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期/闻天语解析《诗经•周南•桃夭》/薛红诵读
《诗经》传达的是发自心田的喜悦或是悲伤, 它断然不会辜负所有人对文学的期待。它的自由之美,就在于这“发自心田”的真实,因真实而生动,因自由而可贵。透着文字,我仿佛看到遥远的先秦时代,先民们坦然率真,举手投足都了然爽利。而这般爱憎分明,不玄不妖,才使简简单单的词句落在心口里,都让人感动得泫然欲泣。
先民们不受曲调拘束,没有格律限制,不讲究遣词造句,不寻思起承转合。也因了这份自然,才不矫饰,不媚俗,不堆砌,不刻意,所以随意拎出两个字,都让后人高山仰止;咏一句面前的物事,来者便穷极千年变化。透过闻天语老师的解析,让我们更能领略《诗经》中那种天然之美。
解析/闻天语
导语/林小菲
诵读/薛红
编辑/清慧
闻天语课堂:
我们学习《诗经》“十五国风”的内容,了解了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剥削压迫、徭役繁重、亲人远行的不满和忧伤,也了解了他们对于幸福婚姻的向往。
今天我们继续徜徉在国风的海洋中,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周朝时期,男女之间恋爱与婚姻都非常的真挚纯洁,很少像今天一样被金钱和物质左右。
漫长的恋爱已经结束,下一件事就是挑选一个良辰吉日永结百年之好,两家老人把日子定在了桃花盛开的时节春天。
两位佳人举办婚礼的日子到了,这一天送亲的队伍热闹非凡,长长的队伍簇拥着一对新人,走过街道,穿过小桥,路过田地,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春天艳丽的桃花,它们好像在迎接这一对新人,或来参加他们的婚礼似的,开得十分的惹眼。几位轿夫跟随着乐鼓的节奏,花轿左右摇摆,时不时露出新娘子那美丽的脸庞,那面容和盛开正艳的桃花交相辉映。这出嫁的女子不正如那盛开的桃花,此时的繁花似锦预示着秋天的硕果累累,就像这女子嫁到夫家会多子多孙一样,那桃树的枝繁叶茂,不也正向这新娘子会使夫家人丁兴旺一样吗,面对此情此景,迎亲的队伍中有人唱起歌来,满心欢喜的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唱给了这对新人,路过的行人听到后,马上拿出笔,把这美丽热闹的画面,美妙的乐曲永远地记录了下来,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桃夭》。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zhuó)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①.夭夭:就是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可解释成为艳丽。
②.灼灼其华,灼灼,红艳。在这里也是在说桃花开得如此艳丽就像火一样,华:通假字,“华”通“花”。
③.之子于归:之:这个。子:女子。于:到。归:出嫁。之子于归的意思是这个姑娘要出嫁。
④.归宿:指女子出嫁,在古时女子嫁到夫家才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家,故称“归”。
⑤.宜其室家,宜,和睦。室家,就是家室,家庭。这句话是让新娘要和睦地对待夫家。
⑥.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⑦.之子于归:名为说桃树的果实,暗指女子嫁到夫家能够多子多孙。
⑧.蓁蓁(zhēn):茂盛。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⑨.宜其家人:名在写枝叶,其实是希望女子嫁到夫家,能使夫家家大业大。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睦又美满呀!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啊,早生贵子后嗣旺呀!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力家业大呀!
天语赏析:
这是贺新婚歌,也是送新嫁娘歌。我们可以想象:在那桃花盛开的时候,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千年的春风从那片“灼灼”的桃林中穿过,摇曳着艳丽的桃花,婀娜着多姿的桃枝,似乎有醉人的馨香随风破卷,扑面而来。分不清这是什么香,仔细去看,在桃花丛中,隐约着一个款款移动的女子,少女的清香与花香混揉在一起,这是快乐的味道。
画中的女子两颊飞红,面带娇羞,目光娇羞却又忍不住兴奋的顾盼,在夭夭桃实、灼灼花枝的衬托下,人若桃花,两相辉映,怡人的快乐迅即涌上心头,你甚至可以听到女子的心声:“今天我要嫁给你啦,今天我要嫁给你啦......”
通篇以艳丽的桃花、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句子之后,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像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多子多孙,家大业大。
《周南·桃夭》通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密密麻麻的桃子,象征着多子多孙吗?写叶,郁郁葱葱的桃叶,更是喻示着家大业大的一派兴旺景象啊!
在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总之,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的个性,并且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及审美的标准,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同时也让我们回味无穷。
天语小诗:
酒
/闻天语
在清晨的树荫下
看你
披着朝霞而来
阳光
温柔地亲吻你的
每一寸肌肤
轻柔地扯着
我躲藏的影子
将距离一点点
拉近 重叠
你的目光如酒
我日日迷醉
从清晨到了黄昏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附1、作者简介:
闻天语,原名薛鹏飞。女,生于70年代,曾在《女友》、西安门户网站《古城热线》做过编辑。在《西安日报》,《女友》《劳动者》《大红鹰》等相关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若干。
作者自语:余自出校门后,匆匆只为生计奔忙,不知日月为几何,忽惊两鬓萧疏,方感已然不惑,今凉风飒至,年关将至,可叹虚度岁月,甚慕草鞋芒杖,蒲团袈裟,对长松修竹,听鸟鸣溪流,阅两行《金刚》 ,吟数句《心经》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