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技巧十二讲(10)佯谬:通感、荒诞、黑色幽默
十、佯谬:通感、荒诞、黑色幽默
佯谬,又称悖论,即是非而似,是一种表面上自相矛盾,但实质上却正确无误的表达。它在诗歌语言用运上常以反常的形式将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与感觉嫁接在一起,但却是可信的,因为它以心理真实为依据,佯谬因层次不同而有通感、荒诞、黑色幽默不同的表现。
先说通感,它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或挪移的特殊表现。如余光中的《音乐会》:
音乐如雨
音乐雨下着
听众在雨中坐着
许多湿透的灵魂
快乐或不快乐地坐着
没有人张伞
欣赏音乐只能诉诸听觉,天下雨属视觉,而“音乐雨下着”,则是听觉沟通了视觉。
比这更怪异反常,但却传神的诗句却是洛夫的《金龙禅寺》:
晚钟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沿着白色的台阶
一路上嚼了下去
晚钟的声音属听觉,此时却转为视觉,成了指示牌,逶迤而下羊齿植物诉诸视觉,此时又转为味觉与触觉。
诗人以这种超常搭配在于制造动态效果,再如他写的《边界望乡》:
望远镜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角度
一座远山迎面而来
把我撞成严重的内伤
远处的山居然可以在望远镜中把自己撞成严重的内伤,这是不可思议的,它由视觉转为触觉;可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却由此凸现了。
佯谬的高层次为荒诞,它指的是那些和理性常态截然不同的表现,是一种变了形的心理真实。如三毛的《他和烤鸭》:
烤鸭蜷缩在盘子里
他蜷缩在酒店里
烤鸭摆在他面前
他摆在老板面前
烤鸭瞑想着春江水暖
他瞑想着南方温柔的妻子
窗外是另一个世界
下着雪
诗中的主人公内心极端孤独,刹那间便将自己和面前的烤鸭等同起来,既形似又神似,是内在孤独引起的错觉。这种荒诞在夏宇的爱情诗中有着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这太荒诞了,影子怎么可能腌起来风干?如不这样写,又怎么能表现出这位女子对情人移情别恋后的那种既恨又爱的刻骨铭心呢!这不就是爱的辨证法吗!
荒诞的极致形式便是黑色幽默,它以喜剧形式表现出生存处境的尴尬,一种苦涩的笑。如李亚伟的《中文系》,在诗中,诗人写出大学中文系的一些老师们的因循守旧和委琐浅薄:教材是几十年一贯制,他们的观念仿佛是出土文物,一个个都是五十年代的“活化石”。
中文系是一条撒满钩饵的大河/
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
要吃透《野草》《花边》的人/
把鲁迅存在银行,吃利息/
当一个大诗人/
率领一伙小诗人在古代写诗/
写王维写过的那块石头/
蠢鲫鱼或傻白鲢在期末渔讯中/
挨一记考试的耳光飞出门外/
老师说过要做伟人/
就得吃伟人的剩饭/
背诵伟人的咳嗽……/
教师如此,学生们更是一群玩世不恭的“嬉皮士”:
二十四岁的敖歌已经/
二十四年都没有写诗了,可他本身就是一首诗/
永远在五公尺外爱一个姑娘/
由于没有记住韩愈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
敖歌悲壮地降了一级/
他想外逃/
但他害怕爬上香港海滩会立即被警察抓去考古汉语/
力夏每天起床后的问题是/
继续吃饭还是永远/
不再吃了/
和女朋友卖完旧衣服后/
脑袋常吱吱地发出喝酒信号……
这里的幽默就如同传统相声中的表演,内心悲苦已极,但却嬉皮笑脸。诗中的老师和学生如此思想贫乏,岂不令人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