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东汉的政治脉络不熟,我来捋捋,不然大家不知道怎么到三国的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8-06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安皇帝 建光元年 公元121年
戊申,追尊清河孝王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后,祖妣宋贵人曰敬隐后。
初,长乐太仆蔡伦受窦后讽旨诬陷宋贵人,帝敕使自致延尉,伦饮药死。
【译文】三月二十八日,安帝将清河孝王刘庆追尊为孝德皇帝,生母左氏为孝德皇后,祖母宋贵人为敬隐皇后。
当初,长乐太仆蔡伦曾经受窦皇后的指使诬陷宋贵人,安帝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延尉接受调查,蔡伦服毒自尽。
【解析】这篇材料是接上一篇的:名正言顺有多重要?在中间派势大时,名正言顺足以决定胜负。
安帝上台立刻干的有两件事。
一件是,三月二十六日安葬了邓太后之后(丙午,葬和熹皇后。),两日后,安帝将自己的亲生父母追尊为皇帝、皇后,将自己的祖母追尊为汉章帝的皇后。
还有一件,就是将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处理了,理由是从前蔡伦参与了对宋贵人的诬陷和迫害,宋贵人是安帝的祖母。
(章帝)遂出宋贵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黄门蔡伦案之。二贵人皆饮药自杀,父议郎杨免归本郡。
材料中说蔡伦迫害宋贵人,是怎么回事?
光武帝生汉明帝,汉明帝娶马皇后,同时明帝还有个贾贵人。
据说(没有实证),贾贵人是马皇后的姐姐的女儿马姜,和贾复的儿子贾武仲的女儿。
马皇后无子,贾贵人生了汉章帝,于是马皇后收养了汉章帝,立为储君,之后登基,实际上,马太后和汉章帝,是年龄差距不算大的祖孙辈。
马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虽然本身是强权外戚,但很烦外戚专权,所以在生前就干预了汉章帝,立宋贵人所生的刘庆为太子。
宋贵人是卿子冠军宋义的后代,门高而势弱,刘庆是汉安帝的父亲。
但章帝也不是吃素的,史称窦贵人长得漂亮,风容甚盛的窦漂亮,自然把汉章帝迷得迈不动腿。
《后汉书》
建初二年,(窦)后与女弟俱以选例入见长乐宫,进止有序,风容甚盛。肃宗先闻后有才色,数以讯诸姬傅。及见,雅以为美,马太后亦异焉,因入掖庭,见于北宫章德殿。
于是章帝为了把窦漂亮扶正,和自己的养母谈条件;自己同意立宋贵人的儿子刘庆为太子,但马皇后必须同意立窦贵人为皇后。
马后年高,大概率死在章帝前面,事实也死在章帝前面,后续的家族利益还需要章帝来保驾护航,不能搞得太僵,再加上汉章帝承诺不换太子,所以也拗不过这个养子,事情这样妥协了。
结果祸患就埋下了,立宋贵人的儿子刘庆为太子,却不立宋贵人为皇后,这明显是有隐患的,将来刘庆如果继位,必然会尊宋抑窦。
所以,站在窦皇后的立场,就是要趁着自己炙手可热,把刘庆这个太子拉下马,以保证自己家族的利益。
儿大不由娘,马太后去世后,没有养母的耳提面命,章帝哪里经得起窦漂亮天天吹床边风?于是刘庆就被废了,宋贵人饮药而死。
二贵人(大小宋贵人)皆饮药自杀
但很遗憾,窦皇后也生不出儿子,东汉的皇后似乎都被施了魔咒,都没有生育能力,比如说明帝的马皇后、章帝的窦皇后、和帝的邓皇后、安帝的阎皇后,顺帝的梁皇后。
除了梁妠是顺帝被迫娶的,其他皇后都是备受宠爱,似乎皇后之位是用生育能力换来的一样。
这真是一个未解之谜,大概是各大家族联姻过多的恶果。
汉安帝之前的东汉史,权力在各大家族之间流转,如同一家股份公司,斗而不破,其实就是由于近亲结婚,各大家族内部联姻太多。
断骨筋连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好赶尽杀绝,政治失败者往往就是罪止于深度参者。
比如说邓骘被清算,就是逼迫邓骘和担任侍中的儿子邓凤,以及其他几个深度参与的弟弟自杀,其他的亲属全部遣归故郡,像西汉那种动不动灭三族死全家的现象还是较少的。
说回窦皇后,窦皇后也生不出儿子,于是又收养了世交梁贵人的儿子为养子,并立为太子。
结果梁家乐开了花,有点飘了,开始私下庆祝。事见:以舅之名:政坛锦鲤是如何淹死的?
