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书要这样读,才是真的学到了家

文/杜豆豆


读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大家好,我是杜豆豆。欢迎关注我的专题《高效阅读修炼》。

1

笛卡尔说:“ 读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说起读书,我先讲个故事吧!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

别皱眉!我不是讲那个老故事,新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啊,你老让我们读经书,啥也记不住,有什么用呢?”老和尚不答,从门后找了个脏兮兮的竹篮,递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到山下的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小和尚拎着竹篮下山了,到了河边,把篮子丢到水里,捞上来,飞快地往山上跑,水哗啦啦从竹篾的缝隙漏出来,没等他跑到庙里,就漏光了。小和尚一次次试,一次次失败。不得已,精疲力尽的小和尚拎着湿漉漉的竹篮,找师傅去了。

见小和尚一脸沮丧,老和尚捻须淡笑,调侃小和尚说:“水,打回来了?”小和尚没好气地说:“都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师傅你这不是故意出难题嘛!”老和尚说:“你再仔细看看,这竹篮,和之前一样吗?”小和尚拎起竹篮。咦,这竹篮被河水冲刷了几回,洁净簇新,亮闪闪地发着光,哪里还有半点肮脏污秽!小和尚拍拍脑袋,恍然大悟。

小和尚悟到了些什么呢?

小和尚的心思,我可不知道。但是我的确是悟到了读书的妙用,那就是——净化心灵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读一本好书,不就是和大师谈笑吗?真是此中有佳境,乐在其中啊!

2

书读得越多,疑问也会越多。

随着阅读量的加大,我发现,有的书味同嚼蜡,有的书有滋有味,有的书满篇空谈,有的书充满哲理,总之,鱼龙混杂,不好辨别。

为解困惑,我找书目,下APP,加微信群,参加读书会,陆陆续续读了不少好书。但是,关于如何有效读书的疑问也多起来:

天下书如此之多,到底哪些书值得读呢?怎样读才能读得懂、读得透?不同的书,怎样读才效率更高呢?.......

唉!真是越读越困惑。要是有本书告诉我该如何读书就好了。

幸运的是,我的一位老师推荐了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它的作者曾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这本书不仅系统地解决了我大部分的读书疑惑,而且更为了得的是,作者还给阅读分了层次,让我领略到了不同境界的读书细节,实在是相见恨晚。想学阅读方法,这本书不能不读。

通过有层次的步步推进,这本书回答了我最为关注的5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书值得读?读这些好书的正确姿态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如何一步步提升读书的层次?

第三个问题,细读一本书,有何规则可循?

第四个问题,如何阅读不同体裁的书籍?

第五个问题,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接下来,我就来逐个为你讲解。

《如何阅读一本书》

3

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书值得读?

阅读是一种艺术,不是仅仅为了消遣和获取信息,要为增进理解力而读,要思考、玩味、了解、深入直到自我提升。能增长心智,能让你学到东西的那些书,才是值得深入阅读的书。为此,作者还针对性地提供了建议阅读的西方作品书目。

那么,读这些好书的正确姿态是什么呢?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非课堂辅导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缺席的老师在学习。真正读懂要求我们知道如何去读。因此,要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读者。

要主动阅读,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四个问题:

* 这本书整体在谈什么?

* 作者细部都说了什么?如何说的?

* 有道理吗?是全部都有还是部分有道理?

* 跟我有什么关系?

4

第二个问题,如何一步步提升读书的层次?

作者创造性地将读书分成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首先,说说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低层次的阅读,只要能认字,可以理解字面意思就可以了。学习阅读的过程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了,历经准备阶段——大脑和身体发育,认字阶段——可以认简单读物,到阅读阶段——快速建立字汇、精读训练和技巧增进。最终达到初中生水平,就可以进行基础阅读了。

第二层,是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就是限时抓重点地阅读一本书,目的是了解谈了什么、架构和包含的部分。

检视阅读有两种方式,一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另一个是粗浅的阅读。前者的大致顺序是:书名页—序—目录页—索引—书衣和出版者介绍—与主题相关的几个篇章—全书翻看。后者则强调从头到尾读一遍,不懂也不要停。

第三层,是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指全盘、完整地阅读一本书,目的要能达到咀嚼、消化和理解。分析阅读是本书最重要和最全面的部分,后面讲,这里略去。

第四层,是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指围绕某一主题阅读一系列的书,目的是重新架构,形成读者自己的观点。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

4

第三个问题,细读一本书,有何规则可循?

