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出国留学,我曾经武装到牙齿
全文共计4143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关于出国,听听毛毛姐和大厨怎么说?
2019 fall的录取基本已经尘埃落定,有人欢喜,有人忧。
昨天,我和后台一个小姑娘聊了会儿。
她说自己所有的申请都被拒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学校给了waiting list。
看往届的录取情况,waiting list里的消息最晚六七月才可以下来。
她又是STEM专业(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数学Mathematics这类专业),这就意味着即使被录取,签证也很有可能被额外审查,耽误入学(这类专业目前留学签证的话都会经过一个额外的审查,有的时间会持续几个月从而耽误入学。所以这类专业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
每天她都焦虑地睡不着觉,一遍又一遍刷着邮箱,看到admission的字眼就神经紧张,身体里每个细胞都进入战备状态。
最近,还是没有任何消息,给committee发邮件,一开始只说让她静候佳音,后来她又发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邮件,表示自己的申请决心。
这一次,直接石沉大海。
她168的个子,现在只瘦的剩下八十五斤。头发是一把把地掉,脸色枯黄得什么粉底都遮不住了。
听她说完,我只有满满的心疼。
我非常理解她的这种心态,很多有申请经历的同学都曾经有过一模一样的经历。
在那段每天煎熬的岁月里,我几乎每天都在问自己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去四年没有再努力,再努力一点点?是不是如果GPA高一点,如果语言成绩再好一点,我就不会这么心烦意乱,每天慌张了?”
是的,为了出国留学,我曾经武装到牙齿。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当年为了准备出国做的努力,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在申请季少一些焦虑。
01
硬实力必不可少——标化成绩和语言
GPA,GPA,GPA。
舍弃掉一切五花八门的条件,GPA才是硬道理。
一个朋友现在在国内开留学咨询工作室,他跟我情真意切地说:“GPA太低的同学,如果家里不捐一栋楼给招生委员会,真的无缘好学校。每次听他们的雄心壮志,再看看他们二点几的GPA,心里都只想简单粗暴地说四个字’痴人说梦’。”
再多天花乱坠的东西,都比不上cv上一行轻描淡写但分量十足的4.00满绩点让招生委员会怦然心动。
所幸,在我所有标化成绩里,GPA是我的强项。
大一开始我也挺迷茫的,我的大学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按照我妈的话说,就是“心都散了,不在学习上了。” 所以有两门课还在及格的边缘。
大二大三的时候,有了出国的念头,也知道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就开始拼命学习,简直是还原了高三的状态,所以GPA一路高歌猛进。
可是好在我们学校能重修刷GPA,毕业打印成绩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性隐去三门选修课的成绩。
所以对自己GPA不满意的同学,一是选择重修,二是选择多选一些选修课或者给分高的课来拉高GPA。
GPA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想要出国的同学,GPA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每次看到有同学自嘲地说,大学的期末就是一周一门课,一天一本书的时候。我都想说,你看书看得越快,招生委员会在所有申请中把你挑出来丢掉的速度,也就越快。
永远不要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这是每个因为GPA fail的同学,在最后一刻才得出的血泪教训。
至于语言成绩,我推荐大家考雅思。因为现在美国院校很多也是接受雅思成绩的,而且有一好处,他们不会卡小分。
至于申请英国的同学,就有点麻烦了。听说读写四项一项都不能落下,我爸爸有个朋友家的小孩已经拿到了英国帝国理工IC的offer,但是考了四次雅思,都死在了口语小分上。
上次听他说,已经打算送小孩去越南考雅思了(这招不是我教你们的,我也是听说,捂脸捂脸)。
雅思成绩的有效期是两年,我建议大家从大三就开始试水考雅思。
不管是雅思也好,GRE也好,托福也好,我建议大家都是速战速决最好。
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战线拉得越长,自信心就越低。
02
软实力险中取胜(研究/论文/推荐信/海外经历)
这个世界上优秀的申请者那么多,招生委员会每年都挑花了眼。
GPA和标化成绩够高了,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你脱颖而出,让招生委员会眼前一亮?
就是软实力。
我给大家说两个极端的案例,都是真实的:
▼ 研究、论文
某同学GPA3.1,语言成绩刚刚达标,但是research杰出,成果斐然,一篇一作两篇二作,影响因子累计有15。在他们那个领域,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好到不可思议。
▼ 推荐信
某同学GPA和语言都不出众,research经历只有两段,而且一开始就是打杂的工作,没有什么含金量。但是他本科gap一年后,拿到了业内非常知名教授的很positive的推荐信。他是自己大四时候联系的老师,本科毕业后去了北京的中科院实习。在师兄师姐看来这一年就是打杂,但对他后期的申请有着绝对的优势。
这两个同学,一个录了g5某强势专业,一个录了美国专业排名很高的项目。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会觉得这篇文章是来劝退的,因为大多数同学既没有勤勤恳恳的刷GPA和语言,也没有机遇发大paper,拿重磅的推荐信,离正式申请只有一年了,似乎做什么来不及了。
建议有出国心思的朋友们,先买个世界地图挂在墙上,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我刚上高中,我爸就给我买了个全国地图,让我考大学的时候有目标。
高中毕业后又给我买了个世界地图,让我上大学时打包带走。
那么还有什么能让自己的软实力提高一个层次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增加自己的海外经历。
对所有学校的招生委员会来说,丰富的海外交流经历,绝对是重点加分项之一。
揣摩下他们的心理,如果你是招生官,同等学历下,你是希望看到一个英语口语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对于海外生活环境有大体了解的申请者,还是希望看到一个毫无海外经历,对国外生活一无所知的申请者呢?
