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特兹搭载转子发动机,能再现老马6的辉煌吗?
都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这句偏偏不适用在阿特兹的身上。
遥想当年,老马6 如日中天,月销量甚至一度达到12000余量。反观如今的阿特兹,不但没有延续其火爆的销量,而且还出现了严重的销量下滑,月销量均在四、五千台左右。个中苦涩,马自达冷暖自知,不怕没有成功过,就怕短暂成功后的落寞。
有人说,阿特兹之所以卖不好,是因为产品力不够,配置没有别人家的丰富。于是,在17款阿特兹还没出来多久,很多人还没爱够,18款阿特兹就匆匆上市。在同等价位下,相比老款进行了22项配置升级,标配了GVC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胎压监测、外后视镜自动折叠等配置,高配车型加装了HBC远近光自动切换、车道偏离预警、方向盘加热等配置。
可以说,新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诟病配置低的缺陷。但然并卵,根据汽马自达公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18年阿特兹第一季度共销售整车31,641台。其中阿特兹销量为14,335台,平均下来一个月还不到5000辆。
这就尴尬了,越努力背后并不是越幸运,反而是销量越来越差。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原因导致阿特兹如斯窘境,曾经的辉煌是否还有续命的可能?
成也“运动”败也“运动”
一款车想要成功,应该要有自己的属性和特色,好比大众迈腾,讲的是商务精英;别克君越,拼的是美式豪华;雅阁凯美瑞等,讲的是顾家暖男,性价比高站稳市场。而2003年进入国内的马自达6,为自己选择的属性就是运动,并且将这个属性坚持至今。
从当年的老马6开始,到之后的睿翼,再到现在阿特兹,一路走来,伴随着它的总少不了一个运动型轿车的头衔。还记得当年老马6的广告就为其打造出了“弯道王”的形象,这为它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到如今,阿特兹的定位依旧延续了其家族一贯的运动血统。
然而,在十几年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中,有个性有运动的车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就像丰田锐志的“大后超”一样,凭借着别人没有的属性和亮点,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可时代在变,世界在变, 生存的规则也在改变。现在的社会和十几年前“非主流”文化盛行的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竞争对手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更为复杂,相应地车商们不得不拼尽全力力求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向市场做出的妥协更是比比皆是。
就好像曾经同样是主打运动和操控的宝马3系,其第六代相比第五代,在舒适性和乘坐空间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相应的在引以为豪的操控和运动上不得不做出妥协,以至于遭到很多宝马迷们的不满。可是市场销量证明,更多的人愿意为这样的宝马3系买单。
可是,阿特兹似乎有些固执,固执到为了追求运动和操控,反而在消费者更为看重的产品力方面打折扣。比如为了车辆配重比前后平衡导致发动机室过长,影响视野;为了追求低风阻,所以A柱倾斜角度过大,严重侵占车内空间;为了操控牺牲悬挂舒适性,会让坐车的人不爽。还有,为了追求操控的抓地,导致胎噪过大,而风噪的控制甚至不及昂克赛拉......
往好听的说,阿特兹就像是个极客,说不好听的,它就是一个“偏科生”,在中国这个讲究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社会,只有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才会得到嘉奖,偏科的孩子往往不会被表扬。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同样运动个性的思域和蒙迪欧,它们很少过分的张扬自己的运动属性。和消费者谈的更多的是颜值,空间,性价比,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消费者更关注的是这些。
抛开空间,性价比不说,其实在颜值,油耗和安全性方面,阿特兹也有很大的优势,可正是因为阿特兹过于强调运动,阿特兹的这些卖点往往被忽视。反而缺点却一眼可见:内饰糟糕、空间狭小、舒适性不好。毫不避讳的说,阿特兹的动力、操控完全能撩拨到我的G点,可与我而言只有一个但是,90后的我买不起。能够买得起的长辈已经超过了40岁,他们在意的空间、舒适性、内饰,阿特兹却没有一项能让他们满意。
我甚至有过一个非常意淫的想法,如果阿特兹搭载当年的转子发动机,我砸锅卖铁也要买,但话说回来,即便是转子发动机量产那几年,它也只在马自达的跑车车型上出现过,不可能在这个级别的车型上出现,即便真的搭载,像我们这样一味追求快感的又有几人呢?
