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的第一句,也是老子道家宇宙观的开始。
什么是“道”?
借老子自己的话来讲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知道“道”是什么的人不会把它讲出来,也根本就讲不出来。
而但凡是能够讲出来的,肯定也不是真正的“道”。
而结合“名可名,非常名”来看,“道”既不可直接描述解释出来,同样也不可以用名称替代。
比如“道”这个名字本身被创造出来,其实已经偏离了“道”的实质。
再如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天”或“天理”,西方的“上帝”,印度的“如来”等等,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都不过是宇宙终极原因的一个代名词。
甚至这个“宇宙终极原因”的说法也同样是在“名”的范围玩弄的文字把戏。
老子告诉我们,真正想要明白这个“道”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首先就要抛开一切别人所说的,以及各种名字,这是我们理解“道”的一个最核心原则。
那么既然“道”不能用任何文字或语言来表达,甚至都不应该用名称替代,为什么老子还要留下这篇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呢?
据传说是因为当年老子在函谷关想要出关,没有通关文牒,被守将尹喜拦住了。
最后老子没有办法,才被迫留下这篇《道德经》作为贿赂来换得放行。
所以老子用文字传道乃是迫于形势,但又碍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问题,老子只得丑话说在前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告诉你这个东西写不出来,我之所以写了,那也是被逼的,写出来的东西也绝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需要你们自己去参悟。
大原则说完,老子就是正式开始构画他宏大的宇宙观了,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与有分别为天地之始与万物之母。
正所谓乾坤定位,万物生焉,在老子的宇宙观中,宇宙万有的诞生并不是单纯从无到有这一步,而是在无与有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互为生灭的状态下交错并进的一种衍化过程。
之后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无与有只是同源而异名,并非真正有所区分,二者如同呼吸一样,一呼一吸延绵不断,促生了万物。
很多人想不通无与有的这种关系,因为按照我们寻常观念来讲,要不就是无,要不就是有,无和有怎么就是“同出而异名”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用老子的思路分析一个哲学界一个很经典的讨论: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我们看到了一只鸡,自然认为它是一个蛋孵出来的,而这个蛋自然也是一个鸡下的。
依照这个思路,无论你如何穷尽力气向上推演,最终都不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
如果想要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则一定是要出现一个武断,那就是先有了鸡或先有了蛋。
而根据鸡与蛋的因果关系来看,不论是先有了其中哪一个,鸡与蛋的繁衍过程就能够开启了。
西方哲学不接受武断,所以这个问题始终探讨不出结果。
而在老子这里,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既然依照鸡和蛋的因果关系推演不出一个明确的结论,那么便设定一个存在于二者开启因果关系之前的支配力量,由这个支配量来开启二者的因果关系。
而这个支配力量就是“道”。
如此一来,无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亦或是鸡和蛋同时诞生便都无所谓了。
因为最早诞生的鸡或是蛋,不是“蛋孵”或“鸡生”的,而是“道生”的。
这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这就是老子哲学的伟大之处,它根本不去管那些无意义的逻辑陷阱。
而无和有的关系其实就如同鸡和蛋的关系一样,老子没有在意是“无中生有”还是“有中生无”的问题,而是直接从这二者之前开始探讨,也就是从“道”开始。
老子认为“道”衍生出有与无这两种同体同源却又互为因果的力量,对于这两种力量,“同谓之玄”,老子并称为“玄”。
“玄”这个字在上古时期的写法如同从上到下的连环圈,所以老子用“玄”这个字来描绘有与无延绵不绝、互相作用、连续推演的状态,故而有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说法。
所谓“玄之又玄”,就是有中有无,无中也有有,以致“玄”中亦有“玄”的状态。
这种无穷的互相作用之下,宇宙中的有与无环环皆成因果,互成互灭,渐渐万物也就诞生了。
综上这是《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老子在开篇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宏大的宇宙观,这种阴阳共进的推演规律其实仔细想来与当代科学界认为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故而不得不感慨老子思想之宏大,两千多年前便能构建起这种宇宙模型,实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