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年轻有为的军长,为何有的授衔大将或上将,有的却跳河身亡?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胜利后,川陕根据地和红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红四方面军于木门召开军事会议,史称木门会议。到会者有100多人,大会总结了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并根据部队和地方武装有了很大发展的实际情况,正式决定将原有4个师扩编为4个军,并于1933年7月上旬进行了整顿扩编,扩编后的4个军分别是第4、第9、第30、第31军。

第4军,以原第10师为基础,连同赤江、赤北两县独立团和万源、江口两县独立营扩编而成,军长王宏坤,政治委员周纯全。

军长王宏坤,原名王宏春,于1909年1月22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一个农民家庭,所以小时候没有受到什么教育,很早就从事农民运动,并于1927年11月作为义勇军队员,参加黄(安)麻(城)起义。

黄麻起义部队后来退到木兰山,只剩下72人,史称木兰山72勇士,有人说王宏坤是木兰山72勇士之一,但是笔者没有找到确切的资料。1929年正月初五,王宏坤掀开了人生新的一页。他从大队长手里接过一支汉阳造步枪,正式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1大队,而1大队的党代表就是他的堂哥王树声。

王宏坤一直把王树声作为自己的榜样,在部队进步很快,1929年3月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时已提升为红1军第1师第1团排长,1931年5月提升为第10师30团团长,也就是说1年时间连升了6级,1932年3月提升至红10师师长,1933年7月提升至红4军军长,也就是3年时间连升10级,在我军的历史上也是不多的。

在抗日战争初期,他被任命为第129师第385旅旅长,并任师军政委员会委员,1937年9月底,奉中央军委命令,刘伯承等率第一二九师主力从陕西富平县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王宏坤率第385旅旅部和第770团及4个独立营,留守陕北陇东地区。从而离开最前线的军事指挥岗位,而129师386旅旅长陈赓率部在一线同日军作战。

王宏坤在解放战争中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建国后的1950年4月,他调任海军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文革”结束后,王宏坤受到撤职降级的处分,1983年4月王宏坤按正兵团职待遇离职休养,1993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第9军,以原第12师为基础,连同巴中市、巴中、恩阳、仪陇、阆中等县独立团、独立营扩编而成,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

军长何畏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贤,于1900年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玉堂村(今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委会玉堂村,又名后塘村),他的祖母是越南人,因而他具有越南血统,童年时随父亲何良炳到马来西亚,就读于中华学校。早期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并担任马共的领导人以及英(国)荷(兰)两族中区委员,后被英政府逮捕,驱逐出境回国,就读于厦门大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并毕业。

1927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被中共广东省委派往广西从事兵运工作,同年12月参加了由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营长,按正常的发展轨迹,他会随红7军汇入红一方面军红3军团。然而在1930年,他因战斗负伤到上海治疗,之后加入红四方面军。

何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爱学习爱思考,不仅有非常深的理论功底,而且有非常强的军事指挥才能,被人称为小诸葛,在一次战斗中失去一只臂膀,被称独臂将军,他深得张国焘的器重,并成为张国焘的心腹,在红军方面军推行张国焘的极左路线,但是他的性格非常刚烈,脾气暴躁,这一点和张国焘的心腹爱将余天云非常像,张国焘非常喜欢脾气暴躁,但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

后来,何畏担任红军大学校长,并发生了拿枪威胁主席事件。1938年,由于各种原因,加上身上带伤,他为治疗养病带着腿伤而离开延安回到广州,在安老所过着稳居生活,于1960年病故于家乡海南,享年60岁。不过也有资料说,何畏跳河身亡,也有说被枪决,关于何畏的最终结局如何,也成为历史之谜。

第30军,以原第11师为基础,连同苍溪、长池等地独立团和其他地方武装扩编而成,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

他是张国焘的心腹爱将,于1906年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曾做裁缝以维持生计。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时为农协会员的余天云与李先念、王树声、詹才芳、陈再道等参加起义,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几年,他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主力营营长。

余天云虽然作战勇敢,但其文化程度不高,心想狭隘而且缺少政治头脑。在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学习”期间,竟然和公认的军事家刘伯承发生冲突,后被张国焘批评,命令他当众向刘伯承道歉。

然而谁也没料到,心理素质不好、骄横自负的余天云事后想不开,1936年4月,在随部队向北移途中,当部队行至西康省(四川)丹巴大金川激流时,乘人不备,从高崖纵身跳入河中溺水身亡。

第31军,以原第73师其基础,连同南江、红江、广元等县独立团、独立营扩编而成,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

王树声,于1905年5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项家冲,1923年春,考入麻城高等小学,在校长、堂兄王幼安(又名宏文)的教育启发下,阅读进步书刊,加入该校马列主义研究会,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春,受聘在本乡教私塾,不久任乘马岗初等小学校长,所以说王树声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

1926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木兰山72勇士之一,他英勇善战,提升很快,1930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1931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11师师长,1933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后来他参加了西路军作战,任西路军副总指挥(后兼第9军军长)。

抗日战争期间,他曾任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指挥了中原突围,解放战争后期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北军区司令员、总军械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1974年1月1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87年,家乡人民根据王树声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麻城烈士陵园。

同是年轻有为的军长,为何有的授衔大将和上将,有的跳河身亡,有的下落不明,根本原因是一个人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在关键时刻分得清是非,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