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下的月季花 | 杨华专栏
采访手记
杨华
远远看见那丛月季花,是在午后的秋阳下。
走进静谧的小院,想象这里曾经的风起云涌,气势如虹,而今,只余风轻云净,波平浪静。
唏嘘感叹间,一阵风拂过,放眼,便看见了那丛兀自绚烂璀璨的花。
金气秋分的天空,高峻邈远,明净通透。一轮骄阳,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直直打在怒放的层层花瓣上。让红的花,愈加热烈,白的花,愈加纯洁,黄的花,愈加明澈,粉的花,愈加娇怯……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那一刻,时止光滞,风静云平,惟有这一隅角落,摇曳着生命本真的剔透模样!
处于淡淡缅怀怅惘中的我,一下被这片光与影的多彩变幻胶着了目光。跑过去,不同角度,不同构图,匆匆留下这勾魂失神的画面。
如约。上楼。
聆听,温文淡远的语音,对前尘往事的追忆,对激情过往的凝视。
穿越大半个世纪的历史风烟,沉淀在岁月深处的,除却那些启蒙思想有意有趣而闪闪发光的刹那与片段,也有青春年少挟裹时代大潮的懵懂与遗憾。
如何反思那些非个体主观能挣脱摆布的伤痛,如何正视那些历史颠踬螺旋式的崎岖,是那一代人无法回避的创痕。
步入耄耋的院士,以静水流深的语调,述说年少时的轻狂、差池,与在真理光芒照耀下的格其非心,匡救弥缝。神情坦荡,声线坦诚,心态坦然。
午后的阳光,照进玻璃窗,如此的恬静、安然,让你看见天道的高远、地道的深邃,端呈世界的原初本样。
不由想起楼下的月季花,在秋毫可以明察的高天流云下,恣意地舒展,明净地绽开。“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历经春的花红柳绿,夏的赫赫炎炎,秋的洗炼沉淀,始终如一保持本色,不由外部环境影响,淡定从容。月月开花月月红,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如此经久不凋的意志,成就“一年长占四季春”的美景。殊不知,这长盛不衰的背后,是以不断自我修葺剪枝为前提。
每一次花开的盛宴,都是一次死而复生的凤凰涅磐。花谢,必要折枝修剪,折断处长出新的嫩芽,才会有下一次的期待与盛开。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院士的一生,在国家利益至上的选择下,于三个不同的领域,均做出卓越的贡献。人说,一生能做成一件大事,已然难能可贵。而他,一干,就是三件!件件出彩,事事灿焕!
几十年不凋零的盛景,何尝不是他时时躬身自省,处处探寻真理的因果必然?!
他始终将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准绳。一旦发现,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是认知还是实践,造成与此的背离偏差,绝不胆怯逃避,一定会应机立断,忍痛修剪,阻碍花开的芜杂紊乱,让枝干常刈常新。在自我否定中,持恒超拔,汩汩焕发,美德的光彩与智慧的火花。
想起以生命捍卫真理的苏格拉底,在审判中振聋发聩地警醒世人,“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他认为,逃死不难,逃罪恶难。人活着,就应该不断地省察自己的人生,关心自己的灵魂,重视生活的意义,走向至善至美的自由尊严与神圣境界。
省察自己,必以真理为前提。谁敢于接纳不完美、有瑕疵的自己,常修常正,谁就能在正确的方向走得越矫健,越接近真理的终极本源。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
那丛秋阳下的月季花,终将摇曳在,生命进化的苍穹下。
杨华,女,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曾执教。陪娃一道读书、写作,写成《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在文字中现实苟且,在烟火中诗意欢颜。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