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510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王剑冰与散文 》
【郭进拴原创】王剑冰与散文
2018年4月23日下午,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老师走进2018年第六届奔流作家研修班,为我刚刚买到的《大象中原》签字并合影留念。
王剑冰老师以雷达为例,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地讲了散文创作。他说,雷达,上上个礼拜去世。雷达先生是我们文学界所敬重的出色的文艺评论家,雷达去世,在文学界引起不小轰动,因为他的评论带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
中国的散文写作在雷达先生这儿得到了体现,今天我们以他的散文为例谈谈散文的个性化。散文的个性化,个性化体现在个体身上,而不是群体身上,思想的不同、胸怀的不同、描画的不同、也有开头和结尾的不同,这些在雷达散文里面都有体现。
2000年,我收到了雷达先生送给我的书——《雷达散文》。我读了之后发现他的评论带有散文的情怀,反过来说,他的散文有评论的思想和深度。这就是评论家的散文,和专门从事散文写作的人写的散文发生了某种冲突。去年他写了《韩金菊》,前年他写了《梦回祁连》,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万多字,也都是很好的散文。
雷达先生认为散文的写作完全不用考虑散文的定义,当生活的体验按捺不住,喷薄欲出的时候才能写出让自己满意,让读者喜欢的作品。我也一直强调,只要有了感觉,直接写出来,只要自己满意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要想写出好的散文,必须用真性情、真感情、真描写和真议论,雷达是一个用真性情写作的人。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写作的时候都在说假话,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而雷达做到了。所以我们说,雷达,一个并不老的老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把隐藏了多年的内心裸露了出来,这是一个真实的写作者。
《韩金菊》这部作品中雷达先生写的是他的初恋,这也是他写的最有生命力、最有血泪的一部作品。在这之前的一年,雷达写下了《梦回祁连》,这部作品中,他写的也是一个女孩子……
在雷达先生去世之后,他家的书架上还摆着一张小照片,照片上的人就是韩金菊。雷达先生曾经说过韩金菊的故事如果不写出来就会堵在心口,写出来的话他又担心老伴儿会不高兴,但是没有料到的是他老伴知道这件事之后告诉他难得他还不忘50年前的感情,应该写下来。
我完全赞成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的说法,倘若连散文都编起故事来,那还有说真话的地方吗?何止散文,艺术的真实几乎是对所有创作的最起码要求,就看怎么解释真实二字了。我认为真实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雷达先生也说过不能因为散文对真实的要求更严格,就狭隘地理解散文的真尤其不能理解为生活的机械,有时营造假定性也是可以的。
我觉得雷达先生的作品不单单是写回忆录回忆自己的恋人,他也是在创作,也是在著文。真与善,情与美都展现其间。我认为他的散文的长处就在于一个评论家看透事情本源的入木三分的思想。
如果一篇文章只有议论和感慨,文章就不能活。我一直考虑都是散文能不能给人以形象感?能不能给人以亲近感?一篇文章要想血肉丰满,就要让读者看得到你的思想意识,让读者知道你这个时候在哪儿,有没有思维,有没有交谈,这是一个作家应该具备的。
散文的写作也要找视角,我们不能随便写文章,不能浪费灵感。我们要找的是大胸怀、大气魄、大意境,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我们讲雷达先生的散文特点,最有必要说的是他的散文是如何开头的。雷达先生在《重读云南》中开篇写到:
“以前我也到过云南……别人怎么玩儿,我就怎么玩儿。”
再看一下《韩金菊》的开头:
“还得从1956年的除夕夜说起……”
“还得从……”这相当好。我们有时候写文章会忘了使用这种连接词语,这一点不是每个朋友都会在意的。我们有些文章,用一些连接词语。中间也是,起承转合,为什么过去的散文写作常用:朋友,你到过……吗?你听过……吗?我们有时候写文章,开篇的时候用一些心思,有那么一件事,一个人,始终缠绕在我的心头,开篇了。这是一种好的写法,为什么?因为它能提纲挈领,能让文章活起来,而不是死水一潭。有时候就几个字,文章就能活起来。有时候你觉得文字是引用,非常干燥,再比如一些史料。但不写又没劲,没骨头,想放进去的话就不能直接写。“我听说”可以吧?胃口就吊起来了,采取交谈、对话、小声说的形式。
有特色的结尾在雷达先生的散文里体现得也很充分,看看《韩金菊》、《秋实凝香》的结尾,都收得干净利索。
“这一天是2000年4月10日,只要查一查当地的气象记录,就知道我没有胡说。”
一篇文章能把一个人写活了、写透了、写扎实了,作品就立起来了。
