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小学好初中客观存在,学生读书靠抽签摇号,明显不公平、不科学,这是在教学生一切得认命。命不好,再努力也没用,因为必然有人命好、有人命差,摇到好的学校是命好,摇到差的学校是命差,骰子决定人的命运。以前,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努力,我也想想办法。总有改天换命的希望。以后,父母对孩子说,摇到哪算哪,我也没办法。不认命又能怎么样(少数人还是会有办法,比如转学,比如特长生,甚至出国学习)?这样的选择氛围对一代代学生造成的心理暗示,多半是消极的不可清除的后果,有人想过没有?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学生从整体上看,会不会格外的相信命运?会不会失去那种努力付出即可改变命运的信念?会不会失去那种敢闯敢试的勇气和胆量?会不会失去那股不服输的精气神?会不会格外的容易接受失败,之后安于失败、安于平庸?他的认命经历将会比此后他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励志教育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都要令他更加刻骨铭心,都要更加深刻地影响他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选择模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必然与之挂不上半点钩,骰子决定人的命运!大学前教育的公平,基础在于没有好学校。没错,就是没有好学校,就是不能有好学校,就是不能建设好学校。好学校的基础是什么?一定是老师,是一批好老师。我们不能让学生随机去哪所学校,但可以让学生随机遇见老师。怎么弄?学生不抽签摇号,但可以对老师抽签摇号,以县级行政区划为依托,摇到哪所学校去哪所学校教书,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初一到初三、高一到高三,一个周期一个轮回。当然这样做最折腾的是老师,但只要把相应服务保障措施配套到位,给老师满意的待遇,再堵上插班、换老师的操作空间,那这种操作折腾的人其实是最少的,结果也是最公平的。学生碰到哪些老师必须是偶然的,老师的水平是高是低,也是偶然的,再也不可能象以前一样出现一批好学生配一批好老师的情况,老师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依然存在,但偶然性更大,作用将降到最低,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都会有学生靠自己努力取得好成绩,励志的榜样和标杆就在身边,不服输就一切皆有可能,而不是象那种进入差学校与进入好学校完全没有可比性那样令人绝望。这种相对公平的环境之下拼出来的学生,自然充满了斗志,也不畏惧失败,更不怕没有机会,他敢于寻找一切机会,并抓住一切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一要为老师配套好服务保障措施,不能让老师受累又吃亏;二要重新制定老师的评价体系,防止混世度日的老师误人子弟;三要重新确定学校管理层的职责,向抓保障、抓教学秩序、抓学校管理为主转变。同时,没有好学校,没有好老师扎堆,学区房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不必严加控制也会退潮。闻知少数地方对学生摇号抽签,我不禁深深忧虑,万一全面推开施行,影响的就不是一年两年的学生,而是一代两代的学生。当然老师摇号抽签这种办法也有漏洞,县域整体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怎么解决?高中是不是真的不能打造好学校、名校?城里安家的老师下乡怎么保障,尤其是抚养小孩、赡养老人的困难怎么解决?临时缺额的老师怎么补充?等等还需要有关部门组织专门研究确定配套政策。不爱学习的学生肯定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年龄代都有,而且我预感,比例应该也是大致相当的。依据现在的政策规定,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大学,要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读中专中职。于是大家都来反思,都上大学了,谁来当工人?有报说,游戏是精神鸦片,不能让游戏毁了下一代。于是大家又呼吁,怎么有这么多游戏公司暴利?坚决禁止游戏。一方面支持一半初中毕业生去读中专中职,另一方面又要求自己的孩子读普通高中,这是一个大矛盾。
一方面因为学生学习不好、上不了大学,认为是游戏毁了下一代,另一方面又支持一半初中毕业生去读中专中职,早已注定至少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读不了大学,这又是一个大矛盾。①我认为教育的内卷,根源在供需不平衡,教育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好的教育需求。②好的教育资源只有这么多,社会整体成功观念不改变的话,有出息的学生总体只会比好的教育资源少,一些享受了好的教育资源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也会变得没出息,没出息的学生都是毁掉的一代吗?③总得给那帮客观存在的不爱学习的学生留点什么爱好吧,不玩游戏,他们干什么好呢?我们小时候的多人互动游戏现在组织不起来了,他们能干什么呢?让他们在学校早睡晚起、不学不玩,那就是一天到晚瞎扯蛋啰?还是让他们上社会游手好闲、惹事生非?怕只怕,没游戏可玩的他们,会被毁得更彻底,由只不过是一个闲人堕落成一个恶人、一个坏人甚至一个罪人。当然,防止孩子玩游戏上瘾、影响身体视力,这是社会必须正视并且找到解决办法的问题,且父母亲绝对是第一责任人,而不是现在这样以父母之名的身份呼吁一禁了之,那是不思己责的表现。
作者简介:秋梦悄醉,江西游客游西江,工作之余喜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