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那些年,爷爷做的豆腐
刚刚记事起,爷爷就开始做豆腐了,豆腐作坊在一间小小的土屋里,有磨盘,有灶台,有滤网,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缸和盆,那时候做豆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每一步都是手工去制作。每天中午的时候驴就开始拉磨盘了,驴蒙着眼睛,辛苦地围着磨盘转圈,爷爷不断往磨盘上加着泡好的豆子,新鲜的 豆浆 从磨盘上一点一点地流下来,那个时候小脑袋瓜里总是想这样做对驴太不公平,它天天拉着这么沉的东西,太让人心疼了。然而那个时候科技不发达,很多事情都是离不开动物,比如犁地、种地、拉货等,家家户户都养着一匹马或者牛或者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爷爷把磨好的豆浆收好,爷爷用手吱呀吱呀地晃着用木头和布做成的滤网,一点一点往吊着的滤网里加刚刚磨好的豆浆,过滤出干净的豆浆,把剩下的豆渣扔掉,咯吱咯吱的声响充满了我的整个童年,干净的豆浆正好滤到了大锅里,这时候奶奶就会抱来一堆柴火把豆浆烧开,真正的豆浆就出来了。爷爷拿着葫芦做的瓢舀上一瓢倒进碗里,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仿佛将军凯旋那般骄傲和兴奋。然而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喝豆浆,只喜欢吃豆浆放凉后上面结的那薄薄的一层“皮儿”,爷爷却能喝上一大碗,脸上写着的都是“满足”。
爷爷将豆浆放在一个大缸里,用卤水“点豆腐”,过了一段时间,再回来看的时候,缸里的豆腐慢慢地聚集到一块儿,形成了“ 豆腐脑 儿”,“豆腐脑儿”白白晃晃的,爷爷又会舀出一大碗,放上葱、蒜、酱油等调料,作为下午的一道菜。在爷爷奶奶的忙活中,第二天一大早,纱布包裹着的四四方方的豆腐出来了,把豆腐抬上车,爷爷开始了“敲 梆子 卖豆腐”的一天。
卖豆腐用的“梆子”也是爷爷自己手工制作的,类似“鼓”一类的东西,有个把手,插在车子上,只要敲一下,声音就会传到很远,那时候只要听到“梆子”响,乡亲们就知道卖豆腐的来了。
爷爷真的好爱“豆腐”啊,爱做豆腐,爱吃豆腐,爱卖豆腐!
也记不清什么时候了,爷爷不做豆腐了,爷爷养的驴卖掉了,豆腐磨盘拆掉了,扔在院子里面渐渐长满了青苔,爷爷的“梆子”成了孩子们的玩具。时代慢慢再改变,土屋变成了砖瓦房,种地都成了大规模机械化运作,卖东西有了喇叭,可以反复叫卖,出门儿有了电动车,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汽车,想吃豆腐的时候从门口超市就可以买到了。
可能是太久没吃过豆腐了吧,小时候不爱豆腐的我也喜爱起豆腐来,喝豆浆、吃豆腐脑、吃豆腐,不仅是因为豆制品营养丰富,也是想念小时候的味道,可是再也寻不回那种味道了。
(七旬的爷爷游趵突泉)
作者:丁啦啦 热爱文字 热爱生活
壹点号叮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