窦家一看,感觉就不对味,梁家太兴旺了,外戚太强,这将来太子登基,老娘不是得靠边站?那怎么行!于是窦家人就起了杀心。
太子肇之立也,梁氏私相庆;诸窦闻而恶之。
这时候窦皇后风头正盛,章帝什么都听她的。梁家自然不是对手,于是汉和帝的近亲都被杀绝了,就留下嗷嗷待哺的汉和帝。
后来汉和帝长大了,知道了真相,心忌之,窦家又步步紧逼,于是汉和帝十几岁就被迫倒窦,联合宦官将窦家一杆清台了。
事见:北宫惊变:汉和帝倒窦夺权始末
汉和帝掌权以后,严禁外戚参政,想搞中央集权,皇后邓绥的哥哥邓骘,终和帝朝一直只能当虎贲中郎将,东汉的国力在和帝朝达到极盛。
但和帝似乎不怎么受待见,他侵犯了豪强的利益,虽然颇有武帝的势头,但27岁英年早逝,死的有点莫名其妙。
永元十六年(105年)
十一月,己丑,帝行幸缑氏,登百峛山。
元兴元年(106年)
十二月,辛未,帝崩于章德前殿。
105年到106年的历史大多比抹去了,期间只记载了北匈奴要和亲,和帝不同意;以及高句丽入侵辽东。
上一年还说和帝去郊游,紧接着就说和帝死了,中间什么都没有,连不豫这种字眼都没有出现,保守点说和帝就是年纪轻轻突然死了。
比如说邓太后的死,就交代得比较清楚
二月,皇太后寝疾,癸亥,赦天下。三月,癸巳,皇太后邓氏崩。未及大敛,帝复申前命,封邓骘为上蔡侯,位特进。丙午,葬和熹皇后。
和帝死了以后,就两个儿子,长子刘胜、少子刘隆。邓皇后主持大局,说硬说刘胜有隐疾,立了少子刘隆为皇帝,可后来司空周章造反却说刘胜没隐病。
其中的权力算计有两点,一个是刘隆还是婴儿,便于掌控,刘胜年龄较大,已经懂事,担心养不熟;再一个就是如果刘胜登基,那是理所当然的顺位继承,未必会多感激邓家。
及殇帝崩,群臣以胜疾非痼,意咸归之。周章以众心不附,密谋闭宫门,诛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劫尚书,废太后于南宫,封帝为远国王而立平原王(刘胜)。
殇帝死了,邓皇后担心之前没有立平原王刘胜,仍然不立和帝的长子刘胜,而是立了之前被窦家陷害至死的宋贵人的孙子,也就是汉安帝。
和帝一系,被邓绥搞成了小宗,此后永远与皇位无缘,这个邓绥对和帝的感情大概不怎么样。
因为一开始,邓绥就是为了自保而入宫的,当初邓氏家族是跟着窦家混的,和帝倒窦,邓家也是被打倒的对象。
庚申,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
由于邓绥的入宫,邓家才逐渐从政治斗争失败的泥潭中走出来。和帝92年倒窦,邓绥95年入宫。
七年,后(邓绥)复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 皆惊。
这也是邓骘贵为皇亲国戚,却终和帝朝一直得不到提拔的缘故,和帝对邓家人有阴影。
但邓绥,和帝还是很喜欢的,可惜只是一厢情愿,邓绥只是为了自保家族曲意奉承,不然也不会做出断送和帝一系皇位继承权的败家事情,这完全是不把家产当成自家的。
邓绥把皇位移交给了章帝朝废太子刘庆的儿子,也就是汉安帝。安帝的祖母被章帝朝的窦皇后诬陷至死,蔡伦是执行者。
