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我心22: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思考

2020年第140期

初中历史课程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又各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大块,因此可以说是六大版块,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考还会涉及山西地方史。
历史知识涉及古今中外,以及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体系庞杂,要点众多。而如今的历史考试考察是知识与能力并重,尤其突出能力,因此学习历史需要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本文试图从历史学习和考试两方面进行思考,希望对学习历史有所帮助。

一、历史的学习方法

我感觉学习历史要把握好四个关键:阅读、理解、记忆、运用
1、阅读
读是学习的第一步,因此一定要重视阅读。历史课的阅读需要做到正确,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三原则。
阅读要注意历史课本的结构和体例。
首先应该阅读目录以便整体把握本册课本的知识构架,认知各个主题及其构成,这是在宏观上把握认知历史的前提。
其次要重视课本中大字内容,以便通过大字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比如: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序幕、导火线、起因、过程、转折、文件、内容、结果、评价、影响、意义等重要细节,这是在微观上把握历史的环节。
再次要注意对课本中的重要人物、事件的图片、地图、图表的了解和观察,要把握特征,记住名称,才能应对考试中图片的考察。
另外还要有选择的对待课本的小字内容,它一般是对大字内容的详细补充,主要是加深理解之用途,但并不是全部需要掌握,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阅读,并注意关键语句。
阅读是重要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习效果,因此要重视。另外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掌握,比如有目的的读,带问题的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等。
2、理解:
理解是有效记忆的基础,是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没有理解就不算入门,更无法精通。要理解必须用心学多思考。
如何做到理解?
一定要学会听讲。教师上课的讲解很重要,学生要把握教学节奏参与进来,有选择有侧重地听讲,记录,提问,思考,回答,才能加深理解。
没有什么捷径,自己若没有责任心,没有动脑用心,则很难达到理解层面,这样的学习其实是在做无用功,只有无用付出却无法收获果实,只有痛苦没有快乐。
另外,学生自己用心地阅读,记忆,做题都可以促进理解,但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不要总怨天尤人,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主动学习才是关键。
3、记忆:
首先承认,记忆并非一个独立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才能逐渐加深的学习过程。记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主观努力是最重要的。
如何记忆呢?
当然不是扯开喉咙看着课本一遍遍地有口无心地念经。记忆的方法很多,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 ,强调理解性记忆,反对机械性记忆。历史知识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这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分析加深理解再去有针对性的强化反复,才能达到记忆的目的。这样记住的东西才不容易忘记,在做题时才能更好的迁移运用。
其次,要在整体知识的联系中记忆,不要孤立记忆。历史知识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和联系,一个专题或者主题的内容都有一定关系,要将知识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进行归类系统,记忆才有体系,历史知识才不会混乱,才会深刻牢固。
再次,记忆总会遗忘,关键要多反复。另外记忆时要学会自问自答式记忆,或者两人合作问答交流记忆,一定要不看课本说,不会了查,查完再不看书说。在记忆的时候要多动脑动手分析、交流、辩论,动手勾画,写重点字词语句。
4、运用:
其含义是指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迁移过程。我们通过阅读、理解、记忆将知识学习后,必然要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常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正说明不经过实战磨练很难说知识就学好了,很难说能力具备了。
历史知识本就庞大繁多,历史题型的考查也是千变万化。这让很多同学头疼,觉得历史很难学,其实哪门功课没有它的难度呢?
关键的不是无用的抱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人常说:方法总比困难多。
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运用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是对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检验的训练过程,也是提升自己知识、能力的过程。
建议你一定要寻找其共性规律,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做题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才能以不变的态度方法来应对千变万化的题型。
预告:下一期谈谈对历史考试方法的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