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思念母亲做的那碗荷包蛋挂面

我第一次回忆高考,是在2000年的7月。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开头是这样的——

高考自20多年前恢复以来,心虽然还是那一颗,面容却一变再变,如今我都快认不出它了。今年的高考正异常鲜活地蹦蹦跳跳,而我的高考,1979年的高考,已经老了。

二十多年前在我眼中就已经老了的高考,如今又二十多年过去,岂不更是两鬓染霜了?自然每个人心中的高考年龄是不一样的,今年刚刚战罢归来的孩子,他们心中的高考犹是婴儿。

如今我回忆四十多年前的高考,已经可以做到心如止水。我试着把现在的我,与1979年参加高考的我分开,让这两个“我”狭路相逢,互相辨认,细细打量,慢慢熟悉。那个“我”已休眠多年,今忽然将其唤醒,有许多事“他”未必想得起来,我不免要帮“他”像擦玻璃一样拭去一层层岁月沙尘,让记忆一片片重新拼接;万一有了空白,我还需要帮“他”查核文献,订正讹误,乃至诱导“他”偶尔涉足“创造性回忆”,只要做到不粉饰、不拔高、不撒谎也就是了。

我说“心如止水”,也有例外与意外,起码前天晚上,想起准备高考的日子,想起母亲,我不止一次落下泪来。就是此刻,又忍不住泪眼朦胧。

我不知该如何描述那个时候家中的贫穷,那是今天城里的孩子难以想象的。我相信即使是那个时侯的城里孩子,也同样难以想象。比如我前面多次提到的马连宝的女儿们,她们怎么可能清楚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苦状?而她们的爸爸,故城县的县委书记,又有多少机会了解普通农家真实贫寒的生活呢?

“坚决不吃一块红薯”,这是我奉行多年的生活原则。我做到了。别人说红薯是健康食品,是防癌抗癌第一食品,我丝毫不为之所动。我甚至觉得这句话无论被多少研究成果证实为佳话,在我这里也是屁话。我坚持由自己当年的胃酸、心酸、饥饿加绝望熬制而成的“个人信条”,这是我的自由。有时候那个时代会在我脑中幻化成一块红薯,有时红薯又冒着热气无限变大变成那个时代。我不要重回那个时代。我不要红薯。这也是我的自由。

那几年,所谓吃饭,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吃红薯开始。一年到头,没有足够的棒子面可吃,而白面,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因此,所有填不饱的空腹,都要靠“两红”填满。所谓“两红”,不是“红宝书、红卫兵”,而是“红薯、红高粱”。这两样东西很重,能有效提高每亩地的粮食产量,所以“革委会”号召农民大种“两红”,以刷新农业成就,满足所谓“跨黄河、过长江”的口号要求。常常是每年秋天,生产队黄澄澄的玉米都喜洋洋交了公粮之后,分给各家各户的,就是一堆堆红薯、一担担红高粱了。

我现在回忆那时的一日三餐,首先想起的是几句熟语——红薯填肚,饼子盖帽,饭汤灌缝。先吃几块红薯把胃填满,消灭饥饿感,然后掰一块儿棒子面掺红薯面蒸熟的饼子,经萝卜咸菜协助吞咽,覆盖在先行囤积在胃中的红薯上方,然后用轻易不见几粒米的稀饭,浇灌干旱土地一般,由咽喉顺流而下,灌满缝隙,弥合所有坎坷不平之处。饭毕,幸福日子之美食,又消灭一顿。

红薯或许不难吃,但是天天吃、顿顿吃、不吃不行,和冬日街头吃一块儿热气腾腾滚滚烫烫的烤红薯,不是一回事。我因吃红薯直吃得胃冒酸汁,烧心烧胃,所以对这种又叫地瓜的“傻瓜”厌恶至极,无奈吃不胜吃,避无可避。

不说红薯了,说高考。我们村儿距军屯中学不过两公里,走路半小时也就到了。准备高考那阵,上午起大早赶到学校,中午其实可以赶回家吃饭,休息一会再赶回教室不迟。可是,赶回来吃红薯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我对母亲说我要带干粮,中午在学校吃。母亲找出一块洗干净的薄薄软软的白布递给我,说,包两个饼子吧,不用包红薯了。饼子是棒子面、红薯面、红高粱面掺和着的,也不难吃。咱家条件不好,別给和人家吃馒头的比。要是觉得脸上挂不住,就好好念书,将来顿顿吃馒头,你娘我也跟着你享福。

母亲从不过问我的高考功课,让她问她也无从问起。她只是会说,好好念书,好好学,看看人家兰芝,头一年考不上,人家还考,都两年了……唉!她都到了找婆家的时候了……

母亲说的是东面胡同里一个叫胡兰芝的姑娘,同宗同族,论辈分管我叫叔,但年龄大我好几岁。恢复高考第一年她就报考了中专,成绩出来,差半分不到分数线。来年再考,还是只差几分。不甘心啊,她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考不中不罢休,终于几年之后考上衡水卫校才算修成正果。