所以就出现了文首材料中的追封。孝德皇指的是刘庆,敬隐后便是安帝的祖母宋贵人。
安帝还是挺聪明的,做事情也比较有分寸,否则也难以在邓家掌权时活这么多年。看似是安帝追谥亲属,实际上更是安帝在投石问路,借着追谥的事情,观察朝局的动向。
看看谁反对,谁赞成;看看支持自己的大臣多,还是反对自己的大臣多,看看邓家反不反对。
安帝的主张并没有受到丝毫反对,追谥进行的很顺利,紧接着,安帝又开始进一步确认了,这次不是追谥逝者,而是册封活人。
丁巳,尊帝嫡母耿姬为甘陵大贵人。
这既是进一步的试探,也是为后续任用耿家人铺路,真皮就真皮,还高级真皮;贵人就贵人,还大贵人。
安帝也不是啥实在人,这是想追尊母亲为太后,以便更好地掌握政治话语权,但又不敢步子迈得太大,怕扯着蛋。
所以自己介于太后和贵人之间发明了一个新称号:大贵人。这和王莽篡汉的套路是一样的,不停地在打擦边球,一步步的试探朝野的底线。
瞅着没有人反对,安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试探。
甲子,乐成王苌坐骄淫不法,贬为芜湖侯。
这个乐成王刘苌,是汉灵帝的生父,河间王刘开的孙子,河间王是和帝的弟弟。之前,邓太后把河间王、济北王的子孙全招到洛阳来,颇有取代安帝的意图,既是敲打也是扣押为质。
事见:古代政治是条不归路,没有撤退可言
安帝打压乐成王刘苌,这是在试探河间王、济北王一系的反映。也顺利达成了目标,没遇上什么反抗。
紧接着汉安帝又开始贿赂百官了。
己巳,令公卿下至郡国守相各举有道之士一人。
上到朝廷的三公九卿,下到郡国的守相,让他们每个人举荐一个有道之士,啥叫有道之士,这个概念很模糊,说白了就是让他们主观性的举荐,无条件给他们派官。
到了百官手里,大多数自然是举荐亲属、故旧了,吃相难看的直接举荐自己的儿子,稍微注意形象的便互相举荐对方的关系人。
到此为止,安帝登基之后,两个月内试探了方方面面的反映,既然大臣们都对自己追谥故人、册封新人没意见,又响应自己发的福利,那就是认可我这个皇帝,邓家也没有阻扰,宗室也没有反抗,见形势可观,便要对邓家动手了。
可惜的是,安帝的聪明,只是小聪明,通过一步步的试探,朝局形势已然明朗,邓家又有十多年辅政的功劳,没有邓家的辅佐,我很难想象安帝怎么度过内忧外患的小冰川期。
虽然安帝在邓家执政期间受到压制,但普通亲属之间朝夕相处还有矛盾,更何况和安帝没有关系的邓家。
而且这个时候邓太后已经死了,邓家失去了势,将主要人员罢官夺权圈养起来就可以了。将他们逼死,只是随了一时意气,是在不是明智之举。
以来破坏为君者厚德载物的形象,二来也让后人引以为戒,连邓家这样规矩的外戚都没有好下场,以后的权力代持者,不会再妥协了。
比如说后来的梁冀,为什么这么凶残,这么咄咄逼人,屡行废立?其实就是借鉴了邓家的教训。既然邓家妥协没有好果子吃,那我梁家就压迫到底,疯狂到世界的尽头,或者是家族的尽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