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味本草——第67期(没药)送给耶稣的礼物

没药,来源于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干外皮渗出的树脂,有浓郁的香气。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为什么叫 “没药”?

没药的“没”字念“mò”,或者叫“末药”,只是因为在唐代中国人与波斯的贸易中得到它时,它的阿拉伯名字“murr”的发音非常像“mo”,所以音译为没药。而其义是苦的意思。

没药的世界历史

没药是古代丝绸之路带到中国的舶来品。早在4000年前,没药就是古文明国家经常使用的药材、祭祀的贡品及涂抹遗体的材料。

古埃及人喜欢用没药来祭祀、洁净、冥想、制作木乃伊以及护肤。古希腊人知道它对伤口的愈合有不错的功效,所以战士身上都会携带没药。

在古代的以色列地区,女子前去觐见国王之前都会先用没药油洁净身体六个月。犹太人也将没药树枝制作成各种芳香剂和止痛剂,在旧约时期,常被做成油膏,涂抹在伤口上,促进伤口愈合。

没药的中国历史

没药传入中国大约为唐代或者早于唐代的晋代。

没药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唐代李珣所著《海药本草》曰:“没药,谨按徐表《南州记》:生波斯国,是彼处松脂也。状如神香,赤黑色,味苦、辛,温,无毒。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凡服皆须研烂,以热酒调服,近效。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尔。”

但是据考证,徐表《南州记》为徐衷《南方记》之误,而徐衷是晋代人。如果这一记载可信的话,那么没药早在晋代就已经经由波斯传入了中国,而且当时的中国人清清楚楚地知道它的疗效。记载北朝历史的《北史》中则提到葱岭以北的漕国出产没药,南北朝介于晋代与隋唐之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北宋药学家苏颂的话说:“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木之根株皆如橄榄,叶青而密。岁久者,则有脂液流滴在地下,凝结成块,或大或小,亦类安息香。”根据这一记载,没药又像经由东南亚输入广州。也许,这是海、陆两条不同的传播路线吧。

作为中药,没药性平,味辛、苦。归心经、肝经、脾经。功效为理血活血,散瘀止痛,消肿生肌,活血止血。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没药和乳香

没药的对药乳香,产地和历史与没药相似,它们都在西方有神秘的寓意,乳香被誉为“圣母玛利亚的眼泪”,没药则被誉为“圣母玛利亚的宝血”,圣母玛利亚就是耶稣的生母。而这些寓意,来源于《圣经》中耶稣诞生的故事。

三位博士的故事

圣经上记载,来自东方的三个博士,献给当时还是小孩子的耶稣一个宝盒,里面有三样宝物:黄金、乳香、没药。东方三位博士是指来自东方的三位国王或贤士,而三样宝物,也分别预言了耶稣的命运:黄金代表庄严,乳香代表神性,没药代表苦难;赠送黄金象征尊贵,赠送乳香象征神圣,赠送没药预示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牺牲。

可见,乳香和没药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多么尊贵,它的价值甚至比黄金还要高。

没药与乳香的功效异同点

没药的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多种瘀滞痛证。二者的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没药(植物药)

01【药用来源】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印度等地。11月至翌年2月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坚块的油胶树脂。除去杂质,打碎。生用、清炒或醋炙用。

02【方剂应用】

小金丸、参桂鹿茸丸等。

03【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04【功 效】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05【主要应用】

1. 用于血瘀诸痛证。治血瘀气滞所致心腹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风湿痹痛及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常与乳香同用。

2. 用于疮疡痈肿。常与乳香同用。

06【使用注意】

本品气味臭浊,易致恶心呕吐,当注意剂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禁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