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场联合搜救体系(上)
战场搜救包括生存求救和搜索营救,其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军队的兵员素质、救生装备的性能、搜索营救系统的综合能力。随着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革命性变化,美军在战场联合搜救体系建设和技术装备上不断升级、发展迅速。
一、思想理念
(一)战场搜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要思想
美军将军人视为最重要的武器系统和关键环节。美军条令明确指出,当人员处于险境时,保护任何国防部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的生命和福利,是美国政府部门的最高优先事项之一。美陆军条令提出,陆军建立在“信任理念”(ethos of trust)之上,“信任”支撑着职业军人的关键特质(专业、荣誉、团队精神、令行禁止),而高效的人员搜救是践行“信任理念”的重要保障。从近年来的几场战争来看,美国已经具备较强的战场搜救能力。美空军要求从飞机失事到将失事人员救离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现代战场上敌人装备日益先进,战斗组织更加周密,因此,美军认为在惟有尽可能缩短救援时间,才有可能将失事人员从敌包围圈中营救出来,时间拖得越久,救援难度越大,损失越惨重,因此,美军战场搜救的改革就是围绕着“如何缩短搜救时间”而展开的。
(二)战场搜救是联合作战的重要保障力量
美军认为,成功救援待救人员是一种无形的、从战争的战术层面超越到战役和战略层面的力量倍增器,是维持己方部队士气、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项关键要素。成功的人员搜救,断绝了敌人利用被俘人员的情报和宣传价值的机会,保存了关键战斗资源,可以影响到国家和国际政治进程。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上将曾表示:“我们把战斗营救和人员救援视为空军的主要任务”。美军认为,强大的搜救能力可以成为美军威慑对手的“利器”。长期以来,美军一直自恃有强大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全球频频炫耀武力、威慑对手,高效的战场搜救能力,可以大涨美军官兵的士气和自信,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恐吓和慑服对手。
(三)战场搜救能力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直以来,美军动用其卫勤力量大力参与海外灾害救援与公共卫生事务,适时介入地区事务,有力支撑了美军的全球军事存在,进一步扩大自身的“软实力”影响。美军认为,海军具有全球快速机动特性和优势,应继续加强这类理论实践和实际行动的参与,不断完善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理论及政策法规。如在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灾害救援中,美军出动舰艇20余艘、官兵2万余人,配合日本海上自卫队救出人员11699名、找到失踪人员9496名、医疗救助21009人。
二、战略部署
(一)高度重视战场联合搜救的重要意义
历史上,战场搜索与救援曾一度被美军戏称为“战场上的孤儿”,不受重视。近年来,美军已把战场搜救止式列入研究与实施的重要项目,战场联合搜救已经成为美军的主要战场行动之一,已成为美军“战场上的宠儿”。促使美军进行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美国公众越来越无法忍受自己的国民在敌人手中“饱受折磨”,纷纷谴责敌人的暴行,并要求政府对之进行救援。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两名飞行员因飞机被击落,跳伞降落在南斯拉夫丛林中,通过其身上先进GPS定位系统,其所处位置及其“落难后的形象”迅速被传递到美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这无疑增加了美军的压力。如果美军不进行迅速的营救,国内的反战呼声和势力很可能就会趁势高涨,从而最终动摇美军在科索沃战场上的打击行动。
另一方面,敌方搜索装备的日益先进,又处于有利的抓捕态势,更加容易抓住己方的战场失事人员。美军曾于1996年进行过专项试验,结果表明,时隔5年,即使同样在“沙漠风暴”这样的战争情况下,伊拉克的搜捕队、防空火炮、其他防空武器系统联合起来对失事美军进行夜间搜捕的可能性指数在半小时内由0上升为13,两个半小时后则上升为25。
(二)设立专门机构履行战场搜救职能
