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盏点茶,像宋人一样。

点茶,像宋人一样。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
在宋代四雅事之中
尤为兴荣繁盛的是点茶
“朱雀门外街巷……
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房”
点茶及其延伸的斗茶及茶百戏活动
从宫廷盛行到文人追捧
再到成为民间生活的日常
优雅了整整一个朝代
也热闹了整整一个朝代
“石楠花似碎琼花
只就香中便点茶”
当我们静下心
按照宋徽宗的“七汤法”依次操作
选器、筛茶、注水、调膏
用茶筅一遍遍地持续搅动
直至它泛起白沫,盛一碗冬雪
每一次点茶
都是一次静默的修行
再细啜慢饮
体味那茶汤的变化
总能感受到一种惊奇
梦回那风雅繁荣之宋
点茶,且看宋时风雅。
点茶,始于唐,而兴于宋。宋代十分讲究茶道,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点茶即当时四雅事之一。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
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
爽朗的唐人煎茶,闲适的明人泡茶,而风雅的宋人点茶
点茶之时,需要挑选合适的绿茶或白茶,事先挑净、火烤、包纸锤碎、碾茶成粉,调制茶膏,选一建盏,徐徐注入沸水,讲究击拂茶汤,打出“雪沫乳花”,而茶味也带上淡淡乳香,更显醇和温润。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颇考验功底,能点一碗好茶,是很值得自豪的事情。所以,文人雅士便流行起了“斗茶”,为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更有甚者会在“雪沫乳花”上作画,山、水、鱼、鸟、花、草,不一而足,俗称茶百戏,颇似现代的咖啡拉花(但茶百戏的难度大得多)。
很多人觉得“点茶”二字,离生活太遥远,仿佛已经销声匿迹似的,实则不然。
虽然自从明朝人习惯了较为简单泡茶法后,点茶便慢慢退出茶道主流,但它还以别样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日本大名鼎鼎的抹茶道,也是宋式点茶的延伸。
而且随着近些年,宋式美学的回归,点茶这一古老的饮茶方式又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了现在也能做的闲事、雅事。
如何优雅地点一次茶?
当茶道老师轻而易举地就点出一碗“雪沫乳花”,白、雪、厚、细,十分好看。
观者起初的反应都是:我能行。待到真正自己动起手来,才知道看似云淡风轻的点茶,实则需要经年累月的扎实功底,不然来回击打时,便出不了好看的雪沫,而且点茶全过程都需要身、心、气、神合一,稍微分神,雪沫便散了去。关于茶器、茶粉、技法……也有诸多讲究。
■ 茶器
因为要充分呈现白色茶沫,故宋人多使用厚胎黑釉茶盏来保温并衬托茶色。宋人祝穆《方舆胜览》中谈到斗茶:“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
随着手腕的来回摆动,泡沫汤花来回打击着黑色的盏壁。
泡沫与汤水有无分离,茶与壁有无“咬痕”,咬痕形状,都可算入“斗茶”的项目。参加过复原宋代点茶席的朋友讲:“用黑色建盏,捧著打好的茶,黑白分明,正有冬雪之境”。
建盏精品率只约有10%。技艺繁复,选瓷矿、粉碎、淘洗、配料、拉坯、素烧、上釉、入窑烧制……十几道工序,都是祖辈们的智慧。
古人点茶的工具十分繁复,此番我们精简成一个“点茶标准四套组”,配上抹茶粉刚刚好,除了建盏、还有配有茶勺、茶筅和茶粉筛。
其中茶勺与茶筅为手工竹制,茶筅有72穗密集度,能更好的在点茶中使茶粉受水均匀,使用便捷。
■ 抹茶
不是随便什么茶粉都可以用来点茶。古人都是自己选择上好的茶叶,挑净、火烤、包纸锤碎、碾茶成粉,十分讲究。
1. 十分微细。抹茶的粒径中值为3μm~10μm;
2. 三原。抹茶具有原色、原味、原质的特点;
3. 三清。清香、清口、略带青(草)气;
4. 三高两低。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很高;而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较低。
抹茶从高到低为三个等级:浓茶、薄茶和加工用茶。我们从薄茶起步,选取了四种抹茶,满足您不同的点茶需求。由于以往一段时间,中国的点茶技法已经式微,上好的抹茶多来自日本。
黑色盏碗中,茶筅的每一次搅动,都是对茶汤口感的打磨。待到大功告成,茶的味道也完成了转变,不仅褪去生涩感,也出现了特有的乳香,喝起来更加细腻醇和,宛若“镜中花,水中月”,若有似无,满口华彩。静得下心,才能得一碗好茶,这也是点茶磨炼人心性的过程。
■ 技法
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宋徽宗的“七汤点茶法”,这个技法略微复杂,但了解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删减步骤。
1、在茶碗内注入热水,温碗和茶筅(不经湿润的茶筅在点茶时容易折断);
2、茶碗内的热水倒掉,并用布将茶碗内的水拭擦干净;
3、架好茶粉筛,加入抹茶,用茶勺挤压,过滤筛匀。浓茶放3~4g,薄茶放1.5~2g,约1-2勺。
4、沿着盏壁注入少点热水,先将抹茶粉调制成膏状,不散不稀;
5、注水,用茶筅击打茶汤,茶汤泛泡沫,颜色从翠绿—奶绿—奶白,茶汤表面现雪沫乳花,使其厚而白。此一轮至关重要,因为此后再注水,打击出的乳花都是以此为基础。
6、二汤,一手注汤时,不得有水滴淋漓,以免破坏茶面。另一只手持筅用力击拂,这时茶面汤花已渐渐焕发出色泽,茶面上升起层层珠玑似的细泡,击拂既力,快速和用力是关键要素。
7、先后分批不断注水七次,不断击打,让雪沫乳花不断保持、不断增进,每一次的汤水,都会有新的变化,待到大功告成,将茶分到小杯中品饮。
关于点茶手法:用茶筅快速搅拌抹茶,前后摆动手腕,画字母M或N,当搅拌得差不多时,稍微将茶筅往上抬一点点,继续M或N字搅拌,打浮在上面的泡沫,这时泡沫会越变越细,抹茶的苦味也会慢慢减少,甜味会呈现出来。

