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老年人要养心脾

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

全媒体记者校爱玲 实习生沈冰然

明日入伏。入伏之后,气温将会升高,随之而来的是湿度加大,“上烤下蒸”的天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挑战。老年人由于体质较弱,更是需要巧妙应对,才能安然度过伏天。入伏后,老年人要学会调养心脾,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还要防“情绪中暑”。

三伏天要养心脾

“一进入三伏天,我们都会特别注意,毕竟年龄不饶人。”7月6日傍晚,早早吃完晚饭的马景枝准备出门锻炼身体。马景枝今年73岁,因为有高血压,所以一到三伏天,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运动方面,都特别注意。

三伏天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高温和高湿天气对人体都会产生不良刺激。当气温超过33℃后,容易使老年人发生中风、脑出血和心脏病等,或因人体循环系统发生故障而导致死亡。由于气温高,一方面,容易脱水,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因大量出汗,使人体血液浓度升高,容易使老年人脆弱的血管发生堵塞。

另外,因老年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在三伏天更容易出现疲劳等症状。平时血压控制得不好的老年人,在三伏天里就更容易出现头疼、头晕、血压波动等症状。所以,老年人在三伏天要特别注意身体。

“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中医大夫李永福告诉记者,“从中医角度来看,夏季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同时,三伏天天气湿热,容易伤及脾胃,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调养心脾。”

所以,入伏之后,老年人在保持心情乐观的同时,还要健脾。健脾需要饮食清淡,所以老年人晚餐要吃得清淡,不要过饱,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在煮粥的时候加点红枣、百合、酸枣等,能够养心、安神、助眠。老年人中午要睡觉,睡午觉是个好习惯,但老年人午睡时间不宜超过1个小时,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此外,冷饮、冰镇食品尽量少吃。寒湿之品极易损伤人的阳气,而且也起不了多少降温的作用。

暑气始行 谨防“中暑”

三伏天里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可分为三类:“中阳暑”“中阴暑”和“情绪中暑”。一般人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中阳暑”,这种中暑多因在烈日下待得时间过长、出汗过多引起,主要症状有发热无汗、精神萎靡、胸闷头昏、四肢乏力甚至抽搐、不省人事等。“中阴暑”则多由感受暑湿之邪后,加上纳凉不当引起。比如在天气酷热、频降大雨的夏季,长时间在空旷的露天、过道及风猛之处纳凉,致风寒郁于表、暑湿困于内而出现头昏脑涨、时寒时热、吐泻无汗等。

所以,老年人在夏季要尽量避免暴晒、雨淋,或待在气温过高、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雨后也不宜坐卧在湿地上。同时,还要避免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防止暑湿之气侵袭机体。

老年人常说,暑气容易入心。天气炎热时,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容易“情绪中暑”。老年人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因此,三伏天应宁心安神,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养成好习惯至关重要

三伏天里,老年人养生有一个好的习惯至关重要。所以,老年人平时要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

少量多饮,别等口渴才喝水。进入三伏天,老年人早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些温开水,以补充夜晚消耗的水分。除正常三餐饮食外,老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毫升~2000毫升,少量多次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起喝水。

适度锻炼,间隔半小时再洗澡。老年人在三伏天里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间进行,场地可选择公园、湖边或树下有阴凉的地方。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或八段锦都可以,适度活动四肢关节以保持气血运行的畅通。

瓜类蔬菜,可煲汤又可做菜。夏季人体出汗多,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较弱,饮食方面宜进食清淡、易消化、水分多的蔬菜和水果,汤水

则是每天不可少的。三伏天还可适当吃些“辛味”食物,如姜、葱、蒜、豆酱等,以提升阳气。

关节怕吹,莫要贪凉。三伏天里老年人用空调要格外注意。温度过低,很容易使肌肉受凉,导致关节疼痛。尤其是颈椎、腰椎不好的老人,更不要贪凉。如果天气闷热,屋内需要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左右,可以多使用除湿功能。公共场合气温低,老年人要及时添加衣服。老年人每天空闲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仰卧起坐、隔窗远眺等,充分运动颈部、背部肌肉,保持颈部腰部血液流通。

明日三伏天就要来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老年人体质弱,更容易受季节影响,所以这段时间老年人要养心健脾,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暑降温。

本文来自“开封日报-开封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ID:jrtt 查看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