理量小乃至形不成垃圾集中处理的规模效应;
(4)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外地提供垃圾处理资金等资源支持。
外部性的内部化是平衡外部不经济性与外部经济性的一种手段,也是驱动垃圾处理作业一体化、跨行跨类垃圾协同处理和商品生产者协同处理垃圾的动力之一。如垃圾回收、运输、资源化利用和末端处理者参与垃圾源头分类服务,指导垃圾产生者按规定排放,不仅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收取一定的分类服务费,从而降低垃圾处理的外部经济性成本;当然,垃圾产生者分类排放,也降低了垃圾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成本,是外部性内部化的一个例子。生活垃圾协同焚烧农业秸秆可提高发电效率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效益,同时解决农业秸秆的污染问题,也具有外部性内部化的优势。
垃圾具有污染性,垃圾处理也会排放污染物,垃圾及其处理都具有外部性和邻避效应,而人又具有自利性,地方政府也具有自利性(内部性),推进垃圾治理跨域合作和一体化融合发展必然会遇到阻力,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所遇阻力会越来越大,——这正是垃圾治理要解决的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