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天团”爆火,我们终于找到了历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Jul.
8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相信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够通过这种如沐春风的方式,感受到先辈们的启迪与力量。
01
《觉醒年代》
捧红“民国天团”的顶级爆款
最近,一则新闻让许多人纷纷泪目,高呼“破防”:
安徽合肥的延乔路路牌下,市民们自发献上了鲜花。花束中间夹着的卡片上,人们纷纷写下了对陈延年和陈乔年这对英雄兄弟的感激和怀念:
“延乔路虽短,但尽头却是繁华大道。这短短的路途,却经历了一百年的艰苦奋战。”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这盛世,我们会是你们的双眼,替你们看遍。——中国人”。
感动之余,也不禁感慨:《觉醒年代》的“后劲”实在太足了。
在这部剧热播前,并没有太多人知道陈延年、陈乔年等先烈的事迹;甚至很多合肥本地人,也不清楚“延乔路”的来历。
幸而,百年之后,《觉醒年代》让这两兄弟成为真正的“网红”,无数中国年轻人都从他们俩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中,感受到了触动灵魂深处的感动和鼓舞。
这两位披荆斩棘为我们换来幸福的先辈,如今得到了无数人的感激、祝福和告慰,再也不会寂寂无名。
《觉醒年代》,无愧2021最令人惊喜和欣慰的全民爆款。
这部主旋律正剧,从播出起就屡创奇迹,没有流量明星的加持、没有声势浩大的宣传,却依旧让无数人如痴如醉,斩获奇迹般的热度和口碑。
更难得的是,它积极深远的影响力和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数据显示,《觉醒年代》长尾效应明显,3月28日至6月20日,日均播放量相较热播期翻了一番,90后用户占比也上涨60%。
许多年轻网友在网上真情实感的留言,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的热爱与自豪:
“我们的民国英雄,比美国队长那样虚构的故事更帅一万倍!”
“谢谢你们!《觉醒年代》的续集,就是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觉醒年代》掀起的民国风尚,完全让我们看到了:走心的宣传方法和优质的文艺作品,拥有让人们真正爱上一段历史的力量。
02
大师日记
打破次元壁,和伟人谈笑风生
《觉醒年代》的真正魅力,就是它恰恰没有将伟人描绘为高不可攀的圣人,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伟人可爱、青春、真实的一面。
也正是这种“打破次元壁”的鲜活感,让我们真正走进了英雄们,更能体会到他们信念的坚定和牺牲的伟大。
当然,能够带领我们打破次元壁甚至穿越百年的,不仅仅有《觉醒年代》。
或许还有人记得,曾在网上走红的那些民国名人们令人爆笑的日记——
国学大师季羡林写于21岁的吐槽大全,哦不,《清华园日记》里,年轻人该有的厌学、厌考、迷茫、爱看美女……一个都不少:
“整天考试,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过午看足球和女子篮球。所谓看女子篮球者实在就是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
还有被文学耽误的牌艺大师胡适,令人捧腹的打牌记录——天气热了做不了事情要打牌,天气稍微凉了也要打牌;一边感叹自己一定要努力,一边默默继续打牌的日子。
鲁迅日记中记录的探店心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可爱爱的美食家:“青云阁啜茗;西美居买饼饵;南味斋夕餐;稻香村买饼子……”
还有拖延症患者郁达夫留下的拖稿心路:“终究做不出来。”“稿子还是做不出来,没有法子。”“又做不出东西来”……
而当我们捧腹之余,奇妙的事发生了:
我们非但没有因为这些真情流露的日记给这些大师打下“差评”,而是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也会厌学、堕落、爱吃、拖延,他们也并不是高高在上天赋异禀,而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这样亲切的认识,非但没有抹杀我们对他们的崇拜,反而更让我们受到了鼓舞与教育。
因为我们看到了大师们谈笑风生的“平凡一面”,才更觉得他们最终自我鞭策、克服惰性、成就伟业的自制力,值得我们学习。
曾经书本上看着他们的生平事迹,只觉得伟大却遥远;而日记中这样可爱的他们,却真正让我们发自内心理解和尊敬。
03
《重走建党路》
你没学好那段历史,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都感受到了:历史的打开方式,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历史的兴趣。
令人惊喜的是,如今孩子们的教育也开始注重趣味化的打开方式。
比如被戏称为“网课版《觉醒年代》”的《重走建党路》系列公开课,就令人耳目一新。
不但收到了许多学生真情实感的感谢,还被《红网》《光明网》等大媒体点名表扬,甚至高考结束十几年的“小伙伴”,都有一种跟着学的冲动……
一言概之,有道精品课这一系列向全国青少年免费开放的公开课,做到了真正的“体验式教学”——不是向你灌输一段历史,而是带你走进一段历史。
六位主讲老师涵盖历史、语文、地理三门学科,纷纷走出直播间,从上海一大会址出发,途径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深圳,将课堂搬到了百年建党史上的六个纪念地。
历史,不再靠死记硬背,而是娓娓道来——历史老师站在上海一大会址和纪念馆,为大家讲述1921年建党的历程。
随着老师的脚步,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我们知道了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是如何把他们的青春和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走上救国的道路。
语文,真正走入情境,才能深深共情——语文老师来到井冈山,走在当年红军伏击敌军的山坡,走过军号响彻的战场,讲解毛泽东为这次战役写下的《西江月·井冈山》。
站在这里吟诵“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是怎样的感受?你品,你细细品。
地理,再精美的照片图示,都比不过身临其境——地理老师来到遵义,讲述赤水河和丹霞地貌。
曾经有人文艺地说:赤水河是红军的鲜血染红的。我们对那段红军四渡赤水河的故事肃然起敬,但你也要明白,这是源于遵义独特的丹霞地貌……
这种体验式、沉浸式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今教育工作者的诚意与用心:他们已经不甘于填鸭的教育,而是真正希望给孩子们传递积极的价值观,教会他们找到对知识的兴趣,对理想的信念,对祖国的热爱和骄傲。
04
AI修复伟人微笑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建党百年之际,举国欢庆。从《觉醒年代》电视剧到《重走建党路》公开课,各行各业的英才们都各显神通,用自己的诚意与匠心为共和国献上了最好的礼物。
7.1前一天,微博上发布了一段短视频:通过AI修复技术,李大钊、陈延年等英雄先辈们,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这段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
而在这些令人惊喜的走心庆贺方式中,我们也不禁思考:怎样才是真正热爱、尊重、怀念一段历史?
比起精确地记住年表上的每一件“大事记”甚至课本注释中的每一个字,更值得推崇的是真正走进那段历史,认识那些鲜活而伟大的先辈们,明白他们的付出有多么伟大,信念有多么崇高;是发自内心认同他们高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胸怀热血,接过历史使命。
1921-2021,一百年过去了。
中国由羸弱走到了富强,人民从黑暗盼到了光明,生活从苦难走向了幸福……而这一切的开端,是英雄们用他们的披荆斩棘,为我们换来了岁月静好。
通过这些“打破次元壁”的方式,我们和先辈们得到了穿越时空的联结与共情。我们走入了他们的人生,懂得了他们的可爱与伟大;他们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再次教会了我们坚定与勇敢。
很欣慰我们找到了历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也相信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够通过这种如沐春风的方式,感受到先辈们的启迪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