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分享的快乐——致读者朋友们
【写在前面】
分享的快乐
——致读者朋友们
最近,我遇到了两件事,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
第一件事,是突然收到了一个来自千里之外的小包裹。我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三期《秘书战线》刊物,其中有两期刊登了我的文章,分别是《写文章要因人随事择体顺时就地而变》(详见“三好公文课”第375讲)《关于公文防错漏问题的反思》(详见第432讲)。这个刊物,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市委办公室主办的,被评为该省省会“双十佳”内资。记得前些时候,一位读者应当也是这个刊物的编辑或负责人曾给我留言,问能不能把我的文章拿到他们的刊物上发表,当时我欣然同意了。没想到这位读者一登就是两篇,还把样刊寄了过来。我认真看了这个刊物,办得确实很不错,版面朴素清新,内容丰富实用。这里,我也表个态:如果再有哪个体制内单位办的刊物、有质量保证的刊物要选登“三好公文课”里的文章,我一概同意,但请别忘了注明来源,或者署上我的名字。至于给不给稿费,那并不重要,我也不在乎。
第二件事,是一位同事拿着一个“快闪”的视频文件来找我。他说,这是一个县级市的组织部门制作的,其中使用了我的诗作《我们是光荣的组工干部》(详见第141讲)。这个市的有关同志担心侵权,问我能不能拿来用。我爽快地回答:“没问题!只要注明'诗作者成文’就行了!”
实际上,“三好公文课”上线以来,被转发转载、引用借用,甚至被整理成书拿来印发的情况太多了!其中,经过我授权同意的只是少数,付费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使用者既没有与我联系过,更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对后面这种情况,我一贯的态度是:只要注明来源和作者,又是免费的、公益性的,我就当作是默许了。当然,如果拿我的东西来盈利,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那我就要保留追诉其侵权行为的权利,尽管根本“追”不过来,“追”不胜“追”。
对于我这种做法,很多朋友包括我的家人都不是很理解,他们认为知识变现是理所当然,这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但说真的,我把“三好公文课”做成公益课,绝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我不敢说自己对名利毫不在乎,但确实看得不重——如果求名求利,即使公众号里的文章不署名、不收费,我也可以先把其中相当一部分文章拿去投稿,发表以后再推送出来。我写的文章,“含金量”怎么样,自己心里是有数的;能不能发表出来,也有足够的自信。早在十几二十年前,我就已经出过十几部专著和教材,发表过几十篇论文,以及大量的诗歌、散文、杂文、新闻作品。尽管这些书和文章不是讲写作的,却是我写作能力的证明。而且,我投稿的时候几乎百发百中,连发表论文都从不靠版面费开路,反而还有稿费领,这让当年的我经济上宽松了不少。对这一点,我一直引以为傲。
“三好公文课”里有那么多文章,相当多的非常适合拿到相关杂志上发表。但是,我一篇也没有用于投稿——我把精力几乎全都用到了内容生产上,但事耕耘,莫问收获。如果整天琢磨怎么投稿、往哪里投,我肯定推不出那么多课程,更新的速度也会大幅下降。
当然,不刻意追求收获,并不是没有收获,我的收获是巨大的——一来收获了对写作经验更系统的总结,对写作规律更深刻的认识,多数文章本身就是对写作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二来收获了三四百万的读者,以及他们的友谊,这远比投稿发表来得快。每当我发出一篇文章,看到阅读量、点赞数蹭蹭蹭地往上涨;每当我隔了几天,重新刷一刷公众号里的数据,看到注册用户又有明显增加;每当我看到读者的留言,感到自己被那么多人需要,知道自己确实给别人带来了帮助,就有一种用金钱买不来的快乐,用名气换不来的满足。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每一位读者的获得感,就是我的幸福感!
分享产生价值。现在是分享经济时代,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大行其道。但是,分享产生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利益、经济效益上。超越利益追求的分享,会把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带给我们单纯的快乐,带给别人无私的帮助。
在高层次专家国情省情研修班上,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在科研领域卓有建树的人,都有一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靠物欲驱动,不可能做到“安专迷”。
我虽然还达不到那么高的精神境界,但对写作“安专迷”是基本做到了。化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追求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744字,2021年7月6日完稿,7月14日修改,7月24日再改)
【补记】7月14日,意外地收到《秘书战线》编辑发来的150元稿费。钱虽不多,诚意满满。作为一种内刊(内部资料),还能发稿费,这让我有些意想不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刊物是在走正规化的办刊路线。衷心祝愿《秘书战线》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