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没见过的柳公权小楷书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宁远县城南60里,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多为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柳公权小楷书《九嶷山赋》
《九疑山赋》是一篇写景、述史、用典、言情于一体的优美散文。作者将九疑灵山仙境、道家典故巧妙地描绘在一起,向世人展现了九疑山的神奇秀丽。
·《九嶷山赋》作者
李郃(808—873),唐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人。828年状元。初授河南参军,833年授贺州刺史,835年因战功赐绯鱼袋、加龙虎将军衔, 837年升任吏部侍郎,授正议大夫。现保存诗赋有《早莺求友诗》等九篇。
另有说法,《九疑山赋》为宋代黄表卿所作,见于清代《弘治永州府志》载:黄表卿作《九疑山赋》。但此说法不足为凭,因黄表卿并无其他诗赋文章可以佐证本文出自黄表卿之手,且柳公权手书真迹由唐镌刻大师邵建和镌刻而成,此书法证据可信度极高,柳公权为唐代人,不会为南宋黄表卿书法碑文,故文章作者可以断定并非为黄表卿。或黄表卿另有同名文章《九疑山赋》,但没有流传,故将柳公权碑文《九疑山赋》误为黄表卿所作而载于《永州府志》,亦未可知。
·《九嶷山赋》书写者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拓本,《九疑山赋》写于公元84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九疑山赋历史,该拓本全本12页、计601字,其创作年代比现已发现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柳公权的代表作略晚,但无论从结构还是点画上,都显得更加严谨、精到,从该拓本的书法风格和用笔方法上看,与《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极其相似,因此被认定为是柳公权真迹。
·书法鉴赏
《九疑山赋》由邵建和镌刻,刀法自然,非常精微。柳公权书写的很多碑,都是邵建和镌刻的。如《金刚经》、《吏部尚书冯宿碑》、《越州都督刑部尚书符璘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拓工也十分精到,墨色醇穆,浑然一体。第一页“世”字,第二页“民”字因避讳缺笔。
《九疑山赋》最可贵的是柳公权在其作品最鼎盛时期所书,其代表作《大达法师玄秘塔碑》书于会昌元年(841年),《神策军碑》书于会昌三年(843年),而《九疑山赋》书于会昌四年。现在书界大都认为《神策军碑》为柳氏最高水平之作,但从《九疑山赋》的作品来看,它虽然只比《神策军碑》晚了一年,但无论从结构上还是点画上,都显得更加严谨、精到。我们从《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和《九疑山赋》中各找出十个相同的字一看便知。
《神策军碑》局部
《玄秘塔碑》局部
《九疑山赋》通篇601字,字字用笔一丝不苟,肥瘦得中,血肉俱美,可以说是无笔不妙。拓本第一页右下角有朱印一枚,“笪重光秘笈之印”,最后一页有朱印五枚,分别为“涵翠轩主”、“传家清玩”、“山阴沈氏”、“刘墉”、“石庵之印”,并有朱笔圈点。

点击下方图片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