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啥会坚持错误

小时候有个邻居是退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干部,特别一本正经的那种老干部。不过他有个好玩的外号叫“殿部工令洛夫”,起因是他常念的两个错别字。那个后缀不是因为血统,纯粹是为了好玩凑的数。

本来念错字也不奇怪,我们一般这么解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精妙绝伦、体系庞大,秀才识字还识半边呢,念错个把字不丢人。给自己找完理由还顺带着提升一下民族自豪感,一般也没人再跟你较劲了。可偏偏这老干部就不这么干,坚决捍卫自己念错字的权利,就是把臀部的臀念成(殿),把工龄的龄念成(令),谁劝也不行。哪怕有好事儿的人(也可以叫讨人嫌的)拿来新华字典指给他看也没用,他的理由是“我们在部队都这么念”。你说他是爱面子也对,但这么一坚持就是几十年,生生的把它坚持成了终生标签,可能就不单单是面子的事儿了,我倒更愿意相信,他的思维体系里缺一个拐弯的程序。

有一种被称为所有思维错误之父的认知错误——确认偏误。意思是人们无论合乎事实与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猜想的倾向。由此,人们在脑中会有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与自己理念相矛盾的信息,并加以片面诠释。人们常偏好支持自己原立场的观点,也倾向将模棱两可的事实做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偏见的搜索、理解和回忆,常被用来说明态度极化(即使争论双方都依附于相同的根据,争执仍变得极端)、信念固着(在反证出现后依然坚信原有看法)、非理性首因效应(即强烈的“先入为主”效应)及错觉相关(对两件偶然事件做无根据的连结的倾向)等现象。

我们平时观察世界,有时候并不是以事实为依据,根据事实产生观点,而是先有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去找寻事实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自动屏蔽掉相反的事实。就像在搜索引擎输入自己想要的关键词,出来的内容便是自己想看到的。

有一个干掉确认偏误的好办法。达尔文年轻的时候就习惯于系统的克服这种心理误区。他一旦观察到与自己的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就会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强迫自己一定在30分钟内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如果仅仅依靠自己头脑中的记忆,那么在30分钟后自己会“主动忘记”这些反驳证据。

所以,重视那些与自己的理念相悖的证据,才是修正主观偏见的最佳途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