产品力不如老马6
过去老马6之所以卖的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扎实的产品力。
第一、同级中极为少见的双叉臂式前悬架。我们都知道麦佛逊式前悬架一直是中级车的标准配置,尤其是在横置前驱的众多轿车和城市SUV上。而像老马6那样采用双叉臂式前悬架的车型几乎凤毛麟角。毕竟双叉臂式悬架的成本更高。
马自达6有着出色的操控性能与它的悬架结构不无关系,双叉臂+多连杆的悬架系统造就了一副天生的运动基因,可惜的是,阿特兹的前悬架由双叉臂改成了麦佛逊结构,这也导致其引来阵阵唏嘘。
第二、性价比高。马6在十多年中,已经经历了自马6、睿翼、阿特兹三代的换型,在畅销9年后的2012年,老马6的价格大幅跳水,用当时流行的A级车的价格即可购入一辆老款马6,其空间和动力又远超A级车,这两年,价格又再次下探,部分地区花13万元以内即可上路,较高的性价比,使得这匹老马畅销不衰。
总结来说,优秀的产品竞争力是成就马6辉煌的主要原因。但反观看阿特兹,配置低,悬架减配,空间小,舒适性差,让众多消费者不愿为其买单。更重要的是,可靠性堪忧、质量把控不足则是制约后来销量跟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老款马6之所以能在那个年代月销12000台,很大程度归结于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但是从网友投诉来看,阿特兹自从2014年上市后就各种问题缠身,甚至2018款刚上市不久的车型也在投诉榜单中。而从投诉状态来看,也只有寥寥无几的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
数据上显示,自2015年起,一汽马自达对消费的售后重视程度极差,投诉回复率更是只有8.79%,造成一汽马自达服务QT分仅有59.2分(满分100)。没有过硬的品质,也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阿特兹的销量惨淡也在情理之中。
市场策略不懂变通
阿特兹刚上市的时候,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家的老马6和睿翼。马自达刚开始的想法很美好:老马6对位主流紧凑型车(如速腾)、睿翼则对位部分入门中级车型(如名图),这样的市场策略看似把车型数量提高,加大市场竞争筹码。但现实却很骨感,马6和睿翼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阿特兹的市场发挥,同时导致了阿特兹的优惠政策和价格都不能灵活调整,致使刚上市的时候无人问津。
一款新车的“头炮”有没有打响很重要,正是因为阿特兹前期没把产品打出去,大致后期很难再建设好市场口碑和群众基础。
其次,说到价格,这也是阿特兹经常被大家吐槽的地方。马自达属于一个小众品牌,品牌溢价也不如本田丰田高。可纵观阿特兹的售价区间为17.98万元-23.98万元,和其他日系三杰基本重叠,甚至比更有名气的日产天籁还高,诚然,从产品力角度来说,阿特兹完全对得起这个价格,但中国消费者未必能接受品牌力相对羸弱的马自达与他们心中的神车雅阁凯美瑞同价开售。
价格偏高也就算了,后期优惠幅度小更是遭人诟病,已成为阿特兹在B级车市场败阵的主因。虽然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过度依赖价格优势固然不可取,然而为了促进销量,很多厂家还是会在终端售价上做出一定的妥协,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心理落差,促进消费。但固执的一汽马自达,对于消费者心理的理解,好像它对技术的苛求一样木讷。
美好的爱情大都相似,悲剧的爱情都有千万种,而汽车的销量同样如此。可以看到,阿特兹销量不好是有众多原因的,定位小众,市场策略缺乏创新都是其卖不动的原因。作为一个有情怀的企业,马自达对于技术的追求是其受人尊重的地方,理工男出身的小编也是马自达的死忠粉,但在激烈的战场上厮杀,学会变通、投其所好才是生存的关键。或许对于现在的马自达而言,深入研究一下能够买得起阿特兹的消费人群到底喜欢什么比一味的强调技术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