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万象 萧散清逸——蔡超写意人物
他是一位视野开阔、修养丰厚、涉猎广泛的艺术家。他有极强的创作能力且富有创造精神。虽然,他和许多同行一样走的是写实主义道路,以反映现实题材的主题性创作为主。而他的特殊性在于以表现当代工业题材的绘画独树一帜。
蔡超《建设者》
如《顶梁柱》、《建设者》、《吊装》等力作的问世,使他连连在全国性美展中获得殊荣,声明雀跃。其作品在大场面的处理.笔墨与造型的和谐;人物与现代建筑的协调以及在绘画新技法上的探索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色。
蔡超:1944年6月生,上海嘉定人。历任江西省南昌市文联主席,南昌画院院长,南昌美术馆馆长,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博物馆馆长,江西书画院院长兼书记,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评委,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集雅斋字画网。
擅长中国画人物创作,兼攻山水、花鸟画以及连环画。代表作品《集思》、《扶臂》、《吊装》、《天地间》、《众志成城》、《毛主席在农村调查》等。
作品《顶梁柱》、《钢筋铁骨》等获全国美展金、银、铜等奖。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毛主席纪念堂等海内外有关单位收藏。出版有《蔡超现代水墨画集》、《蔡超扇面画集》、《百杰画家·蔡超》等。
蔡超的画既没有格守传统绘画中四平八稳的成规定法,也没有展现出现代派那种令人瞠目的新气他虽然画了许多风格、样式及体裁相距甚远的作品,但观者在是很容易认出,这些画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人物画家蔡超。
20多年前,我们都是连环画坛的战友,彼此相识、相近、相交。他曾创作过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的连环画,多变的构图、严谨的造型、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线型运用,体现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使他在连环画坛享有盛誉。其实,蔡超在画坛的影响绝非仅此而已。他更以中国画的创作名重于世。在他的身上集中显示了所谓第三代画家的明显特质与才华。
蔡超的艺术根基源于现实生活,他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梳理过程中,提炼出中国普遍人特有的气质淳朴、诚实、热情的品格和当家做主的气概。
就中国人物画创作而言,蔡超是一位开拓性的人物,他率先亮出以水墨语言表现当代工业题材的作品。其意义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上,而是明确无误地体现出他真正的艺术精神,即通过对传统“笔墨思想”的超越,完成将水墨的古典形态的转换,确立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他勤勉、笃实,不屑于艺术家的风流惆悦,却不断地画出充溢着聪颖智慧的作品。随着他的一幅幅表现主旋律;反映社会改革开放面貌以及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不断地涌现;他也偏爱表现胡、古意、古情、古趣.古韵的古典题材;对山水、花鸟也多有涉猎。
他也不仅仅只画尺幅巨大的鼎力之作。也常常画些飓尺小品。他甚至觉得传统的扇面形式更是他挥洒驰骋的一方天地。这种在规定纸形下的特殊性,由于扇面形制的约束;往往更能体现艺术家的才情、学养和功力。
其人物的笔勾墨染,粗放练达,不求怪诞;而求干湿相间;浓淡适宜。笔法尤显纯熟与深思,置陈愈发大气与简洁。画中人物或与枝干的老辣或与花色的雍容交相互映,形成诗意般的韵律美,行笔干净利落,顿挫有致,点染笔精墨妙;取势得意;浑然成趣,洋溢着昂然生机。
不论是表现名人高士的品茗论道,赏荷采菊;还是描绘才女佳人的游春踏青,吟诗觅句,其笔下人物的眉宇间飞扬着恬淡与冷寂、愁绪与哲思,这是一代文化情怀的缩影,豁达与惆怅间参以松林怪石;梅枝竹影、天高云淡碧荷绿茵。画家情注于物。意蕴于胸,使人物的举止.神韵无不内蕴着各种情感的颤动,在自由的笔墨中体现出对特定的时代命运与神情的瞬间把握。
蔡超以他在艺术上天真无邪.毫不造作的真诚;以他对生活;对自然深刻而独特的感悟,营造一个'啡真实”的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我们看到他所控制的画面。既有整体的适度把握;又有细节的刻画和整合。
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极具情绪化的笔势,让人感到下笔的那一瞬间起;他就开始了和天、和地、和生命进行心灵的对话。正是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对话,画家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无拘无束的释放和宣泄;心灵受到温柔的熨贴和安抚;而创作中的体味和感知则一次次唤起他直接审美的愉悦。
古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这是指诗寓情于景,画借景写情。从蔡超扇面的图式中可看出,画家或依诗作画,由诗意点燃创作灵感,或写景抒情,以画营造诗意。在诗情画意的体味中,画家力求以新的形式、语言去展示新的图景。
把山水、花卉、人物三种不同的画科探合在一个画面里,这是蔡超人物画的新探索,也是蔡超扇面画艺术最显著特征。这种构思要求画家具备多方面的功力;综合山水、花卉、人物的多种表现技法于一体。写意人物兼得山水画之厚重,花卉画之灵秀;可以肯定地说,他的美感旨归一既蕴清雅洒脱之气,又有雄强峻拔之风。这是一种灵性;代表了一个久长的文人艺术传统。那正宗的文化气息,笔墨间的书卷气,那种清雅平和、韵味绵长、文质彬彬的抒情意味,正是一种人文的笔墨,智慧的艺术。
(作者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