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可能不是一个恰当的赞美表述
“自律”是一个几乎天天可见的词,主要用来赞美当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强,意志力强,执行力强......各种各样的“做到别人看来不易做的事情”......的强。
譬如,大家赞美某个演员,如何为了控制自己卡路里的摄入,一天只吃很少的一点食物,大家夸其“自律”。我们身边的人们,很勤奋地运动,酷暑严寒都不松懈,我们也称其为“自律”,甚至工作当中,每天守规守则,勤奋劳作,也叫“自律”。
“律”的含义有多个,与这个语境有关的主要是作“规范,规则”,“约束”等讲。这个语境跟修行者的“戒定慧”的“戒”有点雷同。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性上是希望做A的,但克制自己不去做A而是做B,这个叫“戒”、“律”。这个A往往是人比较舒适慵懒的、享受的、愉快的,而B往往是不舒适的、艰苦的、难受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可能我们看到的某个人在坚持做的,我们以为是TA主动选择的艰苦的B,实际上TA自己却是享受的,在他看来是A类。那TA就不是在通过“律”在痛苦地做,而是在自我享受地愉悦地做。
跑步是最容易引起“自律”话题的领域之一,在一篇用实际案例来描述如何勤奋和节制饮食时,有读者说“损失了很多大快朵颐的快乐,究竟有没有意义”,有人回答“对他来说,大快朵颐不是快乐,但在你我看来觉得这样是快乐呢。”这话真的很有道理。
我始终相信,如果用毅力去强迫自己stop A to do B,并且长期坚持,这真是反天性,反人性。这也是我从来不强迫人去做某个我认为非常乐意做的事情的原因。如果一个人在热被窝和冲入寒冷中跑步,前者就是比后者更令他愉悦,如果吃美食就是比节制饮食来得愉悦,那么短期要他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离开热被窝冲入寒冷,或者短期节食是可以的,如果恰好引发兴趣自愿冲入寒冷或者节食了,那更好。如果不是自愿的,而且被长期地逼迫,那就是痛苦,必须另外制定方案。
现在回到主题上,对于那些宁可通过少吃,来保持曼妙身材、在镜头面前扭发扭发,由此带来的享受更加来得大的人来说,“少吃”就不是一件需要“律”的事情,而是快乐的事情。同样,对于一个锻炼已经有定力的人来说,到点就冲出家门,冲入寒冷,是一件相对于热被窝更加愉悦的事情,就不需要通过“律”来脱离热被窝。
所以,对于这种行为,说他们是“自律”真的不是什么赞美,他们的层次更高,是热衷于如此,是已经养成习惯的“定”,甚至是“慧”。
我年轻时曾经戒过几次烟,开始都不成功,因为身体十分地好,没有意识到抽烟有什么不好,相反觉得有一点享受,所以这个“戒”就是被迫的,很难达成。直到有一天,在上海开了一天会,抽了很多烟,坐夜火车回来,晚上睡在卧铺上,反复起身,到厕所去咳嗽和清痰,几乎得不到休息,从内心里体会到“抽烟之乐”和“抽烟后之苦”,后者分量更大,相应的,想象的不抽烟后免除难受所引发的快乐,比抽烟之乐会更大,因此,下火车就把烟和火机扔了,从此再也不抽烟了。
很多同伴夸我“毅力强”,我认为这个跟毅力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从心底里认为“不抽更快乐”,就自然而然达成了。
我自己也是一个锻炼爱好者。大学时,冬天四点多起床训练,不以为苦,反而在大家起床洗漱时,我已经在水房冲凉了感到很自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理由地要我某天不早起,倒反而要挣扎一番----“律”一下才能说服自己去顺从。
晨练的习惯,现在也保持,所以,我压根没觉得需要怎么去“律”才能做到。
读一本心理学方面的巨著,里面(大意)说道:如果没有跟自己的自我心像相应(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可以是什么,因而也应该去做什么),那么,光靠意志力,哪怕是钢铁般的意志力,也是做不成事情的。那些把事情做成的案例,都是ta自己首先认为自己是、并且应该如何做,在这个基础上,意志力才能起作用。
所以,那些光彩照人的人们一天吃一根面条也好,天天素菜沙拉做小兔子也罢,或者闻鸡起舞的人们,比起要他们吃一碗苗条,日上三杆才起舞,前者的做法更快乐,他们不是通过自己对自己“律”而达成这么做,而是心向往之地快乐地在吃一根面条,在吃一筐素菜,在闻鸡起舞。
与其要夸他们“自律”,不如夸他们拥有了好习惯!我就经常夸我大学同学现在的令人吃惊的变化,是拥有了一个好习惯。
推广一步说,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与其逼着儿女去如何“自律”行事,不如培养他们一个好的习惯。
OVER