近年来,尤其是博士生的心理状态被广泛关注。我们大学就设立了一个博士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来咨询的很多都是国际生。因为他们人生地不熟,如果是没出过国的,来到国外刚开始很容易抑郁。所以,对于申请者能不能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完成学业,这也是招生委员会看中的一点。
可是,有些同学会说,自己本科学校的国外交流平台能力很弱,通过学校根本没办法获得好的渠道去海外交流。
对于这些同学,我建议他们去体验下海外游学。
英孚海外游学是我一直很信任的,也推荐给了身边不少人。
03
关于游学,你了解多少?
英孚海外游学提供一种比旅行更深入,比留学更轻松的短期微留学体验。
简单来说,通过游学,可以出国旅游+增长见识+扩宽人脉+顺便加强外语,为自己的申请履历上增光添彩。
1965年以“海外游学”起家的EF英孚教育,在全球21个国家,52个目的地都有自己的学校,提供英、法、德、日等11种语言的游学项目。
所以大家可选择的项目很广泛,如果你是准备出国申请的同学,我建议你们选择目标国家进行游学,这样针对性更强。
而且,游学的时长也很灵活,2周至一年自己决定。所以我身边已经工作了很多年的白领朋友,放年假的时候也会选择他们家的游学项目,用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给自己充个电。
他们这种以“周”为单位的行程设置方式,让大家随时可以一个人出发。
即使不是为了留学做准备,想出国看看,又找不到同伴一起的,完全可以选择这种说走就走的方式。尤其是对我这种懒人来说,阻碍我去看看世界的最大阻力,不是时间,也不是精力,而是懒得做计划做攻略。
有几次冲动的旅行,都非常草率,到了地方就是在酒店里吃吃睡睡,感觉只是换个地方过上了快乐的肥宅生活。除了发几张朋友圈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到过那个城市。
对于为留学做准备的同学来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体验的游学,对申请的价值微乎其微。
英孚游学完全解决了这种尴尬的情况。
因为学校除了授课老师外,还有专门负责活动的老师,不仅会安排各种有趣、有特色的活动,还能告诉你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不同玩法。大家的同学将来自全世界100+的国家,通过分班测试,与语言基础相近的外国同学一起上课。
现在国人出国越来越频繁,我一个朋友的小孩念的专业,班上只有一个本地人。他自嘲说,就是花了大价钱换个了地方上学,还是和中国人在一起,半点西方教育的氛围都没有体验到。
如果你懒得做攻略,可以完全跟着学校安排的课表和活动来;如果你喜欢自己走走看看,那么除了课堂时间外,其他的时间都属于你,想做什么做什么。
同时,海外的学校会安排住宿。喜欢体验当地人生活的可以入住寄宿家庭,喜欢热热闹闹寝室生活的可以入住国际学生公寓。
还有的人,比如父母这种老一辈的,总是担心国外各种混乱,这些问题英孚也可以解决。
游学机构可以帮助申请签证、配置保险、联系接机,保证从出发到回国整个行程的安全和便利。即使你只会说最基础的英语,也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对这个我感触很深,有一次我出国,在国际换乘的航站楼,碰到一对完全不会英语的老夫妻。那对老夫妻手里拿着餐厅的优惠券,却想用在买免税店里的商品上,完全不理解外国收银员的意思。
我去帮他们翻译的时候,那对老夫妻已经急得脸都红了,因为他们的航班就要起飞了。
这种情况,如果选择和游学机构一起出发,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04
生活在别处,不如现在就去试试
我在他们的官网上研究了下,筛选出这两个值得一试的项目,这两个地方也是我曾经去过的城市,很喜欢,推荐给大家:
EF伦敦语言学院:
伦敦体验校区位于伦敦地铁滑铁卢站,周遭步行 10 分钟就能到达泰晤士河区域。学校是一座红砖式维多利亚时代建筑,来自 70 多个国家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校内设施齐全的大庭院为大家提供了和他们聊天、社交的好机会。
EF波士顿语言学院:
波士顿体验校区位于波士顿地铁绿色B线。博物馆之行、电影时光、国际同学聚餐、音乐 Live Show、舞蹈课...让大家全真体验国际留学生活。
在这些游学项目中,大家不仅仅能提升英语,也不局限于途径所看到的所有风光,更在于收获一种当地人的体验,一段在国内感受不了的文化冲撞以及理解。而英孚可以完美满足你对海外游学的一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