为有效实施战场联合搜救行动,美军在参联会、战区指挥、战术部队等不同层面建立了专门负责搜救的机构或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保联合搜救行动高效顺畅。1996年,美军指定空中作战司令部正式承担起美空军战场搜索与救援任务,负责美军战场搜索与救援行动的训练与实施。美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承担特种作战中的战场搜索与救援任务,另外,在特殊情况下,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也可承担常规作战中战场搜索与救援任务。
1.联合搜救局
在参联会层面,美军成立了负责人员搜救的专门机构“联合搜救局”(Joint Personnel Recovery Agency)。联合搜救局隶属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直接领导,被指定为整个国防部系统的人员搜救事务及相关政策的负责机构(图1)。联合搜救局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训练学校分别位于弗吉尼亚州弗雷德里克斯堡、华盛顿州斯波坎。其座右铭为:“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可以让别人活下来…并光荣地返回。”
联合搜救局的任务目标包括:美国失散人员的返回,阻止敌人获取情报,防止美国失散人员被用于宣传目的,保持战斗部队的士气和“国家意志”。该机构的核心功能包括:提供人员搜救指导,发展、实施和支持人员搜救教育训练,向搜救行动、演习和部署军队提供支持,开展研发活动提高搜救效率等。此外,联合搜救局目前还为指挥官、部队、个人提供教育和训练课程以及专业的个人训练。同时,该机构评估、建议并评价联合搜救训练的相关课程与标准,提供分析保障、技术研究与集成、数据库和档案维护、经验教训总结。
图1联合搜救局组织架构
2.联合人员搜救中心
联合作战时,联合部队指挥官对其责任区内的战斗搜索与救生作战行动负责,一般在战区指挥层面的战区司令部下设有一个或多个联合人员搜救中心(JPRC),负责策划、协调和监督人员搜救任务,整合人员搜救行动与其他作战行动,纳入联合作战司令部的作战指挥中心。联合人员搜救中心一般包括一名主任和副主任、若干名值班组长、操控员、人员救援参谋、生存逃生专家、情报专家、通讯员,还包括相关部队的联络员,具体人员数量根据部队规模而定。联合情报支援部队以及联合情报行动中心向联合人员搜救中心提供24小时情报支持(图2)。
图2联合人员搜救中心组织架构
3.人员救援协调组(PRCC)
在作战部队层面,部队指挥员建立人员救援协调组(PRCC),其在规模、组成和位置设置上比较灵活,一般在本级作战指挥中心设立相应席位,负责协调本部队开展的所有人员搜救行动,包括协调战区层面的联合人员搜救中心和其他作战部队的人员救援协调组。人员救援协调组由受过专门训练、装备精良的人员组成,能够有效地准备、计划、演练和执行人员搜救任务,组长向部队指挥员负责。
4.伤病员调度中心
美军为了更好的指挥和协调战时伤病员后送,建立了三类伤病员调度中心,分别是全球伤病员调度中心、战区伤病员调度中心和联合伤病员调度中心。全球伤病员调度中心由美国运输司令部负责运行,制定战区间伤病员后送和战区内伤病员后送调度计划。全球伤病员调度中心协调各军种保障资源和后送平台,向各军种下属部队下达后送计划,执行后送任务。战区伤病员调度中心由战区司令部负责(太平洋司令部和欧洲司令部常设战区伤病员调度中心),负责批准和管理本战区内的伤病员运送。战区伤病员调度中心与全球伤病员调度中心就战区间伤病员运送进行协调。联合伤病员调度中心是一个可机动部署的伤病员调度中心,受联合特遣部队司令指挥。通常情况下,联合伤病员调度中心与联合特遣部队联合运送控制中心搭配设立,并保持协作关系。一方面负责向执行运送任务的运输部门传达伤病员运送请求,另一方面与战区伤病员调度中心和全球伤病员调度中心密切协作,将伤病员运送至联合行动地区外。伤病员调度中心处于联合作战层面,是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的一部分,负责管理、审批和协调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伤病员后送。各军种卫勤机构一般设有伤病员行政主管或医疗调度军官,负责与伤病员调度中心联系伤病员运送申请事宜,并提交伤病员运送资料。伤病员调度中心负责批准伤病员运送请求,确保可用病床和医疗设施的可视化,调度伤病员到合适的医疗设施得到确定性或持续性医疗救治,并决定采取何种运送方式。伤病员调度中心制定后送计划后,将计划发给相关军种下属部队执行伤病员运送任务。平时,美国国家灾害医学系统(NDMS)和退役军人管理局医院均派代表常驻该中心,协调灾害救援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的伤病员空运后送。
(三)打造各层次专业搜救力量
