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辐射巨大,这是真的吗?

谈“核”色变,提到核事故大家总是先想起切尔诺贝利,在切尔诺贝利释放出来的那个核辐射幽灵仍然在禁区的上空徘徊。历史上的许多核辐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阴影和教训。一谈到做PET-CT,大家就觉得要吃射线,不免心惊胆寒。

其实,PET-CT产生辐射的原因在于用于显像的放射性药物18F-FDG所发射的γ射线。有文献指出,PET-CT显像所致辐射的总有效剂量为 8.18-18.30 mSv,平均 (12.34 ±2.49)mSv。

这个数字到底是多还是少?其实,就正常人而言我们受天然本地照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为2.4mSv。如果我们得了肺炎,从确诊到复查一般最少需要检查1-2次胸部CT平扫,而做一次胸部CT平扫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6mSv,两次就是12mSv。

如此一来,做一次PET- CT跟平时做两次CT平扫的辐射剂量差不多,相当于3-10年的天然辐射量。看来,大家不必谈“PET-CT”色变,必要的检查还是需要的,但不必滥用就是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PET-CT能够明确的捕获肿瘤的踪迹。我们都知道,恶性肿瘤细胞是人体内的“强盗”, 它代谢活性非常高,葡萄糖作为人体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常常被掠夺。

正因为如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高于其它正常组织。基于此,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糖糖作为显像剂(即18F-FDG)注射到体内可使其在肿瘤等病变组织中浓聚,从而在图像中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点。就好像在肿瘤细胞身上装上了一个GPS追踪器,无论他在哪里,都可以成功地将其定位。

在肺癌中,PET-CT可是肺癌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根据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临床实践指南以及国内专家共识,对于下列情况,有条件者推荐使用PET-CT:

1、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8mm的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持续存在且内部实性成分≥6mm);

2、肺癌疗前分期,PET-CT 对于淋巴结转移和胸腔外转移(脑转移除外)有更好的诊断效能;3、肺癌放疗定位及靶区勾画;

4、辅助鉴别常规CT无法判断的肿瘤术后瘢痕与肿瘤复发;

5、辅助鉴别常规CT无法判断的肿瘤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残存/复发;

6、辅助评价肺癌疗效(尤其是分子靶向治疗),推荐应用PET-C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PERCIST,表1)。

表1   实体瘤PET疗效评价标准(PERCIST)(2009年)

大家可以根据上述情况及标准进行PET-CT检查的选择与肺癌疗效的判断。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大家可以根据上述情况及标准进行PET-CT检查的选择与肺癌疗效的判断。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点击空白可查看正确答案

答案:A、常规体检选择PET-CT检查

解析:

常规体检无需选择PET-CT检查。

PET-CE检查的禁忌症有:

1、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者。高血糖状态会影响PET-CT显像效果,一般在预约时,我们会被告知该情况。在性检查之前影像科也会给我们测量血糖,如果不符合条件,就不能做PET-CT检查。

2、不能安静平卧20分钟者。PET-CT检查需要在安静地在检查舱内平卧20分钟左右,否则严重影响显像,没有清晰IDE显像,医生就不能精确读出检查结果。

3、注射示踪剂之后排尿不能污染衣服。检查前需要注射示踪剂,示踪剂会出现在尿液中,如果在检查前排尿污染衣物显像时会将衣物上面的示踪剂读成体内示踪剂聚集,容易出现误诊。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