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鸡睛不可交,犬眼休为伴?鸡睛犬眼长啥样?古人的识人术
民间有句老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往往能够从一个人的眼睛里看见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孟子曾说“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就是说眼睛是掩饰不住你内心里真实想法的。《礼记》中也有记载“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古人认为,视线高于面部,则显得倨傲;视线低于腰带,则表现出忧愁;如果视线倾斜不正,则表示心术不正。
而且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人们认为眼球如果向正上转动,就表明他在思考、判断、分析,所以这个时候他说出来的话,或许会比较违心,或者是意识化;眼球向正下运动,则表示感到了羞愧、不好意思;眼球向右上运动,则表明夸张的想象,或者是正在说谎等等。
无论是古代的哲人,还是现代的学者,都认为眼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甚至,民间也有很多关于眼睛的俗语和认识。民间的普罗大众,或许对眼睛的认识不如哲人、学者们深刻,但也有着自己的智慧在其中。
就比如说“鸡睛不可交,犬眼休为伴”这句老话,老祖宗就认为,有着鸡一样眼睛的人,是不可以与之交往的,有着狗一样的眼睛,是不能够与他们为伍的。
那么“鸡睛”和“犬眼”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所谓“鸡睛”,我们可以看到鸡的眼睛小而圆,而且瞳孔还有黄色的特征。人们认为有这样眼睛的人,比较凶恶,而且往往还会自食恶果,所以老祖宗教导我们,尽可能地远离他们。
再来说“犬眼”,犬眼往往是呈三角形,眼睛的颜色或是黄色,或是青色。老祖宗认为,这样的人往往喜欢谈人长短,不讲礼仪,所以劝诫人们尽量不要与这样的人为伍。
老祖宗往往会将一个人的眼睛和一些动物联系起来,一个人有鼠目,所以此人就会有老鼠身上的某些特征;一个人如果有虎目,他就会有老虎的特征。
就比如说常遇春的长相是“豹头狷眼”,所以狷眼,就是猿猴的眼睛,猿猴有着心思灵巧的特征,所以常遇春作为明朝的开国大将自然也有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古人的描述中,贵人往往是龙、凤、虎、狮等等,这些在传统文化中比较正面的动物眼睛;而一些贫苦之人、心怀鬼胎之人的眼睛,往往和老鼠、蛇、猪、羊等等,这些在人们眼中含贬义的动物挂钩。
但其实,老祖宗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比较片面的,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我们不能够从一个人的眼睛就判断出一个人的特点,从而断定是不是与这个人往来。
古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源自于古代的“天命论”。人们认为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富贵贫贱都是生来注定的,就比如说《初刻拍案惊奇》中提到了,民间有这样的一句俗语“命若穷,掘得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这种天命主导人生的思想,贯穿了整个古代社会。
陈胜吴广起义都要借助“大楚兴,陈胜王”的“预言”;刘邦起义之初,也需要借助“斩白蛇”,给自己冠上赤帝之子的名头,等等。甚至历代的帝王,在出生之时,都会有“异象”,这些都表明了古人笃信所谓的“天命论”。
但是到了现在,人们已经摒弃了“天命论”,相信“人定胜天”。所以像“鸡睛不可交,犬眼休为伴”这样的俗语,已经失去了它们所依赖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