我们今天以雷达先生的散文为例讲散文的真性情,第一是讲散文的个性,第二要讲的是写出真实的情感,不要隐瞒什么东西,隐瞒的多,文章就虚化了,第三是说你要有个性的思想,包括你对事物的认识,对所写材料的把握,还要有很好的议论性,如果没有,也可以隐含在叙述里,第四要注意得是个性的描写,以前我们不提倡细节描写,但如今有很多人写散文以细节取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另外,我们也要注意有个性的开头和结尾,今天我们所讲的雷达先生的散文特点,实际上讲的也是散文界之外的文学大家对中国散文界的贡献。
王剑冰,男,河北省唐山市人,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共党员,专业作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中外散文诗协会副主席,全国鲁迅文学奖二、三、四届评委。曾任《散文选刊》副主编、主编。已出版散文集《苍茫》《蓝色的回响》《有缘伴你》《绝版的周庄》《喧嚣中的足迹》《普者黑的灵魂》《王剑冰精短散文》及诗集《日月贝》《欢乐在孤独的那边》、文学理论集《散文时代》和长篇小说《卡格博雪峰》等多部。有多篇散文在全国各地被刻碑铭记,并入选中学考题和教材。散文《绝版的周庄》入选上海高中语文课本,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并被刻碑于周庄,被周庄授予荣誉镇民;
《绝版的周庄》
散文《吉安读水》被刻碑于吉安白鹭洲;
散文《天河》被碑刻于湖北郧西,并被授予郧西荣誉市民;
散文《洞头望海楼》被碑刻于浙江温州市洞头 ;
散文集《喧嚣中的足迹》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收藏;
散文集《绝版的周庄》被评为2008年《中国最美的书》,并被德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曾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中国文联理论奖,河南省政府文学奖,首届杜甫文学奖、中国散文诗90年重大贡献奖等。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近百所高校及重点中学作过专题演讲。
在《绝版的周庄》中,作者采用抒情化的诉说方式--第二人称"你",而且周庄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刻板生硬的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古典、朴素、纯洁的女子:"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如此下笔,使《绝版的周庄》具备了人的灵性,在阅读中给了我们亲切的想象空间。在2007年全国申报的作家作品中,
《散文时代》 河南省作家王剑冰的理论专著《散文时代》列入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王剑冰用一年的时间写作、整理,终于完成了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此作重点评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散文的流变与发展。关注了近三十年间的散文创作,提出了散文结束了一个时代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等于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散文创作的总结。
著作涉及了活跃于文坛的数百位作家,对他们的作品既给予了肯定,也提出了不足。对于"大散文"、"新散文"、"小女人散文"、"先锋散文"等以及新生代作家,女性作家,新锐作家等话题,都有独到的阐述。作者还作为连续三届的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的评委,对参评与获奖的作品进行了评析与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提示。集散文家、散文评论家、编辑家于一身的王剑冰,结合自己的专长而论述,使得这部著作有了说服力与亲和力。
《散文时代》是中国目前较为全面又较为前卫地论述新时代散文的理论著作,有阅读价值、参照价值和收藏价值。
作为《散文选刊》的主编,王剑冰先生肯定是应该阅读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的许多散文作品。实际的情况也正好是如此,他阅读过的当代散文作品,确乎是太多了。正因为他读得如此的广泛,就能够在认真和深入的比较中间,高屋建瓴地俯视着整个散文创作的园地,得出了很精当的评价。
像王剑冰先生这样不断增加着的多么巨大的阅读量,也许是同样都关心当前散文创作发展前景的不少作家和评论家所无法企及的。正因为如此,他在这部刚出版的《散文时代》中所提及的许多有关作家的篇章,以及在这里阐述和发挥出来的不少洋洋洒洒的见解,就很值得引起相应的参考和思索。无论是产生认同抑或商榷的诸多看法,从而引起不断深入的探讨,这样就更有可推动当前散文创作和研究的迅速向前迈进。
