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异常表现是中风前兆,做好这件事,关键时刻能救命!

梅雨刚“下线”,高温就迫不及待开始“接棒”。6月一到,全国各地先后进入“烧烤模式”,坐着不动都能大汗淋漓。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的气温,大概就是:站着像生煎,走着像油炸,在床上是红烧,下床后是清蒸,行走的五花肉……加点孜然就可以摆摊,成为这条街上最“入味”的仔了!

热到怀疑人生的天气,心脑血管问题也在伺机而动,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令人防不胜防。

气温超32°C,小心热出“中风”

中风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它在一年中有两个发病高峰期,一个是0℃以下的严冬,另一个是32℃以上的盛夏。

很多人认为,寒冷季节才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夏季一般不会发生中风。其实不然,在高温天气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会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影响脑部供血,同样也容易诱发中风。

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这一现象被称为“热中风”。

“热中风”,大多属于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跟下面几个原因有关:

01

血液粘稠度增高

高温天气下,人体每天要排出1000毫升甚至更多的汗水。体内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后,如果未能及时补充水分,会让血液变得黏稠,进而诱发中风。

02

血流速度慢

中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热量不易散发。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相对湿度在70%~80%时,体温调节主要依靠汗液蒸发和血管扩张。

这时,中老年人,尤其是患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循环负荷过重,容易引起中风。

03

流向大脑的血液减少

天气炎热时,血流会向外周皮肤分配,大脑血流量减少,易引起缺血,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易发生脑缺血。

04

心情烦躁

高温酷热易使人心情烦躁,情绪变化较大,引起血压波动,容易诱发中风。

3个前兆,早发现能救命

中风的发生并非完全无声无息。其实在这之前,它可能已经给身体发出了“求救信号”,只是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如何快速正确辨别中风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以美国FAST(面Face,臂Arm,语言Speech,时间Time)中风宣教为基础,结合汉语特点,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群进行中风快速识别的宣传口号——“中风120”

中风120

看“1”张脸:脸上是否会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的表现;

查“2”只胳膊:同时平行举起两只胳膊,是否会出现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是否会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若有上述任何一种突发症状出现,旁人就应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做好4件事,给你的血管“消消暑”

炎热的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空气含氧量降低,对心脑血管不太友好。不妨做好这4件事,给血管“降温消暑”。

01

饮食要清淡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但最好坚持清淡的饮食。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

饮食要清淡,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同时适量补充瘦肉、鱼类等,保证蛋白质摄入。

血管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02

晨练不宜过早

夏季天亮得早,但晨练过早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早上6点~上午10点,被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很多心脑血管病在这个时段发作。

这是因为晨起后,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人体血液黏稠度上升,活动量突然加大会给心肺造成负担,增加发病风险。

建议:

炎热的夏季,不妨将锻炼时间改到晚饭后。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温度高、湿度大、人多的地方。

有晨练习惯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打羽毛球等中低强度运动。

03

动作不宜过猛

临床统计发现,近半数中风都与颈动脉狭窄有关。动作过猛,容易导致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脱落,堵在脑血管中就会引发中风。

建议:

颈动脉狭窄或有斑块的人,应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突然起床等。

运动前充分热身,转身或回头时动作慢一点,血压不稳的人尤其要小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