冬天,我们那个地方还是很冷的。天不亮我就需要起床,吃块饼子喝碗红薯粥我就得匆匆往学校赶。母亲就每天起早给我热干粮熬棒子面粥,往往是听见外间屋风箱拉动的声音响起,我就知道该起床了。迷迷糊糊之中,方桌上,油灯下,有时我突然会发现这天早晨瓷碗里盛的不是红薯粥,而是葱花炝锅的挂面,里面还有一个荷包蛋。母亲揣着手坐在右边椅子上,边催着我吃边说,別吱声,吃就行了,没那么多挂面和鸡蛋,一家人都吃哪够啊。你需要用脑子,就时不时地偷着给你吃点,天天吃也没有。好好学,不管什么学,考上一个,別落固在这农业地里受苦。你爹你娘受苦一辈子了,就指望你能有点出息……。

我边听边点头,边吃边掉泪。母亲不识字,不知道高考究竟怎么个“高”法,更不知道我的学习成绩如何。此刻我想,如果母亲知道我考的是别人当作笑话说的“文科”,学校里又分在“慢班”,且没人觉得我的高考能有什么结果,她会怎么想呢?她还会以“特供”荷包蛋挂面的方式支持我、鼓励我吗?每思及此,惭愧万分。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李中军丨娘亲自下厨,给我烧了半锅棒子糁子糊涂

    秋收秋种刚收尾,乡下娘打电话说要来城里看我,要我一定去车站接她,我诧异,娘这次是咋了?她老人家每次来我这里,从来都是不让去车站接的,话未说完娘就急匆匆把电话挂了.我胡乱猜起来,难道母亲身体不佳?却无论 ...

  • 只要两个鸡蛋一把挂面,5分钟就能做出一碗绝世美味的面条

    下班回家等公交遇到一个北方的小姐姐,听她讲电话抱怨一个人在天天吃米饭的南方生活,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面了. 果然在大多数人心里,不管身在哪里,心里记挂的都是家乡的味道. 原本还在纠结晚餐吃什么的我,突然 ...

  • 粥,我记忆中的暖

    街上,集日,小摊上,新鲜的春玉米,已是随处可见了,吃鲜可以,熟透,还需些时日. 看见春玉米,自然,就想起小时候喝过的春玉米粥,也想起了饼子上抹的老酱,喝粥时吃的咸菜疙瘩. 那味道,依然让我回味无穷,记 ...

  • 散文:香喷喷的春棒子粥

    家乡,总也难忘. 火炕,炊烟. 春地,春棒子. 香喷喷的春棒子粥. (春地) 秋深了. 乡田,老牛,犁头. 阳光下,被犁铧翻过的土地,像极了排列有序的鳞片,一行行,一排排,整齐划一,均匀的分布着,望上 ...

  • 散文|夏夜渔火请您品尝《素朴之味》

    [散文悦读] [作者简介]安玉欣.笔名夏夜渔火.钟爱文学,声乐出身.喜欢在音乐和行走中感受生活,书写生活.曾有诗歌.散文.小小说.诗歌评论发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素朴之味 昨晚回老家,婆婆给我一袋 ...

  • 『我醉乡土』孔淑茵丨在生产队的日子

    在生产队的日子 (一)生产队的大钟 说起生产队,就不能不花点儿笔墨介绍一下生产队的大钟.它可谓生产队的标志性物件,甚至可以说是人们的精神领袖.几乎在我想到生产队这个近乎已经作古了的词汇时,那钟声就如影 ...

  • 胡洪侠|忽然做了一个“早期横排”的梦

    南京的薛冰老师又出一本新书<书事>(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第1版).他真是宅心仁厚,觉得现在的藏书者,或跟着兴趣走,或跟着传媒跑,或跟着市场闯,虽然自觉自愿且自得其乐,但迟早会需要 ...

  • 胡洪侠:做一粒“读书种子”是幸福的

    <夜书房 二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  <夜书房 二集>毛边本. 二 "书自有其命运",安放书籍的图书馆又何尝不是.书的故事中,必然有一 ...

  • 胡洪侠|“你是要做记者的”

    那个年代的城市是由单位组成的.单位的性质不同,级别不同,待遇.福利.美誉度也不同.相同的是,每个单位都有个传达室,传达室里总有个看门的大爷. 我来到衡水日报社的门前,见浅灰色大门紧闭,右侧边门开着,人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

  • 胡洪侠|“童年”之后,“读者”也消逝了

    <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美]斯文·伯克茨著,吕世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 今天想重述一下30年前的一堂课.那是1992年的秋天,一位名叫斯文·伯克茨的教 ...

  • 胡洪侠|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台版“书之书”|之七 “活在书堆下”

    这些天扶助一万多册书陆续走进纸箱.同事问是否需要帮忙,我坚拒.收拾藏书是自己的事,岂能假手于人? 一本一本自书架上取下,翻翻,或不翻,扫一下封面,迅速考虑眼下的分类.分箱,和日后的分楼层.分房间,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