正是在这样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坚实的基础之上,王剑冰先生对于散文此种文体的本体特征,就有着很牢固和确切的认识。他提出了"自由"和"自然"的问题,他在反对虚构的时候,还提出了"想象力"的问题,这是很有道理和境界的一种艺术设想。对始终立足于真实的散文创作来说,卤莽的虚构、矫情的诉说或随风飘荡的倾向,就会失去读者的信任,而运用艺术的想象力,充分和巧妙地表达自己纯洁与健康的个性,才可能引起大家的感动和共鸣。
他还认为"越朴素、越自然、越纯真的东西,就越有生命力",认为在散文创作中间应有"坚韧与永恒,鲜活与纯美",认为"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让读者从中获得生命的感悟、思想的启迪、魂灵的慰藉、学养的滋润和审美的愉悦"。
王剑冰先生在肯定当前散文创作,对历史进行的反思,以及追求人文精神,和在艺术上不断提高和升华的同时,也批评了某些经过乔装打扮的贵族化的倾向,和独创性的缺乏。这是应该引起注意和思考的。
他还很细致地指出,在当前的种种散文创作中间,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譬如像他指出的"政治散文的说教性",他在其中尤其反对运用词语上的'"绝对化";"文化散文的论文性",他反对沉溺于历史资料的论述,却难以见到作者自己内心对此的关照;"叙事散文的小说性",他反对玩弄情节和虚构的做法;"抒情散文的诗歌性",他不反对语言表达的诗意,却反对整体上刻意雕琢的诗化的做法;"游记散文的过程性",他反对那种导游式的解说。"生活散文的无序性",他反对那种事无巨细的全盘端出。这些都是从散文本体的视角,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很值得引起充分的注意。
在愈益趋于开放的时代中间,王剑冰先生主张要直面现实,拓展题材,深入思索,同时在审美方面又要注意文字和艺术技巧的升华,并且要广泛吸收诸如音乐和绘画这些艺术门类的表达方法。像这样坚实地立足在整个人类的生活之上,从事于哲思的深化和审美的翱翔,自然就更有可能提高散文创作与研究的水准。
王剑冰先生不仅在散文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像上述那样丰富多彩和高瞻远瞩的收获,而且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是常常贡献出自己的佳作,像《绝版的周庄》和《回望乾陵》等等,就是不少朋友所熟悉的篇章。对于散文本体论的深思熟虑,颇多卓见,就肯定会促使他从事创作的起点,对于整个过程的分布与筑构,以及思想和艺术境界的追求高旷与美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而像这样在创作和研究方面相互的反馈与促进,自然就会获得双倍的丰收。
像他这样两栖型的既从事创作又埋头研究的情况,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早有先例的,像这样就确实会在灿烂缤纷的触发与融汇中间,获得更好的丰收。类似这样的经验是值得很好研究的。
很高兴地读完了王剑冰先生的这部散文理论著作《散文时代》,深感他对于当前散文创作整体的现状,真是有着高瞻远瞩和钩深致远的把握。在对于不断涌现出来的多少名家的佳篇,从思想与审美的视角,分别作出的扼要和简洁的评点,既可以使得许多朋友更好地了解大概的情况,又能够引起进行欣赏的兴致。他还在这样微观剖析的牢固的基础之上,升华出不少宏观的理论见解,对于当前散文创作拓展过程中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都阐述了自己 很有启迪意义的看法。他做出的这种贡献,确乎是很值得引起注意的。
周庄,一个数百年来默默无闻而安稳沉静的江南古镇。幽幽的窄弄曲巷,明净的粉墙黛瓦,一座座横卧在水巷之上的拱形石桥,一间间积淀着历史沧桑的明清宅院,处处透示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独一无二的古朴雅致。由于其“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既构成了它那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也使它得以免遭历朝各代兵燹战乱而保存完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著名的双桥为素材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被美国石油大亨阿曼德·哈默高价所购,这位世界级显贵访华时又将它当作礼品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而名声雀起。世人如梦初醒,重新端详周庄,竟然一瞥惊鸿。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泽国古镇,一下子成为“拂去了历史尘埃的一颗水乡珍珠”。周庄,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安稳、平静与幽谧。《绝版的周庄》,正是作者王剑冰有感于周庄的盛名,经实地感受之后写下的一篇如梦似幻、柔情似水的抒情散文。
