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夺取荆州,令孙权有力量肆意败坏政治,可能不如不夺|文史宴
文/桓大司马
东吴夺取荆州,在防务上让自己安全了,但政治上却因为孙权可以得到更多资源来大力集权,因而走向了败坏。历代孙氏君主利用荆州资源打击江东大族,这把戏玩到最后就是众叛亲离,身辱国灭,不禁让人怀疑当年不夺荆州会不会更好。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首发于《国家人文历史》,欢迎转载。
三国东吴专题:
夺荆州让孙权可以颠倒黑白
东吴政权虽然是完成本地化、确定代表江东大族的利益之后才得以建立,但孙权害怕江东大族依托本土的强大实力,担心后代被他们架空,因此对他们始终防范,一直重用淮泗外来武将来予以制衡。
淮泗外来武将在江东没有根基,只能通过全心全意效忠孙权来获得发展,所以多忠于孙权个人。孙权利用淮泗集团和江东大族分管荆州,其实淮泗集团的汲取的民力,增加的就是孙权个人的实力,即使是江东大族管理的郡县,也有相当一部分力量流入孙权之手。
孙权仅有扬州时,其实力不能明显胜于江东大族的联手,在扬州的统治也必须充分照顾江东大族的利益,不利于自己迅速扩大势力。但自从能够对荆州的老百姓随意掠夺之后,面对江东大族,孙权的实力就能够明显占优了。
于是从夺取荆州开始,孙权就开始了大踏步的集权之路,而其集权之路上主要打击的就是江东大族,尤其是那些服膺儒学的文化士族。
吴黄武三年(公元224年),夺取荆州五年之后,东吴爆发了“暨艳案”。
暨艳最初是丹阳朱氏的朱治启用,后来得吴郡张氏的张温推荐担任选曹尚书,对不称职的官员大举裁汰,结果因为打击的人太多、惩罚手段带有侮辱性而遭到反弹,孙权将暨艳处死,张温三兄弟免官废黜,已嫁的三个姐妹可能因为与其他江东大族联姻也被强行改嫁。
孙权并没有给三朝元老朱治多少面子
按敦煌所出氏族谱,暨姓是吴郡仅次于顾陆朱张的第五姓,可见暨艳也出身江东士族,举荐他的朱治虽然从孙坚时代就跟从孙氏,但郡望丹阳亦属江东,吴郡张氏直接就是吴四姓之一。
暨艳裁汰了哪些人虽不明了,但可考知的北海孙邵、广陵王靖都是淮泗等地的外来人士,此次裁汰恐怕以淮泗人士为主要目标,有江东大族进一步掌控国政的意思,但却遭到孙权酷烈的打击。
此时孙权尚未称帝,但已经如此威风,自然与其实力增长有关,然而孙权此举颠倒黑白,令东吴政治再难以清明。
平蛮战争让孙权日常变态
孙权为了鼓励整个江东社会帮他平定山越,在攻打山越的战争中实行的是与麾下众将按比例瓜分俘虏的政策,此政策很可能也适用于平定武陵蛮的战争,虽然每个将领都能在自己获胜的战争中分得人户作为部曲,但孙权在所有人发动的战争中都有一份可拿,所以这种平蛮战争总体上有利于孙权实力的增长。
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吴将潘濬、吕岱开始在荆州大举攻伐武陵蛮,经三年鏖战,到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给武陵蛮以重大打击,俘斩数万,大大增加的孙权的实力。
潘濬是荆州士人里
极少数得到孙权重用的
吴嘉禾六年(公元237年),吴将诸葛恪平定丹阳山越,收降十万余人,从中选精壮者四万人为兵,孙权的实力进一步增加,于是开始谋划对江东大族和儒学之士的新一轮打击。
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东吴又发生“吕壹案”。
此时孙权已经称帝,又因为荆、扬两州的平蛮战争,与群臣的实力对比日益悬殊,其集权日益加强。
孙权仿效曹魏建立了特务机构校事官(又称典校),用出身低微的吕壹、秦博、钱钦等人为典校,窥伺百官过错,这些人其实就是孙权的打手。
其中尤以吕壹最为凶暴,倚仗孙权撑腰任意诬告大臣,被他打击的大臣很多,但最重头的非吴郡顾氏的顾雍、吴郡朱氏的朱据莫属。吕壹想要扳倒宰相顾雍,差点成功,诬告左将军朱据则导致朱据自我监禁,一时风头无两。
吕壹为孙权打击的已经不限于江东大族,淮泗外来人士中讲原则的儒学之士也是吕壹打击的目标,江东人士顾雍、陆逊、朱然、朱据,外来人士诸葛瑾、步骘、潘濬等重臣均受吕壹打击,不敢多言,太子孙登屡次劝孙权不要用吕壹,但孙权用吕壹集权正顺手,对孙登之言置若罔闻。
最后群臣实在受不了,步骘上书警告孙权小心天谴,潘濬甚至准备手刃吕壹自己顶罪,孙权发现群臣反弹太大,才诛杀吕壹,道歉了事,但孙权对群臣的威压已经成为常态。
孙氏暴君都用荆州资源打击扬州
从荆州源源不断提升实力的孙权,其集权措施仍在发酵。
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太子孙登去世,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同时给予四子鲁王孙霸的待遇与孙和相同。
太子孙和被江东士族和外来人士中的儒学士大夫拥护,与他们不对付的淮泗将领以及部分江东的武力豪族则认为孙霸有希望挑战孙和,希望将孙霸推上太子之位,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两派恶斗八年之久,东吴政权几乎分裂,史称“二宫之争”。
不论孙权起初是否有意如此设局,二宫之争发生后,他敏锐的利用了朝局,暗中扶持孙霸一派,打击江东士族与外来集团中的儒学之士,以求打破这些讲原则的人对君权的制衡。
在孙权的暗中操纵下,外来儒士之首张昭的儿子张休、江东士人吾粲、吴郡朱氏的朱据、吴郡张氏的张纯被杀,吴郡顾氏的顾谭、顾承被流放交州而死,江东士族的首领吴郡陆氏的陆逊被逼死。
孙权一时十分快意,但朝堂分裂,曹魏入侵,东吴有灭国之虞,使他只好在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结束二宫之争,废太子孙和,诛杀鲁王孙霸,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孙亮即位后,东吴政权陷入权臣诸葛恪、孙峻、孙綝之间的连番恶斗,国政已不可问,曹魏晚期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声势浩大,东吴因为自身颓势,都未能善加利用。
末代国君孙皓即位后,独夫之态一如孙权,为了压制江东士族,孙皓提拔荆州人士,襄阳张悌甚至做到宰相,不过对荆州之民则暴政如故,湘东太守张咏就因收税迟缓被孙皓斩首,传首诸郡,恐吓其他地方官不要效尤。
有人说孙皓像孙策其实没错
因为都很变态
东吴夺取荆州,不但接连遭遇夷陵之战、曹魏三路伐吴两次灭国级战役,一时在战略上陷入极大危机,在局势稳定之后,荆州的资源增强了东吴皇帝的实力,令其足以压制江东大族,反而导致东吴皇帝为了集权而发动连番阴谋,东吴政治从此走上下坡路,难以复兴。
遥想罗马共和国时代,健康的制度令罗马军团征服地中海,而军事征服带来的巨量财物令贵族与平民差距增大,导致连番动荡,最后不得不进入帝国时代,虽然一时稳住了局势,但政治上的下坡路已经不可避免。
扩张不一定能令文明走向辉煌,思虑不周的扩张对征服者和被征服地区来说,有时竟是双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