宋人点茶,是茶史上最美的滋味。

点茶,是宋人最极致的生活品味。

从点茶历史开始

一步一步走进宋代点茶文化

从了解知识到切身体验

宋代茶道中的极致之美折射在生活中的点滴

沉下心来,点一盏茶,品一盏茶

感受生活的情趣与雅致

(0)

相关推荐

  • 宋代斗茶:不仅改善社会风气,还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乃一举多得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饮茶,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习俗文化,具体发源地已不可考,但饮茶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踪迹是不可磨灭的. 我国文人过去以饮茶为风雅之举,且茶叶本身就有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故人们对它 ...

  • 建盏与茶相得益彰,是茶成全了建盏,还是建盏衬托了茶?

    建盏与茶相得益彰,甚至可以说,建盏的出现直接影响了茶文化与品茗的审美思想.一只小小的茶盏,不仅牵引味蕾,也可以带动一个人的审美,更能让喜欢的建盏在品茗之时逐渐光彩,好茶成全了好盏,好盏也衬托了好茶.有 ...

  • 建盏与茶的千年纠葛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建盏作为宋代第一茶器,历经朝代兴替,谱写千年茶盏纠葛.在茶文化趋于多元的当下,它多舛的命运是否已经迎来转机? 建盏与茶的千年纠葛 文/ 杜栎 一.黑瓷 | 宋代崛起的黑马 距今 ...

  • 公元960年-公元2018年,建盏与茶的宿命轮回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建盏作为宋代第一茶器,历经朝代兴替,谱写千年茶盏纠葛.在茶文化趋于多元的当下,它多舛的命运是否已经迎来转机? 一.黑瓷 | 宋代崛起的黑马 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是陶瓷艺术的巅峰 ...

  • 经典回顾 | 建盏因茶而器,方能无以伦比

          茶器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的演变,茶具作为茶文化的载体,也被赋予了显著的时代特征.而建盏的兴盛就与宋代的点茶法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在唐代唐玄宗的开元时期,全国各阶层就已经把"茶&qu ...

  • 盏雅茶更香: 宋代建窑盏鉴赏

    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 ...

  • 建盏适合喝什么茶,建盏喝茶的好处有哪些?如何品好一盏茶?

    喝茶本身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能获得自己满意的喝茶体验,那就是正确的喝法,不过在建盏适合喝什么茶的话题上,确实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茶叶的味道包含了树叶本身的清香,以及茶叶里的物质的醇香,发酵程度较低的茶主 ...

  • 建盏茶器的生活美学,器皿在茶文化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茶在我国是最常见的一种饮品,历史悠久.茶文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是精神层次方面,而茶器就是茶文化具象化的一种体现.好茶需有妙器配,其实简单来说有两个原因,首选华夏民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饮茶实践中, ...

  • 茶筅考:宋代点茶除了建盏以外还用筅?筒状,还是片状?

    茶筅在日本茶道中是拌匀茶碗中的茶粉与水的工具.一般而言,茶筅长约10公分,中间有一竹节(也有无结),一边较短修齐做为握柄,一边较长剖成细丝做成扫帚状的"穗先",细丝根部用棉线缠绕, ...

  • 抹茶时代的建盏如今还适合喝茶吗?建盏是怎样烧制出来的

    建盏流行于宋代.因为宋代喝的是抹茶,采用的是点茶法,就是将茶叶磨碎过筛之后放入杯中点茶后饮用,这种饮茶的方式要求杯子够大,而且以黑色为底色的茶杯能够凸显抹茶的的美感.自明代以后,中国人就很少喝抹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