一般而言,以各地名胜古迹为创作素材的记游散文,大都抒发的是作者对于其历史文化意蕴与现实生存境遇的绵绵思古幽情,如秦牧的《社稷坛抒情》,余秋雨的《江南小镇》中头一个写到的就是周庄,其中对于小小周庄当年“竟安顿过一个富可敌国的财神”沈万山及其发迹和最后沦丧的夹叙夹议,几乎浓缩了一部明代初期的经济发展史和仅具经济头脑而缺乏官场经验与警惕的一代大商贾的悲剧命运史。与此相比,《绝版的周庄》对其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的思索与体察,只能算是一种点到即止的“轻描淡写”了。
面对周庄这样一个浑身散发着古朴雅致气息的名镇,作者并不太在乎它已是一位历经九百余年岁月沧桑的龙钟老者,也不太在意它在历史上曾经人文荟萃,商贾云集,他基本上不想(恐怕也是不愿)深究它那过于悠久而沉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作者就像是一位多情的诗人,旁若无人地对着这位相见恨晚的江南秀女抒发一己的柔情蜜意:“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周庄,我来晚了。”在作者眼里,周庄,是只有“我”与“你”的周庄,是无法移情别恋的一位梦中情人和抒情载体。
于是,想到了本文的题目。作者以《绝版的周庄》命名,似乎蕴含着以下几层意思:一、周庄历经九百年历史风雨,比起“白发”苏州如今已经出落成一位“现代”美女,“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来,周庄,可谓是一位“绝版”的江南古典秀女,“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二、周庄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蕴味,体现在“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之中,它的古朴雅致是得天独厚,浑然一体的,也就是说,你只能前来亲近而不可复制,更无法东施效颦。三、随着周庄的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一批批慕名者、写生者乃至从社会名流到无名游客纷至沓来,“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净与孤寂被打破了”。昔日沉静幽谧的水乡古镇名播四海,“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万一周庄这个被认为是“国内仅存的水乡古镇”晚节不保,步了“苏州的毁灭”的后尘,那今日的周庄不就成了此情留待成追忆的“绝版”古镇了么?对于这一点,作者是满怀忧思的。剑冰一写到女性就写的活力四射,《绝版的周庄》写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村庄,写的是一个女性,朱元璋和沈万三,他们两个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关系,周庄为了以沈万三形成了这样悲壮的结局,其实这里面也是因为一个女人,当年朱元璋也是有一定的才气,诗不一定有剑冰写的好,散文写得也不错,赋写得也不错,就是因为当年南京有一个桃仙渡(音),说当年王羲之在那里怎么怎么着,因为这个典故,朱元璋和沈万三两个人发生了一些纠纷,帝王将相品格都非常的恶劣,都要把对自己有情有义有恩的人打掉,因为散文写真话太难了,而剑冰把周庄比喻成一个姑娘,避开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所以通过一个女性,大家共同认可的仕女图,把生活当中的困难用一种唯美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是王剑冰的一大发明。我的感觉它不仅是在里面是这样的,他的另外一个作品写几个女大学生,写受伤的花朵和被蹂躏的青春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说一个人不可以面面俱到,但是是勤奋探索,天道酬勤,剑冰的散文在少女情怀会越写越漂亮,越写越鲜活,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就写你的少女,剑冰的花姑娘成了散文的一个品牌,一个境界。
其次,是本文的表达方式。与其他叙述和议论周庄的散文不同的是,作者始终把周庄作为一个可感可知的对话者和难以割舍的有情人平等相待,在文中的“我”(作者)与“你”(周庄)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是亲近和互爱的,没有居高临下的恩宠,也无自惭形秽的景仰。唯其如此,他才会以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如歌如诗的柔声细语,梦呓般地抒发着“我”对于“你”的爱慕之情。在情人眼里,周庄的美当然是独具风韵的,尤其是周庄的夜景,那更是妙不可言:“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读着读着,你会忽然发现,作者原来写的是一首优美深情的“周庄咏叹调”。
起码,《绝版的周庄》应该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诗。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