美空军成立了代号为“守护天使”(Guardian Angel)的特种作战部队,其使命是在各种军事行动和联合行动的所有阶段承担人员搜救任务。守护天使部队为作战指挥官提供了救援小组和作战支援能力。空军救援小组(RT)是守护天使的一部分。守护天使部队提供了人员搜救部队的地面分队,且旨在为五种人员搜救实施任务(报告、定位、支援、营救和重新整合)提供支援。为了保证联合部队指挥官的人员搜救综合计划,救援小组可能必须在战斗行动开始前、正在进行时和结束后部署到不确定或敌对环境和拒止区域中。守护天使被编成两个职能领域:战术救援小组(TRT)和作战支援。战术救援小组采用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员以营救待救人员和(或)敏感装备。在前方战斗空间,战术救援小组操作员直接辅助、控制、使能并(或)行使现有的空天力量职能(AFPD 10-35)。战斗援助小组操作员包括战斗救援军官(CRO)和伞降救援人员(PJ),但在需要时也可以包括其他专家(例如,军用爆炸物处理)。这些操作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工作,可以作为一种单独能力使用,也可加入特遣队渗透进入敌对或不确定环境和拒止区域。在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中,战斗救援军官/伞降救援人员操作员的职能涵盖作战计划各阶段的所有战斗支援。
美国的海上搜救执法机构是美国海岸警卫队,一直维持在战时和非常时期能执行特殊任务的体制,司令部设在华盛顿,分设太平洋、大西洋两个司令部,下辖10个管区、41个基地、191个救助站。
(四)制定战略规划政策
美国设有国家搜救委员会,负责制定计划。国家搜救计划的参与机构包括国土安全部(海岸警卫队、联邦应急管理局)、运输部(联邦航空管理局、海事管理局)、国防部(北方司令部)、商务部、内务部、国务院、联邦通信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美军各军种均有专门的人员搜救条例,美国海岸警卫队制订有专门的海上安全计划,如针对“海岸警卫队各部门所掌握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分析,以便对相关事件做出统一应对”的海域监控计划。
美军重视战场人员搜救还体现在制定完整的战场联合搜救条令条例体系。美军先后制定出台了参联会联合出版物(JP 3-50)《人员恢复》(2011年11月)、陆军野战手册(FM 3-50)《陆军人员恢复》(2014年9月)、空军条令(3-50)《人员恢复》(2014年12月)、海军战术技术与规程(NTTP 3-50.1)《海军搜索与救援手册》(2009年4月)等人员搜救相关条令。美军作战条令中对飞行员搜救也有明确规定,对战场或失事的飞行人员,应组织各种力量,依托空海军力量和军事基地实施搜救。根据美军条令,“战场搜救”(Combat Search and Rescue)是指由救援部队实施的,在不确定或敌对环境和禁入地区寻回遇险人员的特殊任务。而“人员恢复行动”(Personnel Recovery Operations)的概念涵盖“战场搜救”,是指准备和实施受困人员恢复与回归社会的军事、外交、民事行动的总称。
(五)完善搜救协调机制
美军建立了完善的战场搜救指挥体系,在专门的搜救中心指挥下,依托所在战区的部队、军事基地等组织战场搜救行动,制定出争分夺秒的搜救方案,并集成到大部队作战行动计划中。。美军现役搜救装备全部具有无线电搜寻和话音、数据通信功能,新型号具备GPS定位功能,主要型号还兼容国际公共搜救卫星频道,形成了军力所达范围内的搜救能力。美军目前使用的搜救装备主要针对飞行员和特战人员,采用地面人员搜寻,空中直升机、无人机等多种搭载平台搜寻的方式,运用卫星定位、卫星通信和单兵无线电台、数字加密等技术手段,将被搜者、地面搜寻人员、空中平台以及搜救指挥中心连成一体,形成完整高效、安全可靠的搜救体系,并建成了战斗搜索与救援和战斗幸存者规避定位2套搜救系统,分别是CSAR(战斗搜索与救援系统)和CSEL(战斗幸存者规避定位系统)系统。
美国海岸警卫队搜救协调体制中,规定了搜救协调中心对专业救助力量的直接指挥机制,通过理顺指挥关系,明确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对海上搜救的指挥和协调权力,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军地结合、专群结合的救助指挥和执行体系。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法国联合研制的“科斯柏斯-萨尔萨特”国际卫星搜救系统能把搜救工作扩大到地球的任何区域,将给在海洋、沙漠、山地、原始森林等其他难以通行地区遇难的人们带来生的希望。“科斯柏斯-萨尔萨特”卫星系统包括卫星设备、舰船、机载无线电浮标和地面情报接收站等部分。它使用800-1000公里上空的人造地球卫星接收舰、机载应急无线电浮标的信号,并将其传递到地面情报接收站。接收站负责加工和处理信号,测定无线电浮标的坐标,所获资料再输送到国家系统控制中心。整个搜救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但是,“科斯帕斯-萨尔萨特”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机用无线电浮标有明显缺点,即经常谎报情况。这使美国专家颇为担忧,因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平均每昼夜要收到海难信号200次,空难信号约12次。但其海岸警卫队收到的求救信号中,90%以上是假的。据说原因是无线电浮标会因飞机着陆时的冲击,甚至驾驶舱门关得过猛而启动;电池电解质流失和电源短路;装裁和运输时对浮标的马虎态度,违反操作规程等。为降低假情况的概率,必须对浮标的构造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