我理解的细读一本书,就是作者定义的分析阅读,作者专门单列了一个篇章,总结了3个阶段15条规则。

第一阶段是架构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它有4个规则。(1)依照书本的种类和主题进行分类。(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3)按顺序和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是诠释阶段。

这一的目标是诠释书的内容,也有4个规则:(1)诠释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2)从重要句子中抓出主旨。(3)找出作者论述,重新架构前因后果,明白作者主张。(4)确定作者已解决问题、未解决问题,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是评论阶段。

目的是像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分为7条规则。

(1)批评之前要真正了解这本书。

(2)不要争强好辩和盲目反对。

(3)允许不同意见,为自己的异议找出理论基础。

(4)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5)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6)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7)证明作者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5

第四个问题,如何阅读不同体裁书籍呢?作者将书分成了七大类:

第一类,实用型的书。

这种书通常分两类,一类是说明规则的,一类是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的。适合运用分析阅读。是否值得读,要看结果是否和我们的目标相关。在阅读过程中,主要问两个问题: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该目的?

第二类,想象文学。

读想象文学的步骤是:进行分类——抓住大意或剧情——架构——诠释。

诠释时,记住3点:小说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以及角色的思想、言语、感觉和行动;共识与主旨有关,要在作者想象的世界中宾至如归;把手指放在作者的脉博上,感觉每一次心跳,跟着情节发展走。

第三类,故事、戏剧和诗。

读这类书的重点是感受与体验。

第四类,历史书。

读历史书有两个要点: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阅读一种以上历史书;不只关心过去某一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也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现在,人们为什么有这般行动的原因。

第五类,科学和数学书。

读科学书,分清两类,一类是给专家看的,一类是科普书。科学这个行当,有人“做”科学,侧重写前一类;有人“教”科学,侧重写后一类。我们普通人,要读的是后一类的,比如科学史和哲理书。

读有数学的科学书,要点是掌握全貌、架构和主题,不必纠结于细节的数学,看结论即可。

第六类,哲学书。

读哲学书,提问题时要有孩子气的单纯,回答时却要成熟而睿智。哲学问题典型的有两类,关于存在与变化的思辩型、理论型问题,和关于善与恶的规范型问题。

哲学书有5种论述风格:一是对话,如柏拉图;二是论文或散文,如亚里士多德;三是面对异议反驳,如阿奎那;四是系统化,如笛卡尔和斯宾诺沙;五是格言形式,如尼釆。

第七类,社会科学书。

读社会科学书,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些书看起来很容易,术语也很熟悉,但词义规则很不清晰,读者常常很难与作者达成共识;二是往往需要针对一个特殊事件或问题,读好几本书。

6

第五个问题,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如果你能进入到这个层次,已经不单纯是阅读,而是在创作了。

主题阅读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阅读阶段。

在准备阶段,你的目标主要是观察研究范围。

而在阅读阶段,你就需要按如下五步循序进行:

(1)浏览所有相关书,找出相关章节。

(2) 创造中立词汇,带引作者达成共识。

(3)建立中立主旨,列出一系列问题。

(4)界定主要和次要议题。

(5) 分析各议题。

7

读书有方法,阅读是要训练的。

阅读是每个读书人的必修功夫。事实上,我国历代都有读书人总结读书方法,比如朱熹读书法、张之洞《书目答问》等,都是智慧的结晶。但是,放眼望去,当代指导“如何读书”的书却少得可怜,甚至连阅读方法的研究,都很少见到。

《如何阅读一本书》虽然是出版于1972年的书,可它实用的阅读理念,却一直经久不衰,值得借鉴。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愿开篇故事中的小和尚也能有缘读到这本书,不再有读书的困惑。

好书,不仅是净化心灵的清泉,也有鱼虾,也有黄金,关键是怎么读。

开卷有益,读书亦有方。

开卷有益,